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候,平均身高矮的日本,為何會使用當時最長的步槍作為步兵武器?

劍花煙雨風情


二戰時期日本軍人的平均身高約1.58,而日本製式步槍三八大蓋加上刺刀長度為1.675米,基本和普通的日本軍人的身高差不多一樣高,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陸軍制式步槍。



為什麼日本要將步槍設計這麼長呢?答案是窮。由於日本重海輕陸,陸軍分到的那一點可憐的資源根本不能造射速快和彈藥消耗大的武器。所以日本陸軍堅決不製造衝鋒槍武器以及射速較快的重機槍等高射速武器。就強調一發子彈能幹掉一個敵人,為什麼還要用幾十甚至幾百發子彈呢?所以日本陸軍的制式武器的武器。三八大蓋、九二式重機槍、大正11式輕機槍。其射速都比較低。


除了強調一發子彈幹掉一個敵人之外,陸軍還很注重拼刺。於是就把槍管給拉長。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射擊的精準度,而且長的槍管很有利於拼刺,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戰爭後總結的經驗。歐洲國家由於在一戰的時候進入塹壕戰,長的槍管不利於在短,塹壕中快速運動。而且重機槍和輕機槍的出現。幾乎沒有讓你擁有拼刺刀的機會。所以一戰之後,歐美各國的步槍都將槍管長度縮短。
而日本的三八大蓋是產於1907年(明治38年),是日俄戰爭後總結的產物。在日俄戰爭中,矮小的日本人與高大的俄國人拼刺刀過程中非常吃虧。於是戰後,日本見為增加拼車過程中的有利因素,便把槍管給拉長。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是軍林縱橫!

為什麼“小日本”“小日本”喊得很開,除了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大,是個島國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日本人身高奇矮。二戰時期,身高1.5的日本男兵都是優質兵源。

而對於二戰史比較瞭解的人們知道,當年的日本兵比較喜歡與對手拼刺刀,而且非常擅長拼刺刀。許多電視節目採訪抗戰老兵,他們紛紛表示,訓練有素、精悍有力的鬼子兵在拼刺方面是中國軍隊難以匹敵的。實際上,當年訓練不足、營養不良(可以想見當時中國之弱)的中國軍隊往往一個班打不過3個肩並肩的鬼子兵。

槍比人長啊

日軍之所以如此喜歡白刃戰,原因就是因為國小資源匱乏,他們認為裝備衝鋒槍不僅造價太高,實際作戰效益趕不上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拼刺技術高,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兵的“三八大蓋”——步槍前端都配有刺刀,而且刀身較長,看看下圖就知道這槍有多長了。“一寸長一寸強”,加之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即使是人高馬大的美國大兵、俄國大兵也佔不了上風。

適合拼刺

當時各國軍隊最重視拼刺的就是日本兵,其他國家制造的“槍+刺刀”模式都趕不上日本三八槍。中國戰場上,最長的漢陽造長度可以與之相比,但是軍工製造又差得遠。現在看來,當年日本兵簡直就是按照特種兵的標準來訓練的。

身高差距明顯

當年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美軍一開始也被日本鬼子的拼刺加“豬突”戰術嚇倒,傷亡較重,非常頭痛日軍的打法——於是以手槍點射作為對付刺刀的武器。


美軍白刃格鬥也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