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看一座新城崛起 3.0版產業功能區什麼樣?

大數據看一座新城崛起 3.0版產業功能區什麼樣?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效果圖

上月召開的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今年成都66個產業功能區將全面啟動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建設。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是其中之一。

4年沉澱,4年成長。這裡高樓平地起,一張“施工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實物量”。這座產業新城,9平方公里起步區已經勾勒出城市框架,城市已開發面積達5.5平方公里,累計引進項目達139個……

今天,我們用6組“硬核”數據,來透視天府國際生物城,透視一座新城崛起背後,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產業生態圈逐步完善,整個產業的綜合實力邁上一個新臺階。

數據一:139個

引進139個項目 總投資超1100億

一座新城如何崛起?企業用“真金白銀”投票。

3月31日,成都京東方醫院與華為公司簽署《智慧醫院建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還將共同打造“成都京東方醫院+華為”智慧醫院合作基地的解決方案。

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而言,項目是樹,無木則不成林。

4年成勢,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累計引進項目139個,累計協議總投資超1100億元。目前生物城已建成55萬平方米永安湖綠道示範段、26.5萬平方米條條河溼地公園、起步區29公里市政道路等20餘個項目,京東方數字醫學中心、汙水處理廠、省疾控中心項目等40個項目正加快建設,在建項目總建築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

2019年,生物城新開工諾峰藥業、孵化園二期等項目12個,續建聯東U谷、加速器、人才公寓等項目23個。

一大批硬核項目的進駐支持,讓這座代表著未來成都醫藥產業的新城站穩腳跟,拔地而起。

數據二:超1000人

聚集諾獎團隊5個 專業人才已超過1000人

人才是產業之本,尖端的科研項目離開人才支撐便成無源之水。

今年2月,成都市出臺《關於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高質量 發展示範區的實施方案》,將形成“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佈局。國際生物城作為雙核之一,將建成前沿創新核心引擎,強化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支撐作用,加快聚集世界一流創新平臺、科研機構、研發團隊和人才,打造國際創新高地。

4年來,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持續加快匯聚國內外高端人才團隊,僅去年就引進以色列Kamedis公司、沃爾夫獎獲得者伊蘭·切特教授投資建設的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項目,美國查爾斯河實驗室擬建設的實驗動物培育中心及藥效評價中心項目,以及千人專家牽頭的瀚辰光翼基因檢測設備產業化總部項目等。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已聚集諾獎團隊5個,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專業人才超過1000人。未來,生物城將被打造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創新創業人才棲息地、世界級生物醫藥創新與智造之都、國際化的生命健康小鎮。

數據三:72個

創新提能 引進和培育72個新藥品種

產業功能區建設實績如何?科研成果及其轉化是最“硬”的指標。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作為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已累計引進和培育72個新藥品種,其中18個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疫情期間,生物城多家企業也在第一時間響應,加班加點完成一系列醫療技術、產品攻關。

2月11日,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張晗表示,瀚辰光翼高通量新冠病毒篩查系統正式裝機,每天可完成超2萬人次核酸檢測。

該公司在我國第一條全自主知識產權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統生產線的基礎上,研製瀚辰光翼高通量核酸檢測系統,打破國外對該領域技術壟斷。

另一家紮根生物城的企業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結合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開展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和新冠病毒藥物開發研究。

數據四:第四個

完善供應鏈 打造全生命週期生物產業生態圈

產業鏈的形成能讓原本分散的資本和技術產生1+1>2的效果。

自2016年啟動建設以來,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以5.1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為抓手,以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的創新實踐區為四維發展支撐,以構建“四鏈條一社區一體系”生物產業生態圈為實施路徑,以人才聚集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引領要素。

圍繞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服務、健康新經濟四大產業主攻方向,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新型化學藥製劑、現代中(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智慧健康+精準醫學和專業外包服務等六大產業細分領域。

同時,全球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中心、全球新藥研發外包服務交易中心、藥物及醫療器械國際臨床研究(GCP)服務中心、生物技術藥物全球外包生產中心、四川成都國際醫學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正加快構建形成。

2019年,在產業鏈塑造方面,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快完成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任務;圍繞供應鏈建設,加快建設成都全球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中心,與國藥集團簽訂共建冷鏈倉儲中心的戰略合作協議,配合推動成都口岸獲批生物製品通關資質,成都正式成為全國第四個獲批進口生物製品(含批簽發品種)的口岸。

數據五:400畝

開門見田、推窗見綠 今年永安湖中央森林公園投運

目前,成都正加快建設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新城現新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也按照公園城市建設要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發展理念,倡導“知識+藝術+健康”的城市氛圍,提倡低碳發展、健康生活,打造集魅力、人文、活力、品質和特色為一體的生活宜居國際社區,樹立全球生物城之家(My BIO-TOWN)品牌。

生物城中央森林公園依託400畝永安湖生態綠心、錦江優質水資源及植被繁茂的生態本底,逐步構建以永安湖森林公園為核心的三級綠道體系,將城市建在森林中、將實驗室建在花園裡,實現“開門見田、推窗見綠”。通過城市綠道系統,形成綠道慢行系統和生產、生活空間的無縫連接。

今年,生物城首個開放式中央森林公園——永安湖中央森林公園將實現投運。

數據六:1.1萬平方米

商業街、人才公園……這裡配套便捷、獨立成市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按照“獨立成市”理念,堅持生產性配套同城化、生活性配套便捷化,著力打造具有生物產業特質的國際化社區,288套人才公寓、1.1萬平方米商業街、文化中心、湖畔餐廳、711便利店、彌遠咖啡、社區綜合體等生活配套開始營業,園區派出所、交警中隊、執法中隊新建工程主體完工。此外,諾博幼兒園、萬匯小學於2019年9月順利開學,美國高端私立教育品牌貝賽思學校簽約落地。

在專業生產配套方面,生物城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對基礎設施和專業性生產服務業配套的需求,規劃建設能源、危廢及排汙、冷鏈倉儲、動物房等基礎設施配套和金融服務、法律服務、企業管理服務等企業載體。

據悉,今年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將開展生物城西片區城市設計、TOD專項城市設計、物流園區專題研究工作,全面完成覆蓋生物城全域的國土空間規劃管控體系。崑崙分佈式能源一期、汙水處理廠、永安110KV變電站、2000平方米的GSP標準生物醫藥專業倉庫將建成投運,2.3萬平方米的社區綜合體也將建成運營。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曾那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