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鱷魚,自恐龍時代後唯一存活至今的爬行霸主,兇名威赫整個自然界,而它也始終牢牢佔據淡水資源2億年之久。從出土的化石來看,現代的鱷魚和史前鱷魚相比,那體型差得不是一頭半截,而是差太多了。目前地球上存活的最大的鱷目動物是什麼呢?——

灣鱷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灣鱷—名副其實“大鱷魔”,66顆牙齒,體長可達6米多!

  灣鱷(Crocodylus porosus),也叫鹹水鱷,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一種。常見於澳大利亞北部海岸、新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上,不過分佈範圍沿著東南亞的海岸線和河口,一直到越南中部,最遠位置達到斯里蘭卡和印度東部。而且灣鱷對環境比起挑剔,往往只有河口地帶、溼地、沼澤等環境入其法眼,畢竟這些環境食物基本不缺,更容易填飽肚子。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灣鱷是現存鱷目中最大種,成年雄性體長為6-7米(現在發現超過5米長的少之又少),體重為1000—1200公斤;雌性相對小很多,一般不超過3米。資料顯示,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灣鱷叫“洛隆(Lolong,死於2013年2月10日)”,體長為6.17米(20.24英尺),體重為1075公斤,年齡至少50歲。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灣鱷和大白鯊一樣,擁有一口令人不寒而慄的鋒利牙齒。它們的牙齒介於64至66顆之間:上顎的每側(前頜和上頜)為17到18顆牙齒,下顎的每側(下頜骨)為15顆牙齒,而且這些牙齒終生可以替換。

  咬合力為斑鬣狗的4倍,是有史以來在動物身上測得的最大咬力的記錄!

  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組研究人員測量了23種成年鱷魚的咬合力和牙齒壓力,其中在灣鱷身上測得了史上最大咬力記錄。

比斑鬣狗的咬合力高出將近4倍,超過3500磅,幾乎等同於一輛雪佛蘭中型車的臥推。另外灣鱷的牙齒壓力測量也同樣令人吃驚,每平方英寸略高於200000磅。這種壓力幾乎足以製造鑽石,並且遠遠超過任何人類的能力。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同時研究人員建了一個模型,用來估計體型更大、野生和滅絕的鱷魚的咬合力。模型表明,由於有些灣鱷長達7米,因此它們的咬合力可能高達7736磅,而11米長的滅絕鱷魚“怖鱷(Deinosuchus riograndensis)的咬合力或會更大,超過23000磅。

  一戰成名?一夜幹掉500名日軍?謠言!

  其實在許多國家,鱷魚襲擊的發生率非常難以量化。不過毫無疑問,受到鱷魚襲擊的人數比報道(記錄)的人數要多。據說遭受鱷魚攻擊最嚴重的大規模傷亡事件是在二戰期間,在1945年2月19日,由於盟軍對拉姆裡島(Ramree Island)發起登陸戰。當時約有1000名日本士兵不投降,隨後穿越10英里的紅樹林沼澤地,最後只有500名日本兵安全逃離,其餘的都命喪鱷口。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根據博物學家布魯斯·斯坦利·賴特(Bruce Stanley Wright)在1962年出版的《野生動物素描:近與遠》中描述那一晚的場景:“那天晚上是所有船員中經歷過的最恐怖的一次。在槍聲和血腥味中驚醒的灣鱷聚集在紅樹林中,雙眼注視著水面……黑暗中傳來人類驚慌的尖叫聲和步槍槍響……黎明時分,禿鷲趕來清理鱷魚吃剩留下的血肉……”

  後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以奇異而轟動的眼光,將拉姆裡島稱為 “世界上最嚴重的鱷魚災難”。於是沼澤中的灣鱷一戰成名,“食人鱷”之名由此而來。

  不過很多動物學家對此表示懷疑,後來在90年代,英國作家波茨(Bill Potts)採訪了當年逃離的倖存日本兵,但在描述裡從未提及遭到灣鱷襲擊。“那裡沒有淡水,士兵被迫喝海水,導致嚴重的脫水。而且痢疾和其他疾病在日本人中十分普遍,許多人因此而死亡。”而且後來證實賴特根本不在現場,他只是聽說過後誇大其詞。並不是說500名日本士兵在一夜間遭灣鱷吞食,而是幾個星期內陸續因疾病或海軍炮擊喪失。

  可鹽可淡?可跨海“衝浪”的灣鱷!

  儘管灣鱷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沿海水域或入海口處,但其實它可以在海洋中的“衝浪”。不過灣鱷並不能像海龜一樣被視為海洋爬行動物,因為它主要還是依靠土地來獲取食物和淡水。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此前一直都有在海里發現大型鱷魚的傳聞,但沒有得到證實。後來在2010年,科學家通過使用聲納發射器和衛星跟蹤,首次發現灣鱷確實可以憑藉海洋洋流進行長距離旅行,從而使它們能夠從一個大洋島航行到另一個大洋島。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團隊用聲納發射器標記了27條成年灣鱷,使用了20個水下接收器來追蹤這些灣鱷的一舉一動超過12個月。結果數據顯示,成年的雌性和雄性灣鱷都進行了長途旅行,旅程均超過了48公里。最遠的是一條長12.6英尺(3.8米)的雄性灣鱷,在25天的時間內漂了366英里(590公里)。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為什麼說“漂”呢?其實灣鱷的游泳能力一般,它們是順著洋流旅行的。而且往往是在海洋潮汐變化後的一個小時內開始長途旅行,順流而下。當水流逆流,它們就會終止旅程。其中最牛的記錄是,

一條4.8米的雄性灣鱷僅20天就穿過託雷斯海峽,旅程411公里。團隊推測是其可在鹽水中長期生存而無需進食或飲水的特點讓其擁有漂洋過海的能力。至於灣鱷為何會有目的地進行海上長途旅行,懷疑跟每年的魚類遷移有關。

  鱷魚中挺能生的,一次可產多達90個卵!

  灣鱷的繁殖能力在還是挺強的,雌性平均產下40-60個卵,但一次可產多達90個卵。雌性會保護自己的巢,直到90天內根據巢溫度孵化出卵。而小鱷魚的性別由巢穴環境溫度決定,孵化雄性的溫度大約為31.6°C。

  不過可惜的是,天敵的偷吃和其他因素存在,導致灣鱷卵的孵化率並不怎麼高。

大鱷魔:體長可達6米,咬合力是斑鬣狗4倍,還可跨海衝浪!

  結語:

  雖然灣鱷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鱷魚,但它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比人類更害怕人類。因為在幾千年來,我們人類一直都有吃鱷卵、鱷肉,以及用鱷魚皮做成的名貴名牌包包和皮鞋。

  目前灣鱷的種群狀態無危,而且澳大利亞北領地野生種群在近幾十年來一直持續增長。但是像東南亞等地區的森林開發,導致人類與灣鱷的衝突頻率加劇,令其在世界範圍內數量處於下降趨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