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鳳棲梧》與歐陽修的《蝶戀花》誰才是原作?

柳永的《鳳棲梧》與歐陽修的《蝶戀花》誰才是原作?

柳永是北宋時期著名詞人,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後世人欽佩的才子。他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他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他的“愁雲恨雨兩牽縈,新春殘臘相催逼。”至今仍為人所傳唱。


  他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有功名用世之志,但是最終讓他青史留名的卻是抒發鬱悶與情感的詞作。他在科舉上的悲劇與詞作的受人推崇,留下了許多的軼事趣聞。其中最為著名的應當是“奉旨填詞”了。


  柳永希望通過科舉考試進而踏上仕途,但是卻遭遇了一次次失敗。失敗之後,柳永最好作詞來抒發自己的心情。當時柳永的詞作流傳度很廣,為世人所熟知。仁宗早年之時亦好詞,自然也聽過柳永的詞作。不過仁宗繼位之後喜好儒雅風格,而柳永的詞作卻大多豔麗,所以不為仁宗所喜。及進士放榜時,仁宗就引用柳永詞“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遂刻意劃去柳永之名。


  此後每每有人推薦柳永,仁宗都暗自壓下,只說讓柳永“且去填詞”。這才有了“奉聖旨填詞柳三變”之說。

柳永的《鳳棲梧》與歐陽修的《蝶戀花》誰才是原作?

  柳永官宦世家出身,自幼就有功名抱負,不過可惜的是卻在科舉考試上連連受挫,未能登科進第。後來還是因為聖上隆恩,才得以暮年及第,最終卻也轉官落魄,止步於屯田員外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以畢生精力作詞,並在詞中以“白衣卿相”自詡。此後柳永便有了白衣卿相的稱呼。


  柳永自幼出生官宦世家,接受的是正統的儒家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統訓練,養成功名用世之志。等到後來離家,路過江浙一帶,見到靡靡之音和世俗繁華之後,浪漫而放蕩不羈的性格便顯露出來。青樓煙花之地,竟成了他常去之地,不願離開。等到後來科舉落第之後,更是沉溺煙花巷陌,都市的繁華、歌伎的多情,給了柳永精神上的慰藉。


  柳永時常出入煙花之地,與歌姬名妓交流,常常作詞以贈。當時的名妓殊麗都以得其詞作相贈為傲,所以柳永的詞作多為豔麗曲風。最著名的便是,他曾作四首詞,分別贈“四娘”,一時傳為佳話。


  可以說歌妓激發了柳永的創作熱情,滿足了他的情感追求,同時也宣揚其詞作,為其奠定了文學地位。

柳永的《鳳棲梧》與歐陽修的《蝶戀花》誰才是原作?

  《鳳棲梧》柳永


  佇立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歐陽修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裡。無人會得憑闌意。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飲還無味。衣帶漸寬都不悔。況伊銷得人憔悴。


  觀這兩首詞,是不是覺得很相似。這兩首詞分屬不同的人,卻如此相似,放在今日就是抄襲。柳永和歐陽修兩人都是北宋文學界響噹噹的人物,都擁有極高的才情。但是偏偏兩人的詞作卻有如此高的相似處,這就引得後世人爭論不休。長期以來,到底誰是原創,一直都備受爭議。


  從各種典籍與名人評判來看,最為人所接受的說法便是,此詞實為柳永一人所作,可能後來經過了一定的改變。而歐陽修則不是詞作的作者,只是將詞作收錄而已,但是後世人卻因此誤以為是他所作,這才有了誰才是原作者的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