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最強盛時的軍事實力在世界是什麼樣的?

獨霸藍星的兔子


明軍最強盛的時候應該兩個階段

第一個是明初朱元璋朱棣時期,14世紀末到15世紀初。

當時明軍步兵極具攻擊力,非常重視“長槍軍”的使用與訓練,“持槍角勝負,勝者始得升擢”。在明初步兵的組合陣型中,“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100名士兵中長槍步兵佔到了40%,此外還有10%的火銃手。他們在內地戰場上面對蒙古騎兵屢屢得勝,號稱“淮北勁卒 雖燕趙精騎不及也。”

明軍騎兵當時也很勇猛,公元1380年的蔡家莊之戰,甚至40名明軍騎兵就敢對1000名蒙古騎兵發起攻擊。


具體說,明軍近戰步兵較同時代歐洲甚至奧斯曼土耳其(耶尼色裡親兵也還於初級階段)更強、更專業化,還擁有大量裝備槍(火銃)炮(洪武大炮)的遠程兵種。想多比較差的是騎兵,主要是因為馬種問題,(成功的馬政持續時間也很短,馬匹其數量與質量都不令人滿意),騎兵素質與裝備遜色於但是吊打歐洲的奧斯曼帝國。總之,依靠精銳的步兵與勇猛的騎兵,以及龐大的軍隊數量,明軍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勁旅。


第二個是明代中後期的戚繼光改革時代,16世紀中後葉。

經過戚繼光改革的明軍極其兇悍,吊打整個東亞。比如面對兇悍日本倭寇的上界嶺之戰中,戚繼光所部明軍陣斬倭寇三百四十四名,而損兵不過三人。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一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十八卷本,一個是十四卷本。十八卷本是在抗倭之時的編制情況,當時除冷兵器外,一哨配備一隊火繩槍兵,火器比例為20%。除了這一部分火器,冷兵器的鴛鴦隊還攜帶大銃三門。不含非戰鬥人員的火兵在內,一哨冷熱兵器合計五十五名戰鬥人員,其中有十杆火繩槍,三門輕型火炮,這種火力配置在當時的世界軍隊堪稱豪華。

在北方防備蒙古騎兵時,戚繼光組建了車營、騎營和步營。

車營戰車一共有128輛,如果僅算鉛彈,一輛戰車狼機銃鉛彈重量約為250斤,鳥銃鉛彈重量22.5斤,合計272.5斤,全營則為34880斤,即可發射的彈丸重量約為20.75噸。

騎兵營全營上下擁有虎蹲炮60門,火繩槍540支,快槍360杆,火箭12920支,弓箭1152副,其中虎蹲炮彈藥1800發,每次發射直徑約2寸石彈一發,霰彈30發(重一兩)或100發(三錢以下)。火繩槍和快槍彈藥均為每門300發,合計彈丸數量27萬發。弓箭每副箭矢三十支,合計34560支。全營輕型遠程武器可射擊數量超過了三十萬次,虎蹲炮為55800發備彈,總可射擊彈丸(箭矢、鉛彈、石彈)數量上近乎五十萬發。

步兵營全營擁有火繩槍1080杆,火器手佔全營兵員數量50%,全營弓箭648副,火箭6480支,鳥銃彈丸216000個,箭矢19440支,遠程武器可發射次數依舊超過了24萬次。

總體而言,在16世紀,戚繼光的車步騎營制火力極為豪華,而且大家知道戚繼光的紀律可以算得上嚴苛了,士兵肉搏能力極強。

戚繼光這種冷熱結合、火力為先、肉搏不虛的野戰合成化軍事體系,也是站在當時世界第一流勁旅之列的。

然而,唯一的問題就是,明代軍事力量一直處於被壓制和輕視,明朝的財政也一直處於不太良好的狀態,沒錢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革與提升。


冷兵器研究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看看壬辰倭亂明軍的表現就知道。

面對日本的14萬大軍,明軍長期只派遣了4到5萬人,鼎盛時期不過7到8萬。

這是這樣,仍然能夠和日軍打的旗鼓相當。

要知道,日本的軍隊是剛剛經過國內軍閥混戰的部隊,都是富有實戰經驗,頗有戰鬥力的。

而日軍的戰將,基本也是國內戰爭的名將,壓根就沒菜鳥。

相反,當時距離大明亡國只有40多年了。


就這樣一個衰弱的大明,他的軍隊仍然可以和如狼似虎的日軍正面硬拼,一度大勝。

明軍在朝鮮作戰中,騎兵和火炮部隊遠遠強於日軍,步兵作戰也並不示弱。雖火銃相比日本火繩槍有吃虧,但大明弓箭還是可以輕鬆壓倒日本弓箭的。

就水軍方面,明軍水軍也相當強悍。他們同李舜臣的水軍一起,將日本水軍幾乎打的全軍覆沒,不得不狼狽撤回日本本土。


看看,當時的日本在世界也算是相當強大了。

別的不說,能夠出動14萬遠征軍長期在別國作戰的國家,屈指可數。

而大明衰敗時期的幾萬明軍能夠和他們旗鼓相當,足可見鼎盛時期如何。


薩沙


明朝軍事最強大的時候,就是明朝初年的時候。


那個時候明軍北上打敗了蒙古騎兵,捕魚兒海大捷,藍玉率領15萬大軍,俘虜黃金家族119人,各級官員2994人,其餘7.7萬人,從此之後北元再無南下與明朝爭雄的能力。

往南,名將沐英率領明軍擊敗了緬甸軍隊,並且以火器三段擊的方式,大敗緬軍戰象斬首3萬。

在海上,明朝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那就是鄭和所率領的總兵力達到2.8萬人的遠洋寶船隊。

這支軍隊的規模一直到西班牙建立無敵艦隊之後才被超過,寶船隊並不是銀樣蠟槍頭,這支船隊配給充沛,僅醫生就有100多人,所以雖然常年在海外航行,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減員的情況。

這支艦隊,曾經成功殲滅了陳祖義的海盜軍。還曾依靠海軍陸戰隊,佔領了斯里蘭卡王國的首都,並將其國王抓回明朝接受審判。

支持明軍戰鬥力的就是其先進的軍事保障制度。

明朝初年,朝廷鼓勵養馬,民間較馬一匹,可以免糧一半。此外官方還設有專門養馬的機構,苑馬寺。

到永樂年間,明軍可以輕易組織起10萬騎兵對外作戰,良好的馬政是基礎。

火器方面的發展較前代更喜人。明朝推翻元朝仰賴的是強大的火器部隊,所以對火器發展尤為重視。洪武年間,共設有13個冶鐵廠和銅廠,並積極向外國引進先進的武器裝備,再加以仿製。所以,火器比例遠超前朝,到明朝中葉的時候,火器軍已經佔到了京軍的6成。

不吹不黑,明朝初期,明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歷史風暴


不吹不黑,說點兒真實的吧。

大明的軍事在歷史上有兩個強盛的時期,第一個就是洪武-永樂時期,第二個就是嘉靖末-萬曆初期戚繼光軍事改革階段。

先說第一個時期,也就是永樂大帝統治下的明軍。永樂時期明軍的主力是為人熟知的京城三大營,其中三千營是7000蒙古募兵,神機營是5000人,五軍營十五萬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永樂時期的衛所制就已經殘廢了,靖難之役後,明政府的主力軍有重新變成募兵,只不過募兵範圍不只是精壯民夫,還有衛所的軍戶。三大營中,真正的主力是人數最多的五軍營,屬於步騎配合的混合旅,三千營是大明最精銳的騎兵,神機營是全配火器的步騎混合部隊。


明朝永樂時期的步兵,遵循著“長槍為主,刀牌為輔”的原則,訓練出了令蒙古人望而生畏的河北長槍兵。明初對軍備的重視,使得重裝步兵基本能保證人手一套有鐵護臂的鐵札甲,這比同時期的歐洲軍隊的防禦力要強得多(歐洲雖然有了板甲,但是隻有大貴族和富有的騎士才裝備得起,多數民兵依然無甲)。神機營的步兵裝備著製作優良的火器,根據《中國火器史》描述,永樂時期的火銃口徑多在4-5CM,長度40-60CM,已經到了重火槍的範疇,而且明軍火器裝備率之高,是當時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為缺乏具有堅城敵人,所以明軍攻堅用的大型火炮體積不大,多是野戰火炮。


除了步兵,永樂時期明軍的騎兵戰鬥力也是很強,對蒙古戰績常是以少勝多,全套裝備當時也就西亞的奧斯曼、中亞的帖木兒、南亞的德里蘇丹可以媲美。

借用當年明月的話來說,那個時代的中國,說是實力世界第一也不為過。

第二就是隆慶新治和萬曆中興這十幾年的時間內以戚繼光、李成梁為主導的軍事改革下的明軍。

從宣德開始,明軍就已經走了下坡路,全面的戰略收縮已經軍備的荒廢,讓大明的軍隊不堪一擊。從土木堡到庚戌之變,明軍一直被蒙古人壓著打,東南也是被倭寇折騰的不輕。在這種背景下,有思想有抱負有能力的戚繼光開始了對大明軍隊的改革。

西方人評價戚繼光是東方的近代陸軍方陣之父,這個評價一點也不過分,戚繼光的軍事思想之前衛,是同時期其他人所沒有的。因為他所培養的不只是親兵部隊的戰鬥力,整個薊北的駐軍在他的訓練下都變得生龍活虎。

一般說到戚繼光,大夥只知道戚家軍和鴛鴦陣,但其實這只是戚繼光的一階產品,在對付鬆散的步兵倭寇,鴛鴦陣的確好使,但是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騎兵,就要轉換戰術了,戚繼光的選擇是步、騎、車的配合。車兵作為火器的運載體,負責陣地的堅守,步騎的訓練更多的是戰術配合和戰鬥意志的訓練,戚繼光要的就是有明初那股明軍的拼勁、敢於野戰的軍隊,而不是隻能躲在高牆之後被動防守的懦夫。僅是戚繼光改進和創造的陣法,就高達了十幾個,充分的利用了明軍的各種兵種。除了軍隊的變革,戚繼光在武器上也是下了苦功夫,像什麼子犯鋼火輪和虎蹲炮就不多說了,但講講戚繼光對於火繩槍的普及力度之大,超過了當時其他的明軍總兵。戚繼光清楚的意識到未來的戰爭是屬於這種看似操作繁瑣的武器的,所以他替換掉了大批的三眼銃,強迫士兵們必須掌握火繩槍的使用規範,並且將火繩槍編入陣型,與火炮配合形成強大的火力網。


如果能多給戚繼光十年時間,那明軍的形象將會煥然一新,但是上天沒有這種假設。經過戚繼光改革後的薊北軍隊,雖然與歐洲的西班牙方陣和荷蘭的拿騷的莫里斯方陣有所不足,但是已經站在了東亞之巔。放眼世界,也能排的上上流軍隊了(其他地方的明軍就算了)。


火器工坊


【大明軍隊不堪一擊!!!】

也就擊敗了蒙元帝國而已,也就一戰平定越南阮朝,也就擊敗了日本鬼子王豐臣秀吉,也就擊敗了荷蘭長毛鬼。也就發明了火槍騎兵戰術、地對空火箭技術、水雷、迫機炮、機關槍、戚繼光在晚年還在研究坦克……僅此而已,實在不堪一擊。



哀鴻公子


大明享國270餘年,有黑暗腐朽的時期,也有雄風萬里的高光時代。可以說,高光時代的大明是我們漢人在軍事領域再次達到巔峰狀態的絕唱時刻,藍玉北伐的史詩般勝利,是我們漢人在軍事上最後的華麗篇章,在此之後六百餘年直到今天,我們漢人再也沒有在對外作戰中取得過如此的輝煌和榮光。所以,大明無論如何都值得我們漢家子弟深刻緬懷。

至於大明在高光時刻的軍事領域,在世界範圍內地位。西方人有一個評價,大明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海洋和陸地上同時達到無敵狀態的時代。雖然,長期維持這種戰力確實不是一個農耕文明所能承擔的,也不是一個專制統治體系所能保證的。但我們畢竟非常短暫地達到過這個軍事巔峰時刻。人類第二個達到這個軍事水平的,就是二戰後的美國。


大明雄魂


朱元璋朱棣時期吊打世界各國,完全可以媲美秦始皇時期、漢武帝、唐朝時期,為中國四大軍事鼎盛時代之一,為我漢族的榮耀加了大大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