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说两晋:何曾的一张破嘴不仅日食万钱,还坏掉了汉人半壁江山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以后,经常大排筵宴款待那些朝廷重臣,可位列三公的太宰何曾却吃不惯宫中饮食,每次都让家里人送饭,令司马炎尴尬不已。也许就有人问了,御宴的席面儿这么差么?别误会,虽说是开国皇帝,司马炎可没有省钱的习惯,他生来富贵纨绔豪奢,无论吃穿用度还是礼仪排场,并不输给那些亡国昏君。而何曾之所以不吃宫廷御宴,绝非是想谏阻司马炎的靡费,而是嫌弃对方不够豪奢。


成语说两晋:何曾的一张破嘴不仅日食万钱,还坏掉了汉人半壁江山

何曾出身于陈郡何氏,是魏晋时期有名的士族,父亲何夔曾做过魏文帝曹丕的太傅。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何曾转身投靠了司马氏,最终成为西晋的开国元勋。说到何曾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奢侈,其程度连司马炎这个皇帝都望尘莫及,每天光在饮食方面的花费就超过了万金,他仍然觉得没有可吃的东西,因此在史书中留下了“日食万钱”的典故。

由于何曾过度的靡费,很多地方都超越了法定规格,因此遭到了左仆射刘毅等人的弹劾。没想到司马炎不仅没有怪罪何曾,反而不时地赏赐予他,还特批何曾可在宫宴中自备饮食。


成语说两晋:何曾的一张破嘴不仅日食万钱,还坏掉了汉人半壁江山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何曾之所以有恃无恐,除了四朝元老的资历,还有对司马炎个人的拥戴之功。公元255年,司马昭自父兄之后掌管了曹魏政权,在确立下一代接班人的时候,他竟排除了自已的嫡长子司马炎,转而选择更中意的次子司马攸。

眼看着要废长立幼了,以何曾、贾充为代表的元老派站了出来,何曾态度坚决地说:“中抚军(司马炎)聪明神武才干超群,况且天生异象,岂能屈居人下。”最终司马昭没能扭过何曾等人,到底让司马炎做了继任者,没想到竟给此后三百年的乱世埋下了恶果。


成语说两晋:何曾的一张破嘴不仅日食万钱,还坏掉了汉人半壁江山

在《春秋公羊传》里有这样的话: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嫡长子继位是最符合道统的,再加上司马炎也确有过人之处,看起来,何曾的主张并没有错。然而,在市井中还有一条最粗浅实用的道理,那就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与司马攸相比,何曾力挺的司马炎有两个致命的缺陷,纨绔、奢靡,不在其列。

西晋的短命有两大成因,分别是弱主、强藩,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而恶源就在晋武帝司马炎的身上。

成语说两晋:何曾的一张破嘴不仅日食万钱,还坏掉了汉人半壁江山

在竞争储位的时候,司马炎是靠嫡长身份胜出的,所以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再加上士族文人的传统观念,便贸然把国家交给了智障的嫡长子司马衷。由于曹魏对宗室的禁锢,至使皇权孤立无援,从而造成了司马氏篡国路上的轻省。为了吸取曹魏的教训,司马炎大力扶植晋朝宗室,分封了一个又一个藩王,并使其独立性和强悍程度足以威胁中央政权,给后人留下一个更加惨重的教训,即八王之乱,这也是五胡入侵的成因。


成语说两晋:何曾的一张破嘴不仅日食万钱,还坏掉了汉人半壁江山

反观司马攸,其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也不会让司马昭和司马炎这对父子都产生传位的念头。更重要的是,司马攸生了三个儿子,都比司马衷这个脑残患者强上百倍,而且始终反对封藩,因为他知道其中的弊端,即使后来自己做了齐王也要把用人的权力还给朝廷,可惜司马炎没有采信他的建议。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没有何曾的这张破嘴,让司马攸取代晋武帝的位置,西晋灭亡的成因将不复存在,乱华的五胡也不敢如此嚣张。好了我是小歇,感谢关注欢迎留言,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