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要出獄?來探討一下流量背後的價值觀

“廣大朋友們,珍惜你們為數不多能騎電瓶車回家的日子吧”。


近期,“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即將出獄這則消息被曝光在網絡上,知乎上關於此話題的瀏覽量超過200萬,許多人非常好奇,這個人是誰,為什麼能引來這麼大的流量和關注度?

“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要出獄?來探討一下流量背後的價值觀

圖片源於網絡

此人原名周立齊,廣西南寧人,網絡綽號“竊·格瓦拉”,最早是2007年因盜竊電瓶車被逮捕,2015年因盜竊、搶劫和累犯被判四年半是他第四次入獄。

他在網絡爆紅源於2012年記者的一段採訪,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去打工,有手有腳的”,他回答“打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並炫耀自己是南寧盜竊電動車分子裡的資深人士,低於1000元的車都不要,還說在看守所個個都是人才,比在家裡的感覺好多了。

“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要出獄?來探討一下流量背後的價值觀

圖片源自網絡

採訪發佈後,迅速在網絡走紅,“打工是不可能的”這句話被網友們用來調侃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理想中不願意工作,現實中卻不得不去工作的狀態

話題到後面,甚至有網友想象他出獄後可能會入駐某平臺成為網紅,直播如何防止電瓶車被偷等等。

雖說這只是網友調侃,但眼看話題愈演愈烈,也在側面警示我們應該關注流量背後衍生的價值觀問題。

“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要出獄?來探討一下流量背後的價值觀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百度詞條裡對於“不勞而獲”解釋是,自己不勞動而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毋庸置疑,“打工是不可能的”這句話蘊含著不勞而獲的巨嬰心理,自己不具備任何工作技能,把偷盜當做求生的必備需求,還以教條式說服別人,如果整個社會都被這樣的想法籠罩,文化、經濟、科技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寫信給自己的孩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無論是那些伸手就有榮華富貴的人,還是那些不勞而獲,享用嗟來之食的人,他們都在享用免費午餐的同時失去生存的方式,更失去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價值。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父親在維斯成年時告訴他,“你該自己出去找份工作了”,過了幾天,維斯牽了頭牛回家,父親詫異地問怎麼回事,維斯說是他偷來的,父親接著問維斯為什麼會想到去偷,維斯回答“這樣子不用費力氣啊”。後來,父親瞞著維斯跑去失主家裡說明了情況,並賠償了錢。

“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要出獄?來探討一下流量背後的價值觀

回家後,父親說我們把牛宰了吧,吃飯的時候維斯東張西望,擔心失主找上門。吃了幾天牛肉,維斯卻一天比一天瘦,父親告訴他,偷了別人的牛,吃牛肉時提心吊膽,當然會慢慢變瘦,做什麼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誰都不可能不勞而獲。

有一句很扎心的話,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你的年齡。


很多人看到彩票中獎500萬就會心動,又或者聽聞直播躺著就可以賺錢,但我們往往忽視了這些機遇背後的幾率,我們總想象著萬一那個中獎的人是自己,企圖坐享其成的人,最終只會被人當韭菜割掉。

“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要出獄?來探討一下流量背後的價值觀

獨立思考,明辨是非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情形是流量下的社會風氣,周立齊在還未出獄便備受關注,成為半個網絡紅人,那他出獄後會不會真的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呢?以及他爆紅之後生產出的內容是否會影響人們價值觀呢?從最開始只是抱著玩味的態度調侃,到後來面對事情不可控的不知所措,我們又該如何是好?

我們當然希望他回頭是岸,在獄中被重新改教,接受正確的價值觀,摒棄盜竊的惡習。同時,我們仍需提醒他不要為了博得關注而做出違背社會倫理道德的行為。

“打工是不可能的”當事人要出獄?來探討一下流量背後的價值觀

在這裡也可以引申到整個社會層面,流量為王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只關注物質表面,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和爆炸的消息衝擊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深挖內心,明確是非觀念,保存理智。

我們關注輿論,我們也要在輿論中保持獨立思考。


我是角丫,相信人間值得,願在世間浮潛之際與你一同思考。碼字不易,喜歡請點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