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任職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是塊寶嗎

7月17日15:15,老編輯主持的金牛直播欄目中迎來了一期不一樣的內容——用大數據分析主動管理類基金經理的行為,並對其業績進行跟蹤。主講嘉賓是來自諾德基金的FOF管理部投資總監鄭源先生。直播中鄭源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一組非常有趣的基金經理業績跟蹤數據,當然也有一些非常實際的投資建議。

以下為本次直播的精彩觀點:

任職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是塊寶

首先,鄭總展示了一組關於5年以上投資經驗基金經理的數據統計。儘管目前激進配置型基金中成立5年以上的基金佔比達到了63%,但是實際上任職年限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佔比僅為10%。所以,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一定不能光看基金產品的成立時間,還是要留意基金經理的任職年限的。原因是5年以上任職經驗的基金經理,在統計數據上看,年化收益、夏普比率、年化波動率、最大回撤四個指標都戰勝了對照組。反過來,當然只能呵呵了。所以任職經驗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老基金經理會不會越老越保守

但是筆者發現,5年以上任職經驗的基金經理真正表現特別突出的指標並非業績,而是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提出老基金經理是否有可能越老越保守?鄭源的解釋是在牛市中即使基金經理不做任何操作,股票價格都是可以上漲的,甚至投資收益還不如普通散戶,但是真正能幫基金持有人長期盈利的基金經理,往往是能在市場回撤的時候控制住風險的基金經理。而風險管理,正是專業的資產管理人最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老基金經理在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表現出的優異指標,不能理解為保守,而是更加成熟的表現。

基金經理跳槽以後業績一定會跳水嗎

從鄭總的統計數據看,絕大部分基金經理在跳槽以後,其管理的產品在收益、波動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四個指標的排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業績排名25%分位數以上的基金經理的收益排名卻出現了上行。也就是說從數據上看對於大部分基金經理而言,跳槽以後表現較跳槽以前有所下滑,而對於特別優秀的基金經理而言,跳槽以後還能取得很好的業績。筆者詢問其原因是否因為基金經理到了環境迫於踢頭三腳的壓力,導致基金經理更加激進。鄭源解釋說,主要還是因為基金經理到了新環境以後難免遇到很多新的挑戰,比如新的資源需要去整合與新的環境需要去磨合等等,統計數據並沒有顯示基金經理的風格因為跳槽產生明顯的變化,所以這種業績的下滑更多還是來自於為了適應新環境所付出的代價。

量化指標能作為選擇基金的唯一指標嗎

利用量化指標選擇基金,無疑基金公司這些專業機構會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次直播中鄭源還展示了多個其他有趣的基金經理行為指標,以及與後續業績的關聯性,因為篇幅關係不能展開。但實際上統計功底深厚的鄭源總並不認為單憑量化指標就可以有效的篩選出高質量的FOF基金投資標的,量化分析更多是用於縮小調研範圍,比如現在市場上的基金已經有5000多支,如果不採用科學、合理的模型和分析方法縮小調研範圍,即使專業機構也很難做出合理的決策。而很多影響基金業績的其他因素,如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風格,對市場的理解等等利用通常的量化指標是無法獲得的,而這些因素往往至關重要。另外,FOF投資往往是要投資於由多隻基金構成的組合,基金組合往往有比較顯著的統計規律。但對於某個單一的基金產品而言,統計規律失效的可能性則較大。

當前的市場應該如何選擇基金

鄭源強調利用基金經理行為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只是配置FOF基金的第二個步驟,第一個步驟需要從資產配置開始。比如以當前的市場,鄭源比較看好的大類資產為成長股、指數基金,和利率債,那麼選擇基金的時候就可以在這三個大類中進行初選,然後再從對應類別的產品中進行量化分析和盡職調查等後續工作。

直播總結:選擇基金經理比選擇主題或者指數還難

鄭源總提了一個比喻,筆者很認同。可以理解為選擇主題或者指數基金進行投資時,投資者的角色類似於諸葛亮,排兵佈陣以後,各個將領只要按照既定的目標衝出去就成了,成敗關鍵在於諸葛亮的計劃是否周全。而選擇主動型基金進行投資,更像《亮劍》裡面旅長對於李雲龍獨立團的管理風格,旅長的主要工作是在大戰略既定的情況下,把李雲龍、丁偉這樣的有能力、有性格的將領挑出來,然後委以重任就可以了,後面跟日軍、偽軍、中央軍搶地盤的事情交給他們自己搞就成了。不過老實說,對於筆者而言,看人比看事兒難多了。(文/《老編輯聊基金》 田立夫)

大數據:任職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是塊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