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砭世情,“八至”道盡相處之道

唐代詩人李冶有一首《八至詩》,頗有哲學思辨的意味,說透夫妻之間的真實關係,歷來為人稱道。

《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至近至遠”、“至深至淺”、“至高至明”、“至親至疏”,兩個物體永遠相對,又永遠疏離,其中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法。而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則是偏於世事人情。

“至親至疏夫妻”這話滿是飽經人事的感覺,比一般的情詩情詞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愛中的至理名言。

在愛情時,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締結了最親密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榮辱與共,成為“至親”

在婚姻中,有的夫妻矛盾盡顯,恩愛不在,相看兩厭,貌合神離,同床異夢,成為“至疏”

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清代學者黃周星評價:六字出自男子之口,則為薄倖無情;出自婦人之口,則為防微慮患。大抵從老成歷練中來,可為惕然戒懼。

“至親至疏”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至親”時,互相關懷,互相依靠,無愧於心。“至疏”時,想想曾經在一起的時光,修復裂痕。如果無法挽回,也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針砭世情,“八至”道盡相處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