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那麼多“各莊”,為什麼都要叫“各莊”呢?

京津冀一帶,有許多村莊的名稱裡都帶有一個“各”字,如北京的張各莊、楊各莊、龐各莊、嶽各莊,河北的梁各莊、留各莊、柏各莊、胡各莊,等等。


京津冀那麼多“各莊”,為什麼都要叫“各莊”呢?

北京及河北搜索“各莊”結果

這些村莊名字的頭一個字都是姓氏,表明這個村莊在歷史上曾跟某個姓氏有過緊密的聯繫;有的莊名前所冠的姓氏直到如今還是村裡的“大姓”。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村名中的“各”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村名中的“各”字,本來是“家”字。張各莊就是張家莊,楊各莊就是楊家莊。


京津冀那麼多“各莊”,為什麼都要叫“各莊”呢?


那“家”又是怎樣變成“各”的呢?這個問題,就要從漢語語音發展演變的歷史上去尋求答案了。

拿“家”字來說,它在現代普通話中讀作jiā,聲母是j;而在中古時期(以《廣韻》音系為代表),它讀作ga,聲母是g;在現代方言中,“家”字還有讀作g-的,如江浙話讀作gu,廣東話讀作ga。g變成j是比較晚近的事。

成書於公元1324年的《中原音韻》(元周德清撰)還沒有反映這個變化。也就是說,g變成j不會早於14世紀。


京津冀那麼多“各莊”,為什麼都要叫“各莊”呢?


直到今天,這個變化的痕跡還可以見到,如“角落” (jiǎoluò)北京方言中說“旮旯”(gālá);“韁繩”(jiāng·sheng)北京方言中說成gāng·sheng,等等。

從中古(公元4世紀至公元12世紀以前)到現代,“家”字的讀音經歷了ga-gia-jia的演變。在“X家莊”這類村名中,“家”字保存了古音的讀法,聲母是g而不是j。

由於“家”字在村名中通常讀成輕聲,它的讀音與現代普通話的“家”相去甚遠,而與“各”倒很接近。久而久之,書寫形式也跟著改變了,於是“家”便成了“各”。


京津冀那麼多“各莊”,為什麼都要叫“各莊”呢?


家發音變化

據統計,目前在北京市的郊區,以“各”字命名的村莊和地名有一百多個,其中大興區最多,有近二十個,門頭溝最少,只有一個叫曹各莊的,石景山區一個也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