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于是有了这首诗。生活在都市的人,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屋檐最前端的瓦当,更鲜有人留意。自然也就少有人知道“秦砖汉瓦”中的“瓦”,其实指秦汉建筑艺术中的精髓——瓦当。

瓦当也叫“瓦头”,是古代房屋檐端的盖头瓦,就是瓦片中最前面那块,或圆形,或半圆,大都有各种精美纹饰。为何叫瓦当?《辞海》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片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古人以“当”为“底”,所以得名。

瓦当滴水两兄弟

走进古旧宅院,穿行于屹立百年的屋宇下,屋檐上一排瓦当,小而圆,像一排串起来的印章,印着花鸟鱼虫、鸟兽文字……若是下雨天,雨水滴滴答答地顺着瓦当流下,好似穿越到盛世汉唐。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瓦当中的花纹如一个个印章。

瓦当,通常分成两截。一截就是弧形瓦片,无纹饰,盖在普通瓦片下面,这部分叫“瓦”;另一截是和瓦片约呈90度直角的勾头,有各种纹饰,露在屋檐最前面,这部分叫“当”。当也有“挡”的意思,因为勾头需用瓦钉固定,起到防止瓦陇下溜的作用。试想:古代屋顶时常有打架的大侠、练轻功的少侠、谈情说爱的侠侣乱踩,如果没有瓦当挡一挡,如此踩法,瓦片岂不早就滑下去了?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瓦面弧形朝下。

屋檐上最前面的有花纹的瓦都是瓦当?非也非也。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瓦有仰铺和俯铺。所以最前面的瓦也有两种,一种圆形或半圆形,瓦面弧形朝下,另一种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前者才是瓦当,后者叫“滴水”。滴水之名,可谓贴切,雨水可不就是顺着滴水缓缓滴落。

瓦当和滴水,一个防止雨水倒灌,一个引导雨水下流,都是为了保护屋檐,不让椽子烂掉。大体上功能差不多。但是瓦当的出现比滴水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周代,古人发明了瓦。制瓦人先做一个圆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古人盖房先仰铺板瓦,再将筒瓦俯扣在板瓦与板瓦间的接缝上。瓦当做法简单,把筒瓦一端做成封闭状即可。西周中晚期,建筑上已有瓦当踪迹

三角形滴水却是唐朝才出现,明清时期如意形滴水甚为流行,如今古建筑上的滴水大多是如意形。

长乐未央和四神

中国人在建筑上往往讲究,屋檐是门帘,位置醒目,小小瓦当虽然不过方寸,也不容小觑。

我们常说秦砖汉瓦,也是因为秦汉的瓦当做工最精美,后世不过是模仿。所以后人才有“曾经椽头风和雨,拓来一纸问秦汉”的感叹。尤其是汉景帝时期出现的文字瓦当,此前从未有过。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屋檐上的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字数不拘,从1字到12字均有,不是“无极”“万有熹”“长生无极”之类的吉祥话,便是“惟汉三年大并天下”“崇涌嵯峨”的记事语。不管几个字,都以排满当面为主。且多为篆体,大气典雅。加上布局巧妙,比图案更精致。

经过文景之治,彼时的中国已是盛世,有了足够的自信要彰显博大的汉文化。把字雕在屋檐的瓦当上,是让天下人都来瞻仰吧!

图案瓦当更是花样百出,春秋战国列国争雄,瓦当图案也争奇斗艳:齐国瓦当上都长树,燕瓦当里多抽象画,秦国瓦当上都是小动物。所以秦国一统天下后,全都改成动物。唐代受佛教影响,流行莲花纹,宋代变成兽面纹,一直沿用到明清。其中最顶级的还是汉代的四神瓦当,堪称瓦当时代的最后强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传说中的四方神,代表东西南北是个方位。中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所以作为瓦当,四神兽分别以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的形式出现。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四神瓦当无论图案形式,还是尺寸大小,都有严格规定:龙纹瓦当直径19.3厘米,龙头大张,龙体盘曲,气宇轩昂;虎纹瓦当直径17.2厘米,瞪目张口,虎腿伸张,腾骧咆哮;朱雀瓦当直径18.3厘米,或是夔凤,或是鸾,或是凤凰,口涎宝珠,昂首翘尾;玄武瓦当直径19厘米,龟伏蛇曲,凝重不失活跃。且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图案围绕中心填充,富丽充盈,动静相生。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四神兽瓦当之所以流行,在于秦汉盛行阴阳五行观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是阴阳五行中的一个完整的子系统。且它用于宫廷和礼制建筑,有展现皇权之意。想想看,四神镇四方,那么宫廷便是天下,是中心。

方寸之间有分晓

如今能看到最多瓦当的地方,大概是云南。无论是百年贡院大宅,还是居民小户,都可见瓦当踪影。不是说瓦当在古代只有高门大宅才能使用?难道云南侠客更多,更容易踩落瓦片?

《云南通志》记载,明朝时,因为云南风大,普通瓦片容易被吹翻砸到人畜,官吏便上奏朝廷,希望解除过去在宫廷、官府和寺院才能使用筒瓦的规定。于是,云南成为唯一可以使用筒瓦的“特区”。自然,随筒瓦一起使用的,还有瓦当。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于是,整个云南无论督抚、学政、司道等衙门,或贡院、公馆、祠庙、商店,乃至民宅、庭院、村寨农舍,无一不用筒瓦和瓦头。云南瓦当虽然也是青瓦,图案却更奔放,本地花卉、民族图腾……风格鲜明,绝不同于宫廷寺院的凝重呆滞,所以昆明老一辈人都管瓦当叫“瓦花”。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但在古代,不是所有人家都住得起瓦房,所以能够用到瓦当的首先是皇家、然后是官府和贵族。且瓦当的尺寸很有讲究的,直接和房屋建筑大小有关。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可以通过瓦当当面直径和瓦片长度推断出建筑的面积大小。像宫廷王府、官宦人家、寺庙等大型建筑上所用瓦当的直径多在15~17厘米,瓦片长度在20~70厘米间。普通百姓居所用的瓦当直径通常在8~11厘米,瓦片长度在10~20厘米间。

揭秘中国屋顶上的“四大神兽”

如今仿古建筑中,还会用到瓦当,不过现在的瓦当都是机器制作的,图案死板、单调。过去的瓦当图案都是由工匠手绘、临摹、印板、雕刻,再烧制出来,所以每块瓦当的形状都不一样。且瓦当上的字大多是书法家所写。唐朝画家阎立本就曾参与过绘制昭陵,他哥哥更是营造翠微宫、玉华宫的负责人。诸多建筑细节都由兄弟俩设计营造,作为门面的瓦当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古代瓦当如此精美。因为古人把内心丰富的世界勾勒在了这个方寸之间,小小的,却又如此温暖。

文 | 回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