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长城第一胜景。峡谷长约350米,东西两岸的峭壁上留有180余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红石峡门坐北朝南,额书“红石峡”三字,这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的遗墨。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传播新文化,是刘志丹将军的导师。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进门沿石阶而下,进入雄山寺。雄山寺在石壁上凿有大石佛殿、小石佛殿、观音堂、慈仁殿、圣母殿、大雄宝殿、三教殿及禅堂等,内凿方形,天花板和石桌上均刻有鸟兽花卉图案,据“创建石佛殿记”碑记载,此寺为宋元名刹遗址,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寺内有很多石碑,有明成化二十三年太监简玉的“创建石佛殿记”和“创建观音堂记”,义官李俊的“慈仁殿碑记”、隆庆年陕西都察副使杨锦的“词碑”、弘治年“榆林城碑”、“红石峡石佛创启碑像记”、“第一胜景碑”、“嘉靖年平吉囊俺达碑”;同治刘厚基年“修雄山寺碑”、“雄山寺摩崖记”、“创建雄山寺石路碑”;以及镶刻在石壁上的“修雄石峡记”、“雄石峡张公修水磨碑记”、刘勋“修水洞记”、雍正二年“施茶碑记”、“重修普渡桥记”、“广泽渠记”等碑碣,记载红石峡历代修建情况。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由天门而上建有翠然阁,阁中墙上镶刻着很多诗文。每年三月三上巳节,官绅文士效王羲之兰亭修稧故事,在此饮酒赋诗,留下很多诗篇。有有守备程晓的“康熙壬子上巳谭使君召饮翠然阁集饮”诗,教授王调元的“三月三日集翠然阁分韵得探字”诗,胡钟鼒的“三月三陪谭使君榆溪效濯因登红石峡翠然阁宴集分韵二首”、王世泰的“上已日谭使君翠然阁修禊分韵”等很多诗,可见康熙年间三月三上巳节宴饮之盛。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由地门而下,曲径通幽,别有情趣,榆溪河堤古树参天,小鸟争鸣,同治年间总兵刘厚基建有石牌楼,上有陕甘总督左宗棠题的“榆溪胜地”和“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匾额和对联。河上原有普渡桥,后因木石皆朽,道光十三年曾经重修,后又被水冲毁,1956年在原桥以北修了一座渡桥,引广泽渠水浇灌河西麻地湾的水田。从马希龙的“八月望日泛舟赤峡”和高光祉“初夏同许大将军泛舟红石峡醉后漫题寺壁二首”的诗中,可知明清时游人尚能划船游于河川中,欣赏两岸风光。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红石峡东西两崖还有明清、民国官绅名士所题摩崖石刻160多处,东崖峭壁有:“龙盘虎踞”、“万里长城”、“天限南北”、“中华天柱”、“恩衍宗嗣”、“天开图画”、“蓬莱仙岛”、“别有天地”、“天外奇峰”、“鹫岭”、“横云”、“别开生面”、“振河不泄”、“威镇九边”、“盘石千秋”、“河山千古”、“地接秦封”、“功在名山”、“榆壑回春”、“蒙汉一家”、“力挽狂澜”、“山花自荣映风月共婆娑”、“三山拱翠”、“流沙蓬岛”、“还我河山”、“榆关雄峙”、“重新胜境”、“慧日普照”、“省雄方障”、“慈云编覆”、“天开异境”、“塞北江南”、“瀚坛天锷”、“陕北雄关”、“山水奇观”、“到此生隐心”、“积健为雄”、“山高水长”、“大有丰年”、“空中楼阁”、“长榆藩翰”、“锦绣山河”、“雄流制胜”等。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西崖峭壁有:“雄石封关”、“岩壑金汤”、“华夷天堑”、“雄流万里”、“中华天柱”、“中外一统”、“俯仰情怡”、“岩居川观”、“岩赫具瞻”、“禹迹磨崖”、“天成雄秀”、“雄峙金城”、“金汤永奠”、“竞秀争流”、“岩疆丽览”、“列屏云塞”、“雄镇三秦”、“瀚海蓬莱”、“天边锁钥”、“长天铁垛”、“金汤吐秀”、“雄锁三秦”、“百二雄关”、“屏藩是寄”、“山水清音”、“安内攘外”、“襟山带河”、“塞北天险”、带砺雄图”、“榆塞雄关”、“俯仰边流”等。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沿广泽渠北行里许,河上有普济桥,为同治年延绥道童兆蓉所建,桥上题“力争上游”四大字,为通往内蒙伊克昭盟各旗要津。光绪年延榆绥总兵张岳年开凿涵洞石壕,引榆溪河水流入西壁石窟,撞击石窟内石壁,形成一个如洞似窟的旋涡,巨浪翻滚,发出狂啸怒吼的巨响,汹涌澎湃陡落而下,形成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的瀑布,飞流直下,似雾起云,凉气袭入;窟内石壁上刻“蛟窟龙窝”四个刚劲雄健、气势豪放的大字,刻画的这一奇观更加生动活泼。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桥东原有“西夏李继迁葬乃祖李彝昌于此”的石碑,据《榆林县志》记载:“传说李继迁葬其祖,障水别流,凿石为穴,既葬复引水其上,故墓在水中石穴”。

塞上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之考证

红石峡两岸峭壁摩崖石刻笔法各异,镌刻有别,有的遒劲雄健、气势磅礴,有的飘逸洒脱、清新秀丽,有的刻画地势之险,有的赞美境地之美,有的抒发爱国热忱,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有为庆功题刻的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7年)延绥镇兵备副使张在东崖上刻纪出击挞谈获胜“褚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峡”,有赋诗题刻的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三边总督曾铣《山墩望套》诗;有铭记题刻的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巡抚王汝梅题刻的“龙蟠虎踞”、十四年(公元1583年)兵备副使李春光题刻“万里长城”、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巡抚陈性学题刻的“雄石封关”、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巡抚刘敏宽题刻“华夷天堑”等。此外还有赞颂红石峡境地优美的如“中华天柱”、“潮海蓬莱“、“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雄镇三秦”、“威震九边”等等;还有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如“还我山河”、“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清代榆林书法家陈漳所书“三山拱翠”以及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字迹苍劲;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更有蒙文石刻,为红石峡摩崖石刻魂宝一绝。漫步在这翰墨林中,或欣赏精湛的书法艺术,或吟诵优美诗篇和碑文,意味隽永,使人眼花撩乱,神驰暇思,心花怒放,流连忘返,故有塞上碑林之美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