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迁都南京会如何?

导读: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大臣出现两种声音。当时的侍讲徐珵的建议是南迁(也就是后来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而于谦等大部分朝臣的意见是坚守。当然后来事实证明于谦留守北京是正确的,不敢说为大明续命200年但是说力挽狂澜确实不过分。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假若当时按照徐有贞的建议明朝迁都南京会是什么结果?个人的推测,如果明朝在土木堡事变后迁都南京能达到划江而治就不错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迁都南京会如何?


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包含三大营在内的20万精锐野战军队被灭;最后一批精锐将领朱勇、张辅等战死。京城百官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此时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如果按照徐有贞建议那样迁都南京的话,必将引发由量变到质变的崩溃。而大明王朝不会因迁都南京而稳固,南明将提前两百年登上历史舞台。


土木堡之变后北方孱弱形势绝对了一旦南迁形势必然崩溃

也先俘虏明英宗以后,整个北方野战部队基本被一扫而空。为防守北京于谦在号召藩王勤王同时,抽调宣府、辽东九边兵力入京;并且在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几省内募兵;甚至抽调山东、河南备倭、运粮诸军入卫。可以说基本上北方兵力已经非常紧张了。

《明史》记载:壬子,诏诸王勤王。丁巳,诏宣府、辽东总兵官,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巡抚及募兵御史将兵入援。徵两畿、山东、河南备倭运粮诸军入卫,召宁阳侯陈懋帅师还。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如果明朝皇室没有抗战决心,还怎么指望众多勤王的将领。一旦明朝皇室绝对南迁南京,也先挟土木堡大胜之威以明英宗为人质就可迅速在北方跑马圈地。孱弱的北方国防根本无法抵挡也先,一旦也先进入中原就不会满足掠夺一把就走。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迁都南京会如何?


一旦南迁大明形势甚至比安史之乱后的大唐都无法相比,明朝能否够划江而治都未可知

一旦明朝迁都南京,也先突入中原那么明朝几代帝王构筑的九边防线就会陷入崩溃。也就是说九边已经没有用了,处于巅峰时代的瓦剌骑兵就会肆意驱逐明军离开北方。也就是说本来就梦想恢复蒙元版图的也先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随着明军势力的撤退,奴儿干都司会并入瓦剌;幽云既失,南明只能在构筑长江-淮河防线。随话说守江必守淮,没有淮河防线长江也靠不住;西部本来就臣服瓦剌的东察合台汗国以及乌斯藏地区都会传檄而定。这样瓦剌就会成长为版图堪比鼎盛时期前秦的大帝国,与南明隔江对峙。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迁都南京会如何?


而明朝皇族迁都南京后,也会很快稳定下来。毕竟江南富庶、卫所齐全,所以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但是这就是蒙元与南宋对峙的翻版,注定不能长久。南方缺乏战马组成的精锐骑兵,其次从宣宗开始就禁止海外贸易。所以从赋税和战力两方面来说南明都有所欠缺,况且明朝中后期的以文驭武制度的存在大明的国祚很有可能坚持不到1644年就会结束。

因为瓦剌一旦占据中原,就会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并存的政权。他们一定会吸取元朝被灭的教训,协调两个文明治理的矛盾。此消彼长之下,指望瓦剌自身衰弱周期到来希望不大。


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明朝南迁的话会造成很可怕的结果。如果没有于谦的加持,也许中原会更快迎来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主。所以说于谦有存亡继绝的功劳。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