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該忘記的土城“青槓坡”戰役

吳茹烈

歷史不該忘記的土城“青槓坡”戰役

遵義赤水土城“青槓坡”之戰,是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次戰鬥!也是遵義會議後毛澤東親自指揮的第一場戰鬥。

如果把青槓戰鬥說成是敗仗也許有些言過其實,但紅軍傷亡較大卻是不爭的事實。

1935年1月24日紅一軍團進佔土城後,進至黃陂洞、復興場受挫。紅軍主力陸續抵達土城。川軍劉湘一面調重兵封鎖長江,一面派八個旅向松坎、溫水、赤水、敘永、合江一線推進。

27日,郭勳旗部尾追至青槓坡與紅軍後衛接火。此時紅軍前有阻敵,後有追兵,軍委決定在青槓坡殲滅尾追的郭勳旗部4個團。

歷史不該忘記的土城“青槓坡”戰役

28日晨,戰鬥打響,毛澤東等到青槓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揮。由於判斷敵情有誤,敵參戰部隊實為8個團,且還有增援部隊趕到,我軍部隊陣地被突破。

危急關頭,朱德、劉伯承親上前線指揮作戰,毛澤東、周恩來命令幹部團發起衝鋒,奪回陣地,同時電令紅二師從元厚火速回援。經過反覆爭奪,紅軍佔領主陣地營棚頂,由於敵情發生變化,未能達到殲滅尾追敵人的目的,紅軍傷亡3000多人,殲敵3000多人。毛澤東等當機立斷,指揮紅軍撤出戰鬥,改變行軍路線,西渡赤水河。

有人說此次戰鬥結束後血流成河,最早的黨史記載說有千餘名紅軍英勇犧牲,殲滅敵軍三千多。川軍給國民黨總部的戰報中分說,紅軍傷亡大約2000人。但後來有人在書中說,青槓坡一戰犧牲的紅軍超過四千。目前的普遍的說法是,紅軍傷亡3000餘人。

歷史不該忘記的土城“青槓坡”戰役

儘管當事人坦然,但在共和國的黨史軍史上,對青槓坡一直存在種種忌諱。“遵義會議後毛澤東親自指揮的第一場戰鬥,竟會是敗仗?”這是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的。

但,不管怎樣,歷史還是歷史,這裡曾實實在在的發生過一場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場戰鬥——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和鄧小平,共和國三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五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耿彪、張愛萍,十大元帥中的七位——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以及陳雲、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等共和國元勳,200餘位將軍都悉數參加過這次戰鬥。

歷史不該忘記的土城“青槓坡”戰役

青明前夕,我來到青槓坡,這裡青山綠水,除了青槓坡上埋葬著一些有名無名的烈士墓外,山上到處都還長著高大的“青槓樹”。

當地一位在墓地打掃衛生的婦女告訴我,過去這裡有這樣的民謠:“一天不爬青槓坡、三天無法燒鍋”。可見當年“青槓坡”之來歷。

遺憾的是,這場規格“著名”的戰役,在三公里不遠的土城老街上,我先後三次問過路正揹著書包下學的小學生“青槓坡”戰場遺址。竟然沒一個知道的。

青槓坡之仗,是遵義會議後的第一仗,儘管給敵人以重創,但因戰鬥異常慘烈,在過去沒有多少人提及它。

今天,當實事求是已從書本走向實踐時,人們才得以觸摸這塊土地。

客觀地說,青槓坡之戰的戰略意義和啟示也是多方面的。這一仗,讓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得到了調整,紅軍也就此從慘痛的教訓中很快出現了轉機。

歷史不該忘記的土城“青槓坡”戰役

正如毛澤東後來所說,這一仗,由於及時渡過了赤水河,擺脫了尾敵,改變了被動局面……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戰、游擊戰了。此外,通過這一仗,也讓紅軍指揮員更加堅定了毛澤東一貫倡導的“避強攻弱,避實擊虛”的作戰方針。

後來,有專門研究紅軍作戰的軍事專家曾說:“正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在生死攸關之際,才能有‘四渡赤水’這樣的‘神來之筆’!”

今天,我走在這歷史的土地上,看到的只是那草青葉綠,花紅花白。

青槓坡無語,赤水河滔滔……那場慘烈的戰爭己過去八十餘年。戰場的硝煙也同那代親歷者一起逝去。

站在宏偉聳立的“青槓坡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我只能想像著當年紅軍將士勇敢衝殺,忘我犧牲的場景。

青槓坡,歷史不該忘記你,人民也不會忘記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