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丰臣秀吉。

一、构想阶段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丰臣秀吉,曾经有一个大胆的构想,他设想通过朝鲜,直取大明,占据印度,建立一个“大日本”。不过他的计划在进行到第一步,进攻朝鲜时,被明军无情浇灭。丰臣秀吉失败了,可是他的构想就像一粒种子埋了下来。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影视剧中的丰臣秀吉

时间来到19世纪上半叶,此时尚未有“明治维新”,日本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但是他们并没有停下构想的脚步。1823年,日本“尊王攘夷”派学者佐腾信渊在其《宇内混同秘策》中宣扬:

皇国征伐满洲,得此地之早晚虽尚未可知,但终将为皇国所有,此乃必定无疑。

当时在日本国内,有许多学者鼓吹“统治宇内”的思想,这一思想派生于日本乃是“神国”的观念,与丰臣秀吉的构想其实是一脉相承。佐腾信渊就是其中一员,而他的上述宣言,被认为是近代日本侵占东北构想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宇内混同秘策》

二、早期实践

如果说“明治维新”前,侵占东北还只是停留在构想的话,那么“明治维新”后,就进入谋划实施阶段了。

1867年,睦仁继位天皇,经过1867年的“大政奉还”和1868年戊辰战争,德川幕府倒台,明治新政府建立起来。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开始推行“武国方针,该方针以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基本国策。2月8日,明治新政府发布《外交布告》,布告称:

大力充实兵备,使国威光耀海外万国,以对答祖宗先帝之神灵。天下列藩以至士民,皆当奉戴斯旨。

至此,构想正式付诸行动。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大政奉还图》

1872年9月,日本陆军元帅、“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将外务省官员池上四郎派往中国东北,名义上宣称进行地区地理和地方风俗的调研,实质上从事的却是搜集地貌、兵备等信息的间谍活动。这个池上四郎被称为日本遣华间谍第一人

。池上四郎和他的两位助理,以奉天(今沈阳)为中心,走遍了东北各地,记录下了东北的地形、风俗、交通、政治、兵备等各类信息。直到次年4月,他们才返回日本复命,池上四郎返回日本后,马上向西乡隆盛提交了《满洲视察复命书》。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池上四郎

此后,日本以各种形式,向中国派出了多批次的间谍,依据这些遣华间谍的“努力工作”,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汇编出《

邻邦兵备略》和《支那地志》。

1887年,日军参谋本部的小川又次再次前往中国考察,回国后,他向参谋本部提交了《征讨清国策案》,在这个报告中,他提出了分裂清朝的方案:

将东三省及内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与清国,使满洲独立。

甚至具体的战术,也有计划:

旅顺半岛,渤海之门户,乃控制清国北部、与我对马(海峡)相对,便于压制朝鲜之地。特别是拥有大连湾及旅顺口两个良港,最适宜船舶停靠,故而必须先行占领之。

《征讨清国策案》的出笼,标志着日本正式形成了侵占东北的战略计划。而这一方案,成为日本日后行动的指导计划。1895甲午海战后,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军要求割占的就是辽东半岛,不过由于俄、德、法出于自身利益,出面阻止,辽东幸而未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建立“伪满洲国”,其蓝本就是依据《征讨清国策案》。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支那地志》

三、加速实施

1900年,以“义和团运动”为导火索,清军与西方联军爆发战争,这时,日本嗅到机会,认为这是“

将来掌握东亚霸权的绪端”,于是主动要求承担联军的部分出兵任务。1901年,清廷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廷被迫向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这笔巨款分39年付清,加上利息总计约10亿两白银。其中,日本分到3470多万两。当然,赔款只是日本获利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日本借此获得了驻屯军队的特权。

其实,驻军是预谋已久的。在《辛丑条约》签订前四个月,日本政府就以“护侨”、“护路”为借口,宣布成立“清国驻屯军”,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大岛久直中将被任命为第一任司令。兵力部署在北京、天津、秦皇岛、山海关等要害地带。1912年,这支驻屯军改名“中国驻屯军”,它在中国一待就是40多年,“卢沟桥事变”就是这支部队制造的。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清国驻屯军

1904年,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日俄爆发战争。

1905年9月,日本战胜俄国。

11月2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来北京与清廷谈判。日方态度极为强硬,对于中方袁世凯提出的“请予协商”的建议,日方表示:今日之谈判,除了希望贵国同意之外,没有其他办法。最终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一、清政府承认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中,俄国转让给日本的各项权利,包括: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领土领水在内的租界权;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俄国在东北经营的煤矿等等。
二、设立“中日木植公司”,允许日本在鸭绿江右岸地方采伐林木。
三、日本可以继续经营战时擅自铺设的安(东)奉(天)军用铁路至1923年,届满估价卖给中国。
四、日本在营口、安东、奉天划定租界。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山县有朋

1909年,在日本享有特殊地位的元老山县有朋提出《第二次对清政策》,明确提出,必须为辽东半岛“永远归于帝国之领土,建立确乎不拔的基础”。在报告中他还进一步提出:

我国经营满洲,不可不至急实施,绝不容交涉往复,消磨时日,以待租界期满。当自今日起,做好各种准备,胸有成竹。

日本担心租界期满,一直在谋划将“满洲永远归为帝国之领土”。

1915年1月18日,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无暇东顾之机,由驻华公使日置益向北洋政府提交了“二十一条要求”,其纸张特别印上了枪炮水印,以威胁恐吓,逼迫北洋政府屈服。“二十一条”不仅暴露出日本在中国更大的野心,也暴露出日本希望更进一步将满洲据为己有的企图。在“二十一条”中,有关东北的部分条款如下:

一、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至九十九年为期。
二、日本国臣民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为盖造商工业应用之房厂,或为耕作,可得其需要土地之租借权或所有权。
三、中方允诺,如中方在南满洲聘用政治、财政、军事各顾问教习,必须先向日本国政府商议。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皇姑屯事变

四、付诸军事

1927年4月,田中义一成为日本首相,他向奉系军阀张作霖索要铁路权,逼迫张作霖解决所谓的“满蒙悬案”,并要求张满足日方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诸多要求,可是张作霖出于民族意识,没有满足日方的要求。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

皇姑屯策划炸死了张作霖。

同年8月9日,田中义一派遣外相内田康哉赴巴黎签署《非战条约》,田中在交给内田《对支那政策要旨》中称:

日方根据历来维持东三省治安之方针,将有不惜牺牲之决心。鉴于东三省在历史、政治和经济上与帝国具有特殊关系,所以维持该地区治安,维护我国特殊利益,乃是我国最为深刻和迫切的要求…

从田中的表态不难看出,日方已经做好了不惜开战的准备。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王正廷

1931年4月1日,南京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约见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王正廷正告重光葵,中国将逐步废除或修改与日本的不平等条约,重光葵赶紧将情况报告给了日本政府,日本政府立即通报给关东军、海陆军司令部。并授意蓄谋已久的关东军加紧制定作战计划。

同年6月,日本陆军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大纲》指示:

陆军省军务局和参谋本部情报部,要与外务省保持密切联系,万一出现必要军事行动时,使各国谅解日本的决心,要事先提出周到的不使之无理反对和压迫的工作方案。在得到上司决定后,顺利实施。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满蒙问题处理案》

这个《大纲》的出台,表明两点:一方面,日军加紧制定军事行动方案,准备武力解决。与此同时,还在进行舆论战的准备,确保开战后,不受到列强阻拦。

此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准备行动。

首先是人员调动。1931年7月,长期从事情报活动的“中国通”本庄繁中将被任命为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上任后,马上命令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等人制定侵占东北的作战计划。

“九一八事变”:一场谋划百年的阳谋,日本都做了哪些准备?

九一八事变

接着是巡视部队、部队调动、军事演习。

9月1日,本庄繁要求关东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9月2日开始,关东军开始在东北各地进行军事演习。

9月7日,本庄繁开始密集巡视大石桥、鞍山、沈阳、铁岭、辽阳等地的关东军。

9月14日开始,关东军在北大营附近进行实战演习,演习部队甚至一度贴近北大营外墙扫射。

9月18日晚上10点,关东军在奉天北部柳条湖炸毁铁路轨道,嫁祸给中国驻军,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驻军。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之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

至此,日本谋划百年之久的侵占东北计划得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