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0餘項專利,當選俄羅斯院士,武漢這位教授近日被中央"表彰"

在人們眼中,他是一位為人低調、待人謙和的學者,也是一位成績卓然,榮譽滿身的科學家。2018年10月,他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前不久,他主持完成的"高性能工業絲線節能加捻製備技術與裝備及其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多項技術屬國內外首創。

武漢紡織大學梅順齊教授長期以來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在紡織機械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手握20餘項專利,當選俄羅斯院士,武漢這位教授近日被中央

人物簡介:

梅順齊,武漢紡織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數字化紡織裝備重點實驗室主任,先進紡紗織造及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智能裝備、機電產品數字化設計與控制、現代紡織裝備等領域的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近幾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項目4項,獲20多項國內外專利,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100餘篇學術論文,出版4本專著教材。多項科研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包括201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紡織協會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桑麻科技二等獎1項,中國紡織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等。

當選俄羅斯自科院院士,他沒時間慶祝

90年代初,俄羅斯國立科研機構及多位知名學者發起成立了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這是目前俄羅斯最為活躍、規模最大的社會性科學院,主要致力於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等領域的發展戰略研究及學術交流。該院現有各類研究員和專家4000多名,其中,院士600多名,通訊院士700多名,該院歷史上曾有1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70餘名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2018年10月,在俄羅斯索契市召開的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學術年會及院士大會上,梅順齊教授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耀,也是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對梅順齊教授科研實力的認可,更是武漢紡織大學和機械學院發展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成就和標誌性重大事件。

手握20餘項專利,當選俄羅斯院士,武漢這位教授近日被中央

梅順齊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

然而,即便是這樣的喜事,梅順齊也沒工夫慶祝,就連研究團隊的學生也是到學校網站登出消息後,才知道老師當選了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我們團隊的時間很寶貴,要爭取在三四年裡將國產紡織機械核心部件的水平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

奮戰科研一線,指縫的油泥洗不掉

紡織工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工業,但在我國,高檔紡織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價格高昂。究其原因,我國在高端紡織裝備設計製造的若干關鍵理論技術基礎研究方面還存在差距,而梅順齊瞄準的就是這些基礎領域。

搞科研的人都知道,做基礎研究辛苦枯燥,短期內也看不到回報,但梅順齊很"怪",多年來,他都是做的這類研究,無論是2009年發明的紡紗多倍加捻技術,還是連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的自動絲網印花技術和裝置都需要從頭做起,一樣樣材料、一個個溫度、一種種工藝去試,實驗失敗是常事。

"我是常常覺得'無路可走',但又不能放棄,還要沉下心來找解決方法。"梅順齊說,不靠這種笨辦法,用一個個實驗累積出數據,就不可能搞懂原理,實現突破,"我們常說德國、美國的機械好,他們的科學家就是這樣做基礎工作的。我們不想吃這個苦,就只能靠進口,那不行!"

手握20餘項專利,當選俄羅斯院士,武漢這位教授近日被中央

在做提升紡織裝備易損件耐磨性的研究時,梅順齊帶領團隊對金屬表面改性後,相關部件的壽命已較從前提升了20-30%,而他們的方法較之國外的技術更易實現、更節省資源消耗和時間。不過,大家把手伸出來就不大好看了,指甲縫裡都能看到油泥——這是經常下工廠拆裝器件,對方留下的"饋贈",一時難以洗掉。

高性能工業絲線是汽車、電子、航空航天、建築等行業重要的高附加值基礎材料,需求持續增長。當前,針對高性能工業絲線的節能高效加捻製備技術裝備是國內外產業界和科技界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課題,相關高端加捻技術裝備市場一直被國外佔領。近年來,梅順齊教授團隊聯合宜昌經緯紡機有限公司,立足自主創新、持續攻關,通過裝備設計製造的理論創新,突破了高性能工業絲線難以實現高品質加捻卷繞、裝備能耗高、效率低的技術難題,發明了節能高效直捻加捻技術,成功研製出輪胎簾子線、環保地毯絲以及超細玻璃纖維絲節能型加捻技術裝備,取得了主要技術性能優於國際同類產品的卓越效果。

日前,梅順齊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工業絲線節能加捻製備技術與裝備及其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多項技術屬國內外首創,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於提升國產高端紡織裝備水平及國際地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節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手握20餘項專利,當選俄羅斯院士,武漢這位教授近日被中央

認真又低調,他取得里程碑式的成績

在學生眼中,梅順齊一直都是一個認真嚴謹的人。"梅老師住的比較遠,每天7點過點就到實驗室,晚上經常10點多才走。他常說,做科研必須從最基礎開始,一級一級往上走,打牢基礎,以後才能走得更遠。"梅順齊研究團隊成員、武漢紡大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研三學生鄭權說,"我們團隊發論文、申請專利的數量都不太多,因為梅老師說要做就做高質量的。"

手握20餘項專利,當選俄羅斯院士,武漢這位教授近日被中央

機械學院黨委書記肖信華表示:"梅教授在推進機械學院發展方面具有

里程碑式的建樹。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整個學科構架,跟梅院長過去三十年在學院建設方面的努力息息相關。平臺的搭建,學生教育工作的思考,育人方法的改良……梅教授在學院工作方面嘔心瀝血,他的很多科研成果更是在企業的運用當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為學生的生產實踐,對於專業的感性認知,還有甚至是很多的學生未來的就業都提供了渠道。如今他獲得所有成就都是眾望所歸!"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自武漢紡織大學官網、紡大學工官微、紡大人才官微、武漢紡織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