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兵不厭詐:因時因事而變更方法

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兵不厭詐:因時因事而變更方法

東漢安帝時,由於官吏不法,引起羌族對內地的侵擾。武都太守虞詡率領人馬千萬抵達甘肅境內抵抗羌人。

羌人得到消息,欲在半路攔截這支軍隊。虞詡聽聞後便宣佈停軍不進並揚言要上奏請兵。羌人信以為真,因害怕就分兵到鄰縣去了。

虞詡等羌兵完全散開後便立刻不分晝夜的進軍。每天要行進一百多里,並且下令要每日增加行軍用的土灶數目。

有人疑惑虞詡的用兵策略便問道:“從前孫臏行軍打仗時,每天減灶,為什麼你反倒要增灶呢?兵法上說‘為防意外,行軍每天不過三十里。’你為什麼每天走這麼多的路呢?”

虞詡說:“敵軍人數多而我們我們軍力很少。走得太慢很容易被敵軍追上;走得快的同時又增加灶數,敵方必會以為我們有了生力軍,就不敢盲目追趕了。”

虞詡還解釋道:“從前孫臏減灶是‘見弱’,我的增灶是‘示強’。這是在兩種不同的情況下做出的決策。”這一說,大家才悟出了道理。

當時,虞詡的兵力不過三千人,而羌兵有一萬多人。兩軍對陣時虞詡需下令眾將士不許使用強弩,只能使用弱弓。羌軍以為虞軍不足畏,便開始用力急攻。

等到羌軍迫近,虞詡才下令將士用強弩集中射擊,無發不中。蕪軍大受挫折,只好撤退了。

虞詡乘勝追擊,派出人馬埋伏在羌軍的退路上。當羌族從此地路過便進行襲擊。此次追擊果然使羌軍大敗。平息羌人的侵擾後,他便相度地勢,修築了一百八十座營壘,招集流亡,娠濟貧民,一郡從此安定。

虞詡帶病打仗,策略靈活機動又通權達變不拘泥於兵書兵法。“兵不厭祚”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