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过完发Offer的时节,和身边结束战斗的24er师哥师姐们聊天,我常常会听到下面这一句

意味深长又夹杂一丝心痛的劝告:

千万要做好 School Research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接下来,他们往往会开始阐述以下悲痛往昔中的至少一种:

一天要盯着电脑20h+,看完十几所甚至几十所大学的网页;

写Why School Essay,由于短期突击了解范围有限,挠秃头也表达不出对大学热烈真挚的浓浓爱意;

ED前两周因为信息掌握不深入,翻来覆去把学校换了三四遍……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如果说申请全过程就像和心仪大学谈恋爱,那School Research注定是把学校追到手之前,无比重要的一环。

所以,在座各位,尤其是和我同届的25ers,一定要早早着手学习和开发一套科学完备的大学调查方案,把申请季的重头功课提前分担,做足准备。

下面,我将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全方位展示如何对大学展开持续而猛烈的追求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Part1

第一印象

大学官网

对梦中彼岸花第一眼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对它之后的一系列感受和判断,因此还是强烈推荐大家最优先选择大学官网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尽管官网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大学最真实的全部,可能服务于自我宣传,但这其实和与人相处同理:对方会倾向于展示最拿得出手的积极优势,作为第一印象。

以下是官网的5个浏览要点!

01

搜索前的温馨提示:如果不用外网,请务必找到带有edu后缀的正确网址再入,某搜索引擎页面前五条很可能都被隐形广告占据,第三方信息未必可靠。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02

虽然不同大学网页设计和分类不同,但核心都是三大块:Academics, Campus Life, and Life after XX. 按照这个顺序归类,会非常有助于高效汲取信息。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03

Academics部分一般有两大重点。

一是学校的基本学术硬件套装(包括Faculty, Research Resources, Concentrations, etc.);

二是一些具有独特性和学校特色的设置,比较有单独研究一下的必要。

举例Dartmouth College,其官网上介绍了学校“Academic Calendar”, 也就是极具特点的D-Plan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不得不说,我周围不少同学都只恍恍惚惚听闻D-Plan的大名,然鹅...假如他们耐心仔细地查看官网,就能看到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详细信息。

04

在了解Campus Life的部分,墙裂推荐大家结合Campus Map来尝试Virtual Tour的小功能,这一虚拟体验来得比二维平面图真切得多,能迅速留下对于校园的深刻印象。

05

从官网去看大学看重的价值和品格

在官网上如果仔细检索,会找到一个记录往届优秀学生代表感想的专栏。在那里,可以阅读他们当年毕业典礼演讲的全稿,或找到校报上刊登的专题文章。

这些文字内容往往能透露出本校学生崇尚的一些价值,

文书素材积累深层次精神契合的方面,也会启发我们。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Part2

日常关注TA!

Fo起学校的Social Media

在0202年的信息时代,我们拥有

强大的社交网络工具,侧面靠近学校们的Social Life:

01

关注感兴趣学校的ins账号,注意⚠要明确这一渠道的主要功能——了解学校的Big Events, Sports, and Beautiful Pictures ()~

不要试图幻想把ins当成官网用,但是确实可以近距离蹲守到校园的美丽四季,特殊文化活动,和可以写进文书的全民赛事。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02

这类社交账号的即时性很强。它们维护更新更为频繁,因此最新的重大消息可在第一时间刷到。

03

有极其便于顺藤摸瓜的属性。

ins的一大好处在于有“关注”的列表自动推荐

因此,只要我们具有耐心和恒心,就完全可以从学校的ins账号一路摸到自己感兴趣的衍生ID。

比如校艺术博物馆手工制作坊校橄榄球队学生乐队

公益联盟等等……

记得甄别真伪哦~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04

现在不少Top 30/Top 50的大学都建立起了经过校方或招生办许可的正经公众号,由从大陆过去的留学生群体组成编委会,共同经营。

这类渠道还是个人分享向为主,形式大多是讲故事。不过很多信息还是很值得参考的。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Part3

向专家前辈取经

学校升学指导中心

追求别人的时候,一般都会经历找资深情感砖家们深夜求教的过程...

在了解大学时,类似地,各位一定

充分抱紧学校升学指导中心,没事逛一圈咨询办公室。

以我所在的高中为例,升学顾问们的办公室门外有一个四层铁架子,上面摆满了几十所优质大学的纸质版宣传手册(规矩是只要多于一本即可带走)。

另外,办公室外张贴着顾问们的预约时间表,当你在浏览网络信息产生疑惑,有针对性需求的时候,不妨约指导老师们一对一聊聊

他们每年访问或接待各个大学招生官,亲自前往校园实地访问或出席教育会议,知识一般比我们渊博。

免费便利又触手可得的细节资源,赶紧利用起来!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Part4

从无接触爱慕到面基

参加Info Sessions!

最后重头戏是介绍一种“大学跨越银河奔我而来”的珍惜渠道,Info Session!

如何把握并得到这种机会?

01

该留邮箱记得留,该查邮件记得查。

一般情况下大学会发相关推广到你的邮箱,标题类似下图,且入场都是凭借Registration Confirmation E-mail。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02

一年之中集中时间段:结合大学申请打响的时间点。

大多数Info Session都密集分布在夏季和秋季 (8-10月),所以这段时间可以着重关注。

03

各大留学信息交流群可能会放出消息,也要记得随时关注!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两类Info Sessions的比较

一般的招生官见面会分两类,一是几大学校组团共同访问,二是某校单独开办

前者的优势是高效,适合初步了解者拓宽知识面。

但如果你已经做扎实了以上的追校步骤,那么这类集体介绍的正式演说环节就基本没用,大体就是地理位置→学校排名→学院分布→校园生活→长度自定义的鸡汤,和官网基本一致。

比较有价值的是最后半小时的问答时间,常规套路是四所大学招生官各自去往会场一角,排队或围圈交流。

而后者的优势是细致入微

例如JHU去年在北京北大附中举办的Info Session,就非常深入地介绍了学校选择

“Collaboration”作为文书考察关键的背后原因,并且留出的问答时间也相对富裕,非常有价值。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那如何把握提问机会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以下仍然按照Academics,Campus Life,and Life After XX的顺序,提供一些基本提问思路。供参考:

Academic Resources:

1. How accessible are professors?

2. What are some examples of professor/student interaction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Campus Life:

1. In what ways can students engage in arts & humanity activities?

2. What school events do you want to recommend the most and why?

Internship & Career:

1. When do students typically start using the career center and can you tell me the services the career center offers?

2. How do you support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结语

以上就是本次针对如何做好School Research吐血整理的全部啦!

希望对各位追求梦校有所帮助,追到TA的第一步从了解TA开始。

祝愿大家都可以最终踏进千千万万遍梦想的校园,成为其中真正的一份子~

没机会访校,如何掘地三尺做好School Research?!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