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随着幽王在骊山被杀,周朝也结束了他前半段的旅程

,为西周这十二位天子的历史画上了一个节点。之后,在申、缯、许、郑等诸侯的拥立下,原太子姬宜臼在申国宣告登基,成为了新一任的天子。本以为随着宜臼的上台,周朝可以踏踏实实开启后半段的旅程,但虢公翰等一大批元老级的诸侯“另立山头”,也推举了一位天子(携王余臣),让当时形成了“二王并立”的局面。看来,这东周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一段更加坎坷的旅程。

“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正史公认的东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

既然两位周天子都宣告拥有天下,又各自有着自己的支持者,接下来就应该会形成两种局面:一种是,由其中任何一方将对手打败,成为唯一的周王;另一种是,两位天子在各自支持者的拥护下分而治之,周朝甚至会像罗马帝国那样,分成两个国家。但在咱们现代人看来,已经知道了这第二种可能性是没有发生的了。另外,从当时支持“二王”的诸侯分布来看,双方也全都交织在一起,即使是对立的一方也有很多同宗同族,所以也不太会划分出清晰的疆域让他们分而治之。所以,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平王、携王有一方能够取得绝对的优势,拿下最终的统治权。

那就目前所知道的历史,周平王是正史公认的东周第一任天子,莫非他这一方势力很强,让携王他们俯首称臣了吗?答案其实会让各位有些意想不到,其实,“二王并立”的最初阶段,姬宜臼这一方不仅没有什么优势,反而处在了绝对劣势的情况。毕竟,

余臣年纪再轻,也要比侄儿宜臼要年长一些,在“国赖长君”这一方面先占了些优势。另外,申侯一方终归是发动的叛乱,这种有违礼制的做法当然会让更多的诸侯投奔到携王一方。再有,拥立携王的那些诸侯在今天看来都是比较弱小的,但这都应该是平王得势后对对手的打击,在当时那些诸侯可都是身份地位又高,立国时间又久的元老邦君。因此,平王在“二王并立”的早期,其实是十分艰难的。

“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平王的支持者——申侯

也许正是因为平王一方处于不利的局面,所以他们最急需进行改变,这也就是咱们上篇文章结尾留下的那个问题,答案是最先行动做出改变的一方是平王这边。当然,那时由于平王年纪尚小(大约10岁左右),不太可能是平王想出的谋略(从日后平王的表现来看,他并非是年少有为的神童),理应是申侯、郑武公他们想出的办法。那他们提出的应对不利局面的方法是什么呢?在下认为可以用“一拉一推”这四个字,来形容申侯他们想出的两项变革手段

1、何为“一拉”呢?

“一拉”其实是拉拢的意思。因为平王登基时,只有申、缯、许、郑四个诸侯在场支持,数量上明显劣于携王一方。再加上这四国中,也只有申、郑两国实力相对较强,可申国也是迁居于谢地没有太久的侯国,在当地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迅速;郑国更是一个新兴国家,连都城都处于修筑阶段。所以,

这四个诸侯显然无法与对方抗争,急需拉拢更多、更强的诸侯加入到自己一方

“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仅靠申、郑两国实力,难以与对方抗衡

那他们能拉拢哪些诸侯呢?显然是处于观望状态下的那些诸侯,也就是上次咱们提到的卫、晋、赵、秦这些近畿邦国了(鲁、齐、楚等大国虽然更有必要拉拢,但毕竟他们相对距离较远,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他们并非急需拉拢的对象)。而这四个靠近王畿的实力邦国中,

卫国武公咱们曾分析过,他打心里就更偏向于平王一方,所以不用太过游说,便欣然加入秦国也是,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国家,秦襄公又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雄主,当然不愿意跟着那些元老邦国喝“剩菜汤”,只要申侯、郑武公他们主动联络他,他定然会来支持平王

“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欣然加入平王一方的卫武公和秦襄公

而剩下的两个邦国,赵国是晋国的附庸,一切都会看晋国的脸色来办事。所以申侯他们要做的便是如何把晋文侯拉拢过来,让晋国这样根正苗红(武王嫡次子封国),又有实力的大国成为姬宜臼的后盾。那如何拉拢晋国呢?许以日后优厚的奖励是一定的了,不过咱们今天先不提这些,留到下次再说。仅以当时的情形来看,晋文侯的母亲和夫人都是姜姓之女,申侯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一点大打感情牌,让这两位同宗女子替自己游说。另外,郑国和晋国曾经联手欺负过缯国(当然这都是早先的恩怨,此时郑国因为平王的存在,已经和缯国联手),两国之前有过那么美好的合作,此时也是郑武公出面拉拢晋文侯的一个手段

因此,在这样双重“感情牌”的作用下,晋文侯姬仇

本身也是位很有眼光的明君。当然能够看出携王一方那些元老邦君的腐朽之气,选择站到更有活力的平王一方。就这样,申侯他们成功地拉拢了卫、晋、赵、秦四国,这四国的国君也信守承诺,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了申国。那他们赶来申国只是要成为平王的“护卫”么?答案当然不止如此,他们来到这里一方面是要保护平王,另一方面则是帮助申侯他们完成下一步的策略“一推”

“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平王的强力“外援”——晋文侯

2、何为“一推”呢?

“一推”其实就是推戴平王赶到周朝的东都雒邑定都,让他在名义上抢占先机。其实,当时的平王在谢地(今河南南阳一带),携王在携地(今河南三门峡一带),从距离上来讲,携王反而更占优势。但虢公翰他们却还想让天子回归原都城丰镐,而丰镐刚刚经历战火,又还有一些西戎残余势力没有离开,所以无法成行。

申侯他们则不拘泥于这些固有的传统,看准了雒邑是武王选址、周公营建的东都,更是天下的中心,在那里定都同样是名正言顺。所以,等到卫、晋、赵、秦等国的兵马一到,护送平王东迁雒邑的队伍就出发了。(其实说是“东迁”是按照原都城丰镐来说的,按此时平王所在的位置,更应该说是“北上”)

“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平王东迁

这下好了,干等着丰镐恢复稳定的虢公翰一方,一直没有采取行动,让携王迟迟没能归位。而申侯一方却主动做出改变,助平王定都雒邑、号令天下,一下子逆转了局势。这一项举措也使得那些远离王畿,还处于观望状态的诸侯们(不乏鲁、齐、楚等大国)全都倒向了平王一边。这就让携王真的只能在携地为王,再没有争雄天下的机会了。

不过,携王虽然没有机会成为天子了,但他在携地还是存在了较长一段时期。只是因为他们没再掀起太多波澜,鄙人也不会再花过多笔墨在余臣身上了,等到携王走到最后一刻时,才会再叙说一番。而下一次咱们要讲到的是,抢占了先机的平王将要用实际行动回报这些拥护他的功臣们了,那姬宜臼是如何给予他们奖励的呢?咱们下次接着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平王东迁、二王并立、平王势弱、主动改变、一拉一推、拉拢强国、推戴东迁、定都雒邑、号令天下。

“一拉一推”两项手段,让平王先拔头筹,抢占了王权争衡的先机

关键词云图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