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專家30年研究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塑造最強大腦

你是否知道豐富的詞彙量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

你是否瞭解3000萬詞的差距使得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在0-3歲就已拉開。

你是否意識到用語言可以營造親密關係。

《父母的語言》是芝加哥大學婦科及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Dana Suskind)30年的科學研究結晶,在美國學術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響。今天和大家分享這本書如何指導父母在日常對話中,用語言幫助孩子塑造學習型大腦。

《父母的語言》:專家30年研究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塑造最強大腦

01你在家裡怎樣和孩子交流?

《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提到,家長和孩子的對話越多,詞彙量增長得越快,三歲後孩子測出的智商就越高。因為語言對大腦不斷髮育起重要作用。

全家人有聊天的習慣。

全家人一起聊天,不僅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在此,更主要的是全家人聊天,尤其是對一些問題的討論,在無意識地幫助孩子養成問題思考的習慣。同時因為家庭成員有時探討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對於孩子而言,可以進一步讓孩子思考自己的觀點以及為什麼贊同此觀點。

從寶寶語言到成人語言

在孩子0-3歲時,家長會無意識地使用寶寶語言,喝水水,睡覺覺之類。當孩子漸漸長大,我無意間發現,孩子學會了很多漢字,並且在不知不覺中還能使用一些成語。因此,可以在聊天的過程中用成人的語言和孩子進行交流。

在一起閱讀和看影視劇作品時,會出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詞語,可以介紹給孩子。

最關鍵的差距是對肯定語(做得好)和禁忌語(住手)的使用

一個從不犯錯的人也絕不會去嘗試新鮮的事物。——愛因斯坦

父母應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鼓勵孩子不斷嘗試新鮮事物。鼓勵孩子動手做事,哪怕是試錯。

書中提到稱讚孩子的兩種角度。一種是基於個人的稱讚,比如:孩子的某些特質。還有一種是基於過程的稱讚,比如:做了什麼事情。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異,西方教育倡導鼓勵孩子。當然,中國教育目前也在發生變化,但是相比較而言,在對孩子的鼓勵上還是略顯欠缺。

《父母的語言》:專家30年研究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塑造最強大腦

02你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嗎?

《父母的語言》中認為,學習的三大要素——智力、成長型思維、意志力。在這裡重點談一下成長型思維。

該書這樣介紹成長型思維——努力是獲得成績的關鍵因素,缺乏能力並不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放棄才是。

成長型思維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最近發展區”的理念。

這裡要談一下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

針對兒童,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或其他學習方式,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

成長型思維就是家長努力尋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恰當的方法,鼓勵孩子超越其現有能力。

《父母的語言》:專家30年研究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塑造最強大腦

在這裡,我分享一下孩子爸爸每天和孩子正在進行的《千字文》學習和舒爾特方格練習以及記憶力訓練。

《千字文》是我國古代兒童的蒙學讀物,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習內容會潛移默化地改造孩子的性格。

爸爸採取的教育方式是——爸爸朗讀孩子聽,爸爸朗讀孩子跟讀,孩子朗讀爸爸跟讀,爸爸引導孩子背誦,孩子和爸爸一起背誦。同時一天背記的內容並不多,但必須要經常鞏固複習。爸爸為孩子樹立榜樣,所有的內容爸爸和孩子共同學習,爸爸全部能夠熟練背誦。同時,學會了之後,讓孩子再去教奶奶。

當發現有孩子背誦有難度的地方,爸爸則幫助孩子在情境下理解並進行背誦。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得到了改善。

舒爾特方格訓練是用來訓練注意力的,我們使用的是舒爾特方格(5*5)。最初孩子的成績要用70多秒才能完成25個數字的排序,今天最快達到17秒,這項練習成人最快11秒多。

爸爸的目標設定——每天完成7次訓練,此時不要求時間,就是當做玩遊戲。

一週後,孩子的水平到30秒左右。於是為孩子設定目標要低於30秒。最終孩子五次均低於30秒完成。

漸漸的,孩子能從30秒減少到25秒,依次向前推進。而現在已經調整到20秒。這個過程時逐層遞進的而非一蹴而就。在孩子勝利時,爸爸進行稱讚。這是正強化。同時,爸爸會告訴孩子如何加快方法,邊玩邊學。告訴孩子你是可以突破你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

記憶力訓練,我只能玩7,8關。在爸爸的指導下,分區記憶,孩子目前最高記錄達到了41關。當孩子存在畏難和煩躁情緒時,爸爸會引導孩子深呼吸,看向遠方,調整情緒。

《父母的語言》:專家30年研究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塑造最強大腦

03閱讀的重要性

書中提到小學三年級的閱讀水平可以反映出他未來的學習水平。因此,應該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可以培養孩子漸漸從讀圖到擁有文字意識。擁有文字意識會為未來孩子的獨立閱讀奠定基礎。因此,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就可以漸漸從繪本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

講故事不是讀故事。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講故事就是把故事書上的故事讀一下就行。但這只是淺層次閱讀。應該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加入思考與評價。

故事是不是孩子有過的經歷,如果有,這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同時,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如下問題:

猜一猜接下來發生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引導孩子進行深度思考。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是美國教育中倡導的批判性思維中的重要的提出問題的方法。

同時,一些書籍的內容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複雜情感,進行情緒管理。

《父母的語言》:專家30年研究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塑造最強大腦

04 交流中的原則3T原則法——共情關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輪流談話Take turns

共情關注Tune in——孩子關注什麼,你就關注什麼。

充分溝通Talk more:與孩子討論時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詞語。

輪流談話Take turns:和孩子輪流參與談話。

其中“充分交流Talk more”是最重要的一環。

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實現“輪流談話”——多問為什麼?怎麼辦?這也是在上面所提及的閱讀原則中涉及到的。在此不再贅述。

交流的3T原則法,可以使用在家庭共同聊天中。比如:對共同看過的電視劇,全家人會一起進行討論,對今天發生的新聞,也都會一起交流,發表看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會表現出積極參與的樂趣,慢慢地我發現孩子的表達能力突飛猛進,使用的詞語也十分恰當。

《父母的語言》:專家30年研究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塑造最強大腦

寫在最後: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付出會收穫什麼,但是你無所事事的話,一定不會有任何收穫。”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對其的早期教育格外重要。孩子的聰慧來自於善於溝通的父母。父母通過語言營造出的家庭教育氛圍使得孩子進一步成長。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時間不等人,願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