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读《诗经.周南.汉广》


我之读《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游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游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游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人间有一种爰情,叫: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你深深爱着一个人,衣带宽而不悔,人憔悴而无怨,却碍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得不到她的回应。这种求而不得的情感,在古老的诗经里多有体现,就如此《汉广》,诗中男主人痴心爰慕着一个美丽的姑娘而不能如愿以偿。他站在江边徘徊瞻望,面对渺渺荡荡的汉江,将婉转的情思化为长歌浩叹。“南有乔木……不可求思”,南方有高大的乔木,不可以休息,因为它非我所有;汉水有我钟情的女子,却不可追求,因为隔着难以企及的距离。这位

“游女”是谁呢?历代学者有不同说法,有说是出来游玩的俏丽佳人,有人说是“凌波微步,罗袿生尘”的洛水之神。其实《诗经》中不乏身份模糊的女子,比如《蒹葭》中“宛在水中央”的佳人,或是《野有蔓草》中清扬腕兮的美女。《汉广》中的游女大概也属于这一类,女神也好,神仙也罢,具体身份无关紧要,诗人着意渲染的是一种飘渺难及的意境,“不可求思”不是怨恨\遗憾,而是一种尘埃落定的绝望。同样是单相思,《关睢》中的男子经历过“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终究还是把“窕窈淑女”抱回了家,“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过上了甜甜美美的小日子。《汉广》里面的男子知道这是一份注定无望的爰情,襄王有意,神女无情,根本没有努力的空间。身处单相思的人还是糊涂些好,糊涂便有希望,希望不管多虚幻,总能减轻当下的痛苦。而《汉广》中的男子,却是冷静而清醒,“江之广吴,不可方思”,他明白与游女间的距离,就如同广阔的汉水,迢迢的长江,永远无法泅渡!

诗的第一章用了四个“不可”,虽说否定了被爰的可能,却封杀不住去爰的冲动。诗的第二章、三章,凭空想像,描绘出了一段幻景中的美好时光,“翘翘其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荊条蒌蒿。劈柴在《诗经》里面多与婚嫁有关,上古时代的婚礼多在夜间举行,人们将劈好的柴火捆束作为照明的工具,举之为烛,在地为燎。男人说如美女真能嫁给他,他会燎炬为烛,筹备婚礼,喂饱马儿去迎接,总之甘心为之驱役,乐于为她做任何事情,虽然想象着为爰人劈柴、喂马,与她举案齐眉的幸福生活。但男子明白幻境终归是幻境,在短暂的沉溺后,再次发出了“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悲叹。恋爱失败的常态是颓丧,忌妒与愤恨,可你看《汉广》里的男子明知爱无结果,却依然深情流连,并在绵密的情怀中构筑起一个光明的景象:单恋可以苦痛虐心,也可以温暖洒脱。这完全赖于爰者的品性与智慧。还是木心大师说的好,使爰情舞台上五光十色、烟尘陡乱的是那种种畸恋,二、三流角色,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爰你,与你何碍?”。

孔子曰:思无邪,又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果真一语能概之乎?于我焉余音袅袅,非三月不可绝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