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导语:大家好!欢迎来听胡诌聊文化。1507年,渐近不惑的唐伯虎筑桃花庵别业及梦墨亭,在经历了官场失意、夫妻失和、兄弟分家、纵情酒色后,穷困潦倒的唐寅终日与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饮酒其中,蔑视世俗,专注于诗画之间。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星爷饰演的唐伯虎

在一个银光泄地、桃花繁簇的夜里,借着酒意,唐伯虎不禁将自己与李白联系在一起,以天上明月为枢纽,高歌一首七言古诗——《把酒对月歌》,全诗用了6个“我”、7个“月”、9个“李白”,句调豪放飘逸、意境超尘脱俗,在歌咏李白的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的志趣。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把酒对月

第一部分赏析(前六句)

前两句直接推崇诗仙李白,在李白之前明月就已经在那里了,但是只有李白的诗才叫做题月的诗。李白一生中,犹爱明月,其所作歌咏月亮的诗作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两句中提及的“李白诗”特指《把酒问月》一诗,唐伯虎的这首《把酒对月歌》也是秉承了《把酒问月》的格调而作。

但是如今李白早已仙逝了,青天上的明月又圆缺几何了呢?人寿有穷尽,日月无转移,一代诗仙李白也无法超脱这世间的规律,明月圆又缺,缺又圆,在李白逝去的岁月中,独悬高空的明月是否有过孤独之感呢?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月在青天几圆缺

唐伯虎在最后两句给出了答案,现在的人仍然在歌咏李白的问月诗,明月仍然像李白在世时一样被世人歌咏。这两句也从侧面再一次推崇李白诗,意指李白诗和天上明月一样,流传千古,永存世间。

第一部分共六句,赞扬李白的问月诗,肯定李白的才情与诗作,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辨与李白原诗《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四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调门是李白的,但其中新意却是不同于李白的。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第二部分赏析(中六句)

在极度推崇李白后,“我”走进了李白和明月之间。“我”现在也学着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和李白怎么能知道呢?明月是物,李白已逝,这二者都不能体会知道我现在的心情,“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两句,何尝不是不能与李白生于同一时代的叹惋呢?

接下来四句,唐伯虎将自己与李白进行对比,李白是怎样的呢?“能诗复能酒”,唐寅是怎样的呢?“百杯复千首”。“百杯”即是“能酒”,“千首”即是“能诗”,这两句凸显了唐伯虎狂放不羁的性格。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李白能诗复能酒

最后两句可以说是极妙,在自比李白后,唐伯虎转而自退一步:我很惭愧,没有李白那么高的才华。但紧跟着,却用明月的感受来不卑不亢地对前一句进行反击,想来明月应该也不会嫌弃我丑陋。

这里的“丑”,本应与李白的“才”对比,意指自己的文才可能比不上李白,但是也就是仅次于李白,但是在句意上,却是以样貌来进行回应,这就极为有趣了,换言之,就是说我比李白长得好看,明月因为我好看也不会嫌弃我,诙谐至极、妙到极处。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料应月不嫌我丑

第三部分赏析(末四句)

前两句借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句,言己之志。我虽没去过长安的酒家醉眠,但是我也一样不会登上天子之船,蔑视权势,洒脱不羁。

最后两句回到眼前景色,呼应对月歌主题,就在这苏州城外小茅屋中安度时日,眼前是万树桃花,天上是明月高悬,银辉洒落、桃红铺地、把酒高歌、怡然自得。

唐伯虎对着月亮把酒高歌,连呼9声李白,还说自己比李白长得帅

万树桃花月满天

结语:唐伯虎生性放浪狂放,文徵明的父亲曾这样评价他“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在泄题案之后,彻底脱离官场,纵情诗书画酒,这首《把酒对月歌》正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权势功名最有力的反抗和蔑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