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礦:比特幣減半在即,如何把握最後入場機會?

李礦:比特幣減半在即,如何把握最後入場機會?

摘 要

“在挖礦利潤高的時候,不能一味追求更高收益,要適當利用工具套保。留好未來發展的錢,不要急於暴富,挖礦是個馬拉松。”

李礦:比特幣減半在即,如何把握最後入場機會?

李礦:比特幣減半在即,如何把握最後入場機會?

《礦工會》第5期訪談實錄:

李礦:比特幣減半在即,如何把握最後入場機會?

喬軼:大家好,我是本次直播間的主持人喬軼。

簡單的介紹下自己,我是致力於區塊鏈+領域的開拓與創新的Seal SC的CMO喬軼。鏈接互聯網和區塊鏈網絡的中間件雲平臺,自有公鏈提供Oracle服務。旨在實現讓用戶/企業無門檻搭建DApp,互通目前各大公鏈,實現跨鏈融合、價值流通和數據交換等業務場景。

今天我們本期的直播嘉賓是萬有算力的聯合創始人黃方宇黃總@hfy ,Matrixport的李礦李總@李礦。兩位老闆跟大家大官人招呼吧!

李礦:大家好,我是李礦,來自Matrixport。13年在比特大陸負責礦機市場和銷售。

黃方宇:大家好,我是萬有算力的黃方宇,很開心今天能夠在499的直播間和大家認識。

喬軼:接下來開始我們正式開始今天的提問環節!本期有兩位嘉賓,煩請兩位老闆輪流回答我們的問題。Q2是礦業的寒冬凌冽還是百花待放?

黃方宇: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覺得寒冬凜冽就是百花待放的前兆,寒冬之後會迎來春天。最近這一個月對於大部分的礦工來說都是比較難受的時候,幣價在算力暴漲之後迎來暴跌,然後直接的影響就是很多100w這一檔的機器關機。

其實對於大部分行業來說,有一個共通點都是熊市建倉,這樣在牛市的時候才能拿到更高的alpha,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超額收益,拿挖礦來舉例,因為幣價的下跌以及算力的相對上漲,使得整個市場現在看起來處於一個不是太理想化的收益區間,然而在q2這個時候其實是更應該加大投入的時候,前提是已經準備好進入這個行業的朋友或者是一直在這個行業內深耕的玩家們。

為什麼呢,從基本面來分析的話,幣價和難度對於礦工來說,這兩個因子是無法控制的,我們所能夠控制的,拋開自身的運維實力與行業理解度不談,最應該也是自己最好控制的就是成本這個很關鍵的因子,第一,其實對於很多礦機而言,已經是快瀕臨生產成本線了,對於自己的採購成本這一塊來說,是一個比較划算的價格。第二,對於現在的電價而言,在五月即將進入豐水期,從現在的情況看起來今年的水不會像去年來得那麼晚,而且受熊市與80w-100w機器在減半後可能完全關機的影響,現在不管是自建場地還是託管價格都會相對來說更加的便宜,這也是另外一個成本控制,相當於安全係數更高,所以說,至少在Q2這個季度能夠儘可能的幫我們節約成本上的開支,然後剩下的,就是堅定的挖下去,然後靜候牛市的到來。

喬軼:好的,感謝黃總的回答,接下來有請李總@李礦,

李礦:個人認為Q2是行業的春天,比特幣經歷了一輪去槓桿之後,會洗掉一部分人,比特幣挖礦減半也會淘汰掉一小部分算力,這個時候入場是個好時機,相比大跌之前入場,安全係數更高。現在是行業從紅海轉向藍海,會有大量的機會產生。無論是很多人從事雲算力,還是交易所做礦池來看,都在積極的佈局。

喬軼:感謝李總的回答,問題2:請問兩位:怎麼看即將到來的減半行情?如果減半後幣價依然低迷,礦難會發生嗎?

李礦:我覺的減半不會發生礦難,比特幣挖礦是個動態平衡的過程,目前的幣價來看不算低迷,減半後伴隨豐水期來臨,挖礦成本降低,所以淘汰掉的算力比例不會很大。如果豐水期結束,幣價仍然是當前的價格,會淘汰掉老舊機型。但是這些機型已經運行很久了,早已回本。舊的機型的淘汰,是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不算礦難。對於購買新算力的機器,也是一個利好,挖礦收益會增加。假如,假如,比特幣產量減半的時候,價格再減半,那才算礦難。礦難的標誌是,各個群裡,大量有人喊,礦機換不鏽鋼臉盆。

黃方宇:我覺得礦難發生的概率很小,其實就像李總說的一樣,挖礦一直就是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就比如現在來說,現在機器的安全墊是在比特大陸的17系列和神馬的30系列,豐水期開始還會有比特大陸的19系列,隨著五月二十五號豐水期的到來,電價成本會下降40%-50%,大概率會直接淘汰掉的也只有80w-100w這一檔的機器,前提是幣價保持在這個區間橫盤的情況。拿100w來舉例,其實它已經完成了他上一個減半週期的歷史使命了,跨越了整整四年,這個是一個正常的動態平衡,我們所說的礦難應該是在最新一代的機器都沒有利潤的情況下,礦機關機也就是說,電費成本高於買幣成本,也就是說所有機器挖礦的利潤還沒有直接買幣划算,這叫做礦難。

但其實理論上來說這個是不太容易發生的情況,這一檔的礦機現在總算力佔有市場總算力大概在20%-30%,就算減半後這一檔的機器其實還是很安全的,而且隨著算力的下降這一檔的機器還會有博取更高收益的可行性。而且,隨著難度的不斷調整,在幣價不跌到一個很低很低的價格上,我自己做過測算,拿現在來舉例,s17系列的機器,就算幣價跌到一萬人民幣,也不會關機,算力跌和幣價跌可以接近對沖掉,所以,減半後發生礦難的幾率,很小。

喬軼:請問一下@李礦 李總:您作為一位資深老礦工,能分享下針對近期的幣價下跌,礦工該如何挺過?312事件對於礦圈來說意味著什麼?您是如何應對的?

李礦:我來和大家聊聊,歷史上這樣的回調也有幾次,但是反彈的速度也挺快。礦工應該掌握一套科學的預估挖礦收益的方法。這些回調的機會其實也是上車的機會,如果礦機隨著幣價大幅下調,來不及買礦機,抄底一些雲算力也是一個不錯的配置。上個月大跌的時候,我在萬有算力“抄底”了一下。如果要是買礦機 發貨驗貨,託管,要花很多時間,就抓不住機會了。3.12事件對於礦圈來說,就是讓大家知道風險隨時發生,在挖礦利潤高的時候,不能一味追求更高收益,要適當利用工具套保。留好未來發展的錢,不要急於暴富,挖礦是個馬拉松。

喬軼:請問黃方宇黃總:比特幣減半後全網的算力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黃方宇:長期來看,毋庸質疑,算力肯定是漲,但是減半過後隨著老一代機器的關機,算力會下行一段時間,估計會跌到80e-90e這個區間吧,然後受新一代超算服務器芯片的產能限制,應該量也不會太大,在減半後我預計會平穩度過幾個算力週期,然後就會出現穩中有升的情況。

幣價無法預測,如果我們假設幣價一直橫盤在6000-8000這個區間,就像我們剛才說的,還是會一直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情況,新機器的算力增長會使得每t的收益減少,然後接下來就是會把高功耗比的機器陸續關機,比如80w/t這一檔的機器關掉了過後,接下來的有風險的機器就是70w,然後60w,依次類推,但是這個時間相對來說,會較長。

但相反的,高功耗比的機器就是低功耗比機器的安全墊。總結來說,假設幣價不變,減半後算力會先跌,然後穩中有升,這是我覺得今年可能發生的情況。

喬軼:請問李總:礦圈前段時間都在擴展海外礦場,分析一下不同國家建立礦場的優勢與劣勢?

李礦:好的,如果沒有海外工作生活經歷的話,去海外拓展礦場還是很難的,建議慎重。很多人去了海外,還是發現中國靠譜。北歐,加拿大,北美找對資源的電費大概2毛錢出頭,但是建設和運維成本更貴,還有一些隱性的報關成本,一定要提前算好。中小礦工在國內挖挖挺省心,冬天火電,夏天豐水期。海外的優勢就是政策穩定,劣勢就是工期預算有不確定性。有決心有財力做長期佈局的話,一定要找到靠譜的資源,做好投資預算和時間預測,如果這些都沒問題,就可以投資。

中東挺不錯的,當地要靠譜才行的,不熟悉的地方,一定要慎重,不僅投資成本,還要考慮機會成本。

喬軼:嗯,感謝李總專業的分析,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會比較好,請問黃方宇黃總:您覺得POW轉向POS是必然趨勢嗎?之前看過一份調研數據顯示30萬礦工湧入雲算力市場,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目前萬有算力針對豐水期及比特幣減半有什麼規劃佈局嗎?

黃方宇:其實我一直覺得pow有pow的優勢,pos有pos的好,也不是說轉pos是必然趨勢吧,而且相對於很多圈子裡的老礦工,老玩家們而言,pow是一直以來堅持了很久的信仰,他們對pow的共識是很難短時間內讓大家一致的接受pos,甚至於有一些礦工一直堅定的相信只有pow才能真正的做到去中心化,當然pos也有pos的優勢,它跳過了一些前期略為繁瑣的一些工作量證明,我覺得沒有什麼最好的共識算法,或者簡單的說,共識,每個算法都有它自己的利弊權衡和取捨,只能說比較起來會有更適合的。

對於雲算力這個市場,現在來說還是處於比較亂的階段吧,所以很難沒有很多的投機者在裡面,當然,雲算力這個產品的出發點來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因為數字貨幣挖礦這個行業,集團化,規模化的效應已經比較明顯了,從成本,管理的角度相對來說更好控制,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雲算力給了很多散戶的一個入場通道,讓更專業的人來代為管理,也能提高收益率,客戶需要自己去甄別一些有強大的實力背書和透明的平臺來選擇性投資,比如我們萬有算力的兩個合作算力平臺,1tmine和比特袋鼠,都是透明化的管理體系,但也是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來設計的,1tmine會針對於一些高淨值客戶為他們設計定製化、適合他們自己的挖礦類投資產品,比特袋鼠會適用於手裡資金有限,又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客戶。當然這些客戶畫像都是以囤幣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為目標的客戶群體。

其實針對豐水期和這次btc減半我們從去年開始就在持續佈局了,採購了非常大量的新一代7nm和8nm的機器,為了保持我們在行業內的持續競爭力,就像我先前提到的,功耗比低的機器會在使用週期和收益率上更有保障,也更抗風險,任何商業的本質風控永遠在第一位,我們一直是把挖礦作為自己的事業在做,對於豐水期我們也一直在尋找一些合規,優質,成本更加便宜的電力資源,這也是我們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在堅持的事情,順應時代的變化。

喬軼:請問@李礦 @hfy 兩位老闆:目前交易所“入侵”礦業 幣安礦池也即將上線,兩位如何看待未來礦池的格局?

李礦:交易所適合做礦池,可以達到1+1大於2的效果,礦池為交易所輸入用戶和入金,也能打包交易,提升品牌。交易所要是在費率上補貼礦池的話,優勢就更大了。(感覺幾大礦池是不是有點慌)反過來說,礦池也適合做交易所。礦工賣幣就更方便了。但是交易所比礦池要複雜, 交易所向上游做礦池,要更容易。比如 Alina姐姐的礦池,就是交易所中第一大礦池。交易所做礦池,本質上是橫線擴展,打造全產業鏈,和競爭對手差異化競爭的過程。我覺得很快就會有交易所做雲算力。

黃方宇:就像李總說的,交易所是適合做礦池的,甚至可以說是交易所引流的一個比較顯著的方向,算是第二條腿吧,礦池和交易所相輔相成,1+1大於二的效果顯而易見,用戶的流動性,資金的流動性,也為交易帶來了新的客戶群體,甚至是大戶群體。也有了一些新的交易引流模式,這些對於交易所來說都是很好的事情,也對品牌會有更大的曝光率和關注度,比如OKexpool 就做得好。希望未來各家都是合作共贏吧!

喬軼:辛苦黃總,請問兩位:圈內老礦工大多都有一部血淚史,能否分享下您們這些年自己親身經歷或者聽到見到的挖礦、找礦場的踩坑經歷?對於剛入行的新礦工有什麼建議和忠告嗎?

李礦:2016年帶了一堆大客戶,去新疆建了一個全球最大的礦場,建設的時候,談好的電費是0.22,當時大家下了很大決心,冒了很大風險,投資了。結果工期一拖再拖,然後冬季施工,極其痛苦。春天建好後,又沒通電,還不如冬天不施工了。6月,通電後電費漲到0.42,好在是牛市,託管費收到8毛錢,總算回本。(也賺了不少)牛市之後,再也沒通電。

黃方宇:講講原來在海外佈局礦廠吧,剛好先前李總也提到了,當然我現在也不能說是坑,佈局的需求,在17年初的時候,因為當時zc上的一些不明朗和想要分散避險,我在北美呆了七年,對那邊比較熟悉就到北美修了一個礦廠,同期來看算北美非常大型的礦廠了,雖然從電價上來看相對有一些優勢,但是建設週期長修了有大半年的時間,建設成本上來看那個時候因為電氣UL認證這些還沒走通,並不適用於集裝箱,所以相對於國內來說高了很多,幾倍的建設成本,機會成本太高。

還有就是國內早期託管的時候,也遇到過一些運維的不專業,場地電力方面穩定性的問題和電費押金上面的事。不過其實這些也不能稱做壞事,每個人入場後學習曲線都是大致一樣的,以前遇到的坑有可能對於以後是好事,可以避免在相同的問題上再踩坑,其實每一個老礦工多多少都碰到過這種事情,大家都是踩著各種坑才慢慢的做到今天。對行業有了比較深的認識,才能更加的專業,為自己也為客戶避免掉很多潛在的風險。

喬軼:我們最後一起來感謝一下兩位老闆給我們的精彩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