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最好底色


为什么你对孩子尽心尽力,掏心掏肺,却养了个白眼狼?原因可能藏在看似微小的家务活中。

从不做家务的孩子,不能体谅你做饭的辛苦,不能感知你熬夜工作的劳累,不能知晓你早起拖地打扫的疲惫。

不亲自去做,不亲自去感受,孩子永远不能体会父母的处境和辛酸。

因为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孩子用心去做了,才会明白自己以为的所谓美好生活,背后都是父母的辛苦操持和用心经营。

真的爱孩子,请让孩子与你一起承担琐碎的家务,体验成就感,锻炼独立的能力。


把生活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最好底色


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

每一个不愿做家务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愿放手的家长。孩子开始尝试做家务时,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和示范,大胆放手,而不是一把阻止。

“这么小的孩子会做什么,别累着我的乖孙子了。”邻居家5岁的小德德一拿起拖把,打算学着拖地,奶奶就急忙去阻止,有时索性抢过来。

几次下来,小德德也不愿意做家务了,总是推给奶奶。一个人呆着,不是窝着看电视,就是到处拉人陪自己玩。

如果家长允许他做家务,孩子的无聊时光得到了排解,家长也有了放松的时刻,何乐而不为呢。


把生活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最好底色


担心孩子做的不好,可以在一旁指导,或者等孩子拖,再重新拖一遍就行,家长不放手孩子就永远处于“不会”的阶段,做家务何尝不是孩子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呢。

孩子在铺床叠被中感受整洁有序的美,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随意乱堆乱放;孩子在浇花剪枝丫的过程中感受太自然静谧的美,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会发现隐藏的美,而不是抱怨生活的恶苦。

不会做家务的孩子,对生活缺少一种敬畏和感悟,活得虚浮而烦躁,给人不接地气的感觉。


把生活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最好底色


给孩子体验成就感的机会

周末的早上8点,六岁的田田已经起床,自己穿衣洗嗽好,开始给全家人准备早餐。

“妈妈,你就安心忙你的吧,早餐就包我身上了。”田妈当然乐享其成,稳稳的坐在书桌旁,都没打算挪动一步。

田妈中途泡茶去厨房,田田正在开冰箱拿鸡蛋,“妈妈,帮我把炒锅拿下来。”炒锅、锅铲挂在墙上,田田够不着,自己踩凳子把锅铲拿下来了,但是炒锅太重,她确实搞不定,这才开口求助。“其他的你就不用管了。”她又补充到。

大约半小时后,香喷喷的鸡蛋炒饭端上桌,每人还有一杯黑芝麻糊,田田刚刚冲调好的。

田妈一边吃一边花式夸:“你这手艺,也忒厉害了吧,你瞧这鸡蛋饭炒的,比门口那家的好吃多了……”

田田一脸得意,心情大好,扑哧扑哧吃完,顺便把桌子碗筷也收拾干净了。


把生活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最好底色


田田一早做饭辛苦吗?辛苦,至少在我们外人看来很辛苦。可也是她自己强烈要求的,对她而言,做饭是乐趣,是肯定,甚至是一种荣耀,她乐在其中,哪会觉得辛苦呢。

除了做饭,田田也愿意尝试别的家务活,比如擦地,铺床,收衣服,浇花,整理书桌,喂金鱼等等,只要有空,她都愿意帮忙做一下。

其实孩子对家务的认知来源于父母的态度,父母越佛系,孩子越愿意尝试,父母给予的肯定越多,孩子越有成就感。

家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一部分,父母鼓励孩子做家务,就是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给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在摘菜洗碗端茶盛饭的过程中,学会的不仅是独立生活的本领,还有对生活的领悟,面对困难时的淡定。

小德德直到6岁还是等着妈妈喂饭,等着妈妈帮忙穿衣服脱衣服。

由于不会穿脱衣服,在学校活动后,满身是汗,要是老师没看见,就一直捂着,凉风一吹,就感冒了。最重要的是,孩子动不动就闹脾气,一点不顺心就哭闹。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接触家务少的孩子缺少面对生活的勇气,对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抗挫能力更低。遇到困难总是倾向于选择退缩,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挫败的感觉。

父母包办一切,不让孩子接触家务,真的会养废一个孩子。

孩子的人生必须自己去实践去感悟,从小接触家务,是既修身也修心。用生活中的小事去培养他,长大后才会顺利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


把生活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最好底色


其实,孩子其实比你想象的更能干,关键看你会不会放手。大胆放手,才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做聪明的家长,别做“毁孩子”的“包办”父母。大胆放手,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培养他独立的能力。

因为,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试错中,才能窥见成长的真谛。



作者:刘小鹿,80后佛系宝妈。9年体制内,专注解育儿。守护孩童纯净的颜,点亮父母前行的灯。我有烟火气,愿你有幸福家。微信公众号:小鹿成长堂(ID:xiaolucz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