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冷吃什麼中成藥可以調理?

一腳踩上天


有些人身體的一些矛盾的症狀很多,寒熱兼雜,是比較多見的一種情況,尤其是上熱下寒症,這種情況很多見,所謂上熱下寒症,就是身體上部表現出火熱的現象,比如面紅目赤、口腔潰瘍、心煩、睡眠不安,而下部又表現出陰冷潮溼寒涼的表現,比如下肢浮腫、腹部冷痛、下肢冰涼、痛經、男性陽痿早洩等。

上熱下寒症,治療用藥不能太溫燥,也不能太寒涼,否則患者很難接受,中醫調理講究中庸之道,所有的調理治療養生方法趨平和為準,上熱下寒症的治療用藥如此,飲食養生也是如此,飲食大體以平性的食品為準,辛辣燥熱寒涼生冷皆為所忌,持之以恆,體質將趨於平和。

保持心平氣和,意守丹田,冥想氣往下降,能將上部的熱氣引回下焦,能幫助緩解解除上熱下寒症狀,其他類似的方法可以做艾灸湧泉穴、可將細辛、肉桂、生薑、胡椒等,打成粉末,調敷湧泉穴也能起到引火歸元,治療上熱下寒。

保持心情愉快,使氣機流暢,使氣機調運,陽氣得以上升,火熱得以下降,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多運動時,陽氣生髮消除下部陰寒,夜晚趨於平和安靜,陽氣收斂火熱迴歸下部,這些都是上熱下寒症的重要養生方法。

通過掌握這些養生方法和規律,或可以再找中醫生配合中藥輔助治療,以解除上熱下寒症,因為上熱下寒症,病機複雜,卻忌自行服藥。

諮詢獲取更多中醫健康知識,點頭像,關注我可發私信。


中醫心得雜談


謝邀!

引起上熱下寒的病機有二:一是寒熱互結於中焦,升降失常,導致上胃熱下腸寒的病證;二是由於陽氣衰微,陰寒內盛引起的陰盛於下陽在於上難於歸元的陰盛格陽、戴陽的危重病證。下面分述之。

由於寒熱互結於中焦,升降失常,引起胃熱腸寒。症見腹中痛,欲嘔吐。

處方:黃連、炙甘草、乾薑、桂枝去皮各9克,人參6克,半夏9克,大棗4枚。上七味,水十杯,煮取六杯,去滓,溫服。日三服,夜二服。功用:寒熱平調,和胃降逆。本方證為上熱下寒,胃熱則欲嘔,腸寒則腹痛。故用黃連清胃熱,乾薑、桂枝溫腸寒,配伍半夏和胃降逆,參、草、大棗補虛緩急。全方溫清並用,補瀉兼施,使寒散熱清、上下調和、升降復常,腹痛、嘔吐自愈。

陰寒內盛引起上熱下寒的陰盛格陽危證。

處方:炙甘草6克,生附子20克,乾薑9至12克。上味,以三大杯水,煮取1點2杯,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功用:破陰回陽,通達內外。症見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若"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加豬苦膽5mL,分溫再服

陰寒內盛的戴陽證。

處方:蔥白6克,乾薑3克,生附子15克。上三味,以水三大杯,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功用:破陰回陽,宣通上下。症見手足厥逆,下利,脈微,面赤者。若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加豬苦膽5mL、人尿25mL。

2018年11月24曰下午3點12答畢


田子369


這題問並不好答,上熱下寒是一個疾病的證狀,不是病的本源,經雲:治病必求其本。

『烏梅丸』上熱下寒,脈沉虛弦細急數,木枯土敗,水火分離,火現熱及水現寒也!連栢清脈急數之火熱,烏梅歸桂溫養脈弦細之木,參姜溫脈虛之中土,附椒辛溫脈沉之水寒。

『附子瀉心湯』上熱下寒,寸口脈洪重按不空,右尺沉微,連苓清脈之洪熱,大黃脈重按不空可下,附子溫脈尺之微。

『梔子乾薑湯』上熱下寒,寸口脈洪大,右關虛微,梔子清脈洪大之熱,乾薑溫脈微之脾陽。

六淫與六經之轉屬雜合,變無定例,邪有幹移,病有內外、新故,要通乎其正變之治,當平脈辨證,以見病知源之奧!《素問.脈要精微論》:『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古道145081792


這是典型民間俗稱老寒腿疾病,我治療一例84歲老人,長期臥床,主要症狀:夏天空調達到16度,上身包括頭,汗流夾背,下身電熱毯開著外加八床被子,還感覺冷。還有雙膝半月損傷,雙眼白內障。調理一週,眼能看到光,其它症狀都見效,也能下床扶著東西走。半年後,雙眼白內障外用基本消失,可以,自行走路,上熱下冷的症狀相對穩定。理論分析,篇幅過大,至少兩萬字。這裡就免了,望見諒!


豆豆性隨境變非遺項目應疾而立



潤哥談美食


上熱下寒,多是心腎不交的症狀,建議你可以服用交泰丸調理治療一段時間,平時要戒菸酒,規律休息,避免熬夜,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歡迎邀請我回答問題,胸毛出品,必屬精品

關注胸毛哥,給你不一樣的呵護


胸毛哥在現場



木子族549


上熱下寒,用當歸四逆湯加減。


大山閒士


清上焦之火,溫下焦之陽,通中焦之寒溼之滯。如此清陽升,濁陰降。


Lzp826


烏梅丸,甘草瀉心湯,心腎不交用交泰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