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象牙塔

國家圖書館半日遊

乘地鐵到國家圖書館站下車,出站口後就是國家圖書館了,第一次到這裡,遠遠望去,果然有“藏書閣”的恢弘氣勢。存項,辦卡,入館讀書。國土的設計給人一種大氣寬闊之感。科目分類清晰易懂,滿目圖書各式各樣,真是想讓人找個角落安安靜靜的捧書暢讀啊!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在圖書館的一層推薦圖書中被一本《納蘭詞》所深深吸引,取書,落座,靜讀,一切都顯得如此自然而舒適,也許,一座圖書館的真正魅力所在就是在於環境靜之可聞針落,動之可見思潮。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品·納蘭詞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

你是否想到這樣一個場景,秋雨初降,你我相逢在芙蓉花綻放的季節。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讀到這句詩,你是否想到滿池的荷花和連天的芳草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你是否想到春色三分,塵土二分,流水一分

你是否想到高考後網絡中流行的一句話,此去經年,故鄉再見,只有冬夏,再無春秋。是否有一絲潸然淚下之感?

....

詩詞總是給人難以忘懷的遐想與期盼,納蘭詞又何嘗不是如此?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無關風雨月

如果說宗教對人類的心靈起著一種淨化作用,使人對宇宙、對人生產生出一種神秘感和美感,對自己的同類或其他的生物表示體貼的憐憫,那麼依我所見,詩歌在中國已經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14王國維曾說: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意境兩忘,物我一體。

王國維還曾評價一位詩人: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納蘭詞》收錄的納蘭性德的詞,是對他一生情感的真實寫照。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名飲水詞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大家知道納蘭容若,可能最開始就是來自於他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從小生於清宮八旗貴族家庭,能文能武,勤勉好學,可以說是一直順風順水。20歲時納蘭性德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婚姻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夫妻恩愛和睦。但納蘭的第一次挫折,也就敗給了這和睦的婚姻,正式因為兩人之間彼此感情太深,所以一旦一方有變,都會對另一方造成極大的影響。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難產去世,納蘭可以說是悲痛欲絕,一首首悼亡之音隨之產生;也正是因為用情至深,這種對亡妻的追憶一直持續到納蘭生命結束。其中就包括這首最著名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3友》。初見時那麼美好,結局卻難以預料,所以總是給人淡淡的遺憾與哀傷。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此時可見納蘭雖遭受情感上的失意,但仍然希望能夠在事業上大展宏圖。長相思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但征戰之於,面對茫茫大漠,又不免生出一份思想之情。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看似納蘭二十幾歲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不得不在政治與權謀面前低頭,這讓滿腔熱血企圖大展身手的納蘭屢遭挫折,其實這有點像南唐後主李煜,只能借委婉含蓄的兒女情長之詞表達對朝政的看法,但不同的是,也是納蘭比李煜更悲慼之處在於納蘭願意並且樂於參與政治,他忠君愛國,滿腔熱血,可是身份與地位限制了他的發展甚至束縛了他的手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納蘭性德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其實,從根本來講,政治的壓抑,情感的無處安放可能是納蘭離世最重要的原因。

正如當時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性德的一生可以說前期太過於完美以至於在後來總是充滿著失意與不順,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詞總是帶著淡淡的哀愁與憂傷。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一個下午的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逝,《納蘭詞》不知不覺也已經被我翻閱了好些,其實,每次讀書總是會從前人的故事與往事中學習些什麼,比如有時失意的遭遇卻能孕育出流傳千古、感人至深的作品。


國家圖書館 | 知識的象牙塔


有時候,在如此匆忙的世界裡,在如此快節奏的城市中,人們想尋求一個可以靜下心來、落座讀書的機會都十分難得,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希望可以在平凡的日子裡將生活交給書籍,將歲月付諸書社,一盞香茗,從扉頁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