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紀氏•靈五里各莊門簡介•信二公後裔居住地

01大路紀莊

武昌靈溪紀氏一世祖正一公落業開基之所,柳氏太婆與子正一公由安徽池州經豫章(南昌)徙居於此,來時無人居住,空曠如也,故又稱紀家嶺。而後,信一、信甫二公分別遷靈一里、靈三里 ,留此居住的信二公後裔也先後遷居各處,一度居所無人。數年後,居住坳頭紀莊的福衝公後裔中一支返遷此地居住至今。正一公父母天一(長寧)公與柳氏太婆合葬於本莊南面不遠的木麻林。

02坳頭紀莊

信二公長子仁四公裔孫由大路紀莊遷居於此,因地處山坳,故名坳頭紀莊。隨著人丁繁衍,受環境所限及時勢所致,首忠公、福初公等又遷至臨近它處。到清朝乾隆年後,奉旨外遷川陝甚多,少數遷皖、豫、浙等。現今為福衝公裔孫集居地,根據新增成片房屋之別,又細分為老屋、新屋,屬楊河村第五組。

03橫嶺頭紀莊

首忠公自坳頭紀莊移遷到今天的毛鋪水庫堤外的小山嶺邊。首忠公生四子,長子永榗公,次子永槐公,三子永權公,四子永柏公。而後,次子永槐公東遷二公里至南山腳下楊先莊,裔孫以“楊先紀”另立莊門;三子永權公的長孫興朝公生子月山公、少川公,月山公東遷一華里定居,裔孫以“冷水井紀”另立莊門;四子永柏公裔孫立烈公遷至鄂州楊葉鎮白龍村,裔孫以“白龍紀”另立莊門。在湖廣填四川、填秦巴的移民中,族人大量外遷,其中:長子永榗公支下裔孫幾乎全部外遷四川,如今有數千人;三子永權公之孫興朝公支下立彩和四子永柏公之孫興楚公支下立誥二公遷至陝西省白河縣,如今有數百人。在數次的遷徙後,現有興國公、少川公、立訓公後裔在此居住。其中,興國公後裔居住在山嶺“嘴”邊,稱為橫嶺嘴;少川公後裔居住在山嶺西南面,稱為橫嶺頭,統稱為“橫嶺頭紀莊”。如今橫嶺頭的小山嶺已與建國初期修建的毛鋪水庫壩堤連為一體了,祖堂坐落在壩堤的正下方。屬毛鋪村第一組。又因冷水井紀莊在修建毛鋪水庫時被淹,族人又返遷橫嶺頭紀莊,共祖堂。


04楊先紀莊

首忠公次子永槐公自橫嶺頭東遷二公里至南山腳下楊先莊,與楊姓雜居,故稱為“楊先紀莊”。乾隆年間後大量奉旨外遷於川陝以及安徽宣城,在人丁繁茂時章字輩達 145餘人。本莊隸屬楊河村第四組。

05冷水井紀莊

明朝萬曆初年,興朝公長子月山公由橫嶺頭紀莊東移一華里定居,因該地有一口冬暖夏涼,飲用有餘的水井,裔孫故稱“冷水井紀莊”。乾隆年間後以外遷川陝豫居多,其中泌陽一支已經核對上世系,但是未參加本屆續譜。建國初期,因修建毛鋪水庫,族人返遷回橫嶺頭,與橫嶺頭紀莊合祖堂,莊名仍沿用,屬毛鋪村第二、三組。

06鄂州白龍紀莊

清朝雍正末年或乾隆初年,永柏公支下立烈公從橫嶺頭遷至現地名鄂州市楊葉鎮白龍村(當時屬大冶縣管轄),後發展為紀家灣,因與郭姓雜居,又稱“郭紀”。此後又有一支自此遷至大冶茗山荷葉墩居住。

07楊河紀莊

信二公第七世孫福初公由坳頭東移一公里定居,此地為楊姓首居,故名楊河。其後楊姓或遷出或沒落,現已無楊姓。福初公生子興財、興發、興茂,興財公分居外楊河,興發公駐內楊河,興茂公住山上。外楊河位於水庫裡,後因毛鋪水庫蓄水又移遷至此,山上幾家也下山建房安居。本莊今屬楊河村第六、第七組。清朝外遷川陝皖,以及十堰市等地較多。

08下紀老屋紀莊

信二公五世孫敬和、敬融、敬讓三公後裔合莊集居地,早年仁什公由大路紀莊遷居至此。下紀老屋紀莊又叫泉坪紀,地處大冶、陽新橫斷山脈,大冶面山腰有一“蓮花墩”,突兀聳立於山腰之間,墩下斷壁懸崖,墩上卻比較平坦,面積16餘畝,在蓮花墩裡首有一大股泉水噴湧而出,泉水天旱亦不減流,此墩有泉有坪故稱“泉坪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在蓮花墩上建有一座小型水庫用於發電,供下紀新、老屋每晚照明三、四小時。本莊屬下紀村第二、八組。乾隆年後外遷川陝等地男丁達100餘人。

09下紀鋪紀莊

信二公十六世孫章顏公由下紀老屋移遷至此。靈五里信二公裔孫居地全在南山腳下,唯下紀鋪居北山腳下。清朝嘉慶年間,該地是一條唯一的東西通道,為便於商賈行人購物歇息,開有店鋪,故名下紀鋪。屬下紀村第三組。

10下紀新屋紀莊

信二公十六世孫章孟公於一八四七年由下紀老屋遷此(老譜記載名為“謝唐營”),因與老屋距離約一華里,隔一山嶺,故名下紀新屋紀莊。屬下紀村第一組。

11上紀莊

信二公五世孫敬發公裔孫集居地,敬發公由下紀老屋遷此。上紀、下紀之分是以馬橋衝東水西流而界定,上紀位於下紀東邊二公里處,故為上紀莊,又名“園頭紀”,寓意為上紀在大冶紀氏一脈中所處地理位置的最邊緣。今屬上紀村第三組。乾隆年後外遷川陝等地男丁達40餘人。

看看世系圖 瞭解更直觀

附圖一

大冶紀氏•靈五里各莊門簡介•信二公後裔居住地

附圖二

大冶紀氏•靈五里各莊門簡介•信二公後裔居住地

附圖三

大冶紀氏•靈五里各莊門簡介•信二公後裔居住地

摘自大冶紀氏宗譜,略有改動,若有出入,或需補充,請及時聯繫。

掃一掃關注大冶紀氏今日頭條好

大冶紀氏•靈五里各莊門簡介•信二公後裔居住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