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导】高考志愿填报时容易出现的几大失误

今天我来给家长们聊一下高考志愿填报中常见的几大误区,考生和家长们不要不当回事,希望大家能认真的学习一下,将来孩子均能合理填报志愿进入理想大学学习。

【孔孟之导】高考志愿填报时容易出现的几大失误

高考填报志愿,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旦出现问题, 会有被退档的风险。孩子的高考分数相当于大学的敲门砖,但是到底要去敲那一扇门,敲开哪扇门,都要依靠考生和家长的的选择。“考得好不如报的好”,高考志愿填报又称为二次高考,其难度和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在这是我来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明白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案例一:600多分进“二本”。

2019年湖北省**高级中学的王同学,女生,高考考了608分,但最终此同学只进了一所二本公安院校。高考之前这位考生和家长完全没有了解过志愿填报信息,出分后几天乱选了几所院校就填报了志愿。其实按这个分数,完全可以报考中国刑警学院和公安大学,而且绝对能够录取,也或者是其它部分211高校也可以。

案例二:单科不及格被退档。

在进行志愿填报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你准备填报志愿的大学的录取规格。简单的说就是高校对进档考生安排专业或录取专业时的规定和原则。那么,对高考志愿而言,招生章程中最具参考价值是什么?是其中的录取规则。可以这样说,录取规则是招生章程的核心,是考生填报志愿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西安交大曾经退了一位因语文成绩不及格的总分600多分的考生,退档理由就是语文单科不及格。此考生显然没有注意到西安交大录取规则中关于考生的各科成绩必须及格的要求,导致所填志愿为无效志愿。可见,录取规则对于考生的高考志愿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高考志愿的准备,录取规则应该作为重要信息来搜集。

案例一是高考600多分进“二本”,亏不亏,很亏!案例二冤不冤,很冤枉,如果在志愿填报前家长或是考生对交大的招生简章进行详细了解一下,也就不会出现被学校退档的情况发生。

【孔孟之导】高考志愿填报时容易出现的几大失误

那么如何让孩子拼命换来的高考成绩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避免出现策略填报失误,必不可少。填报前,多了解规则学习经验,争取科学利用每一分。孔孟之导在这时给大家总结了高考志愿填报经常出现的7个典型失误,希望对2020年的考生和家长们有所帮助。

失误一:参照上一年录取分数,完全不看成绩排位。

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和家长全家欣喜,过了一本线十几分,一本绝对没问题,查出上一年所报院校的分数,哇,比我现在还少几分呢,稳了,就这此学校了。结果最后滑档了,原因是上一年该校的分数虽然比今年的低,但是省排位要比今年的高,今年的分数虽然看似高了几分,但是省排位却下降了近千位,你说你还不掉档吗?

这就是典型的只比较分数,不看学校历年的录取省排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在填志愿参考往年时,首先是要看分数,然后根据分数查阅省排位,根据省排位来选择合理的学校及专业,而绝不是只年分数,切记。

失误二: 分数出来,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冲!冲!冲!。

觉得平行志愿没有什么风险,因此,全部志愿都是冲!冲!冲!这样填志愿非常不科学,在这里给个建议(以湖北省9个学校志愿为例):

(此例是只以进校为目的,不考虑专业调剂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到第三个志愿学校应是我们比较向往,但依据往年分数报考可能有些悬的学校,可以“冲一冲”;第四、五、六个志愿高校应是我们比较喜欢且依据往年分数录取问题不大的学校,可用来“稳一稳”;最后第七、八志愿高校是我们按照平时成绩完全有把握考上且自己又能接受的高校,可用来“保一保”,最后一个第九个,拉开距离,来一个垫低的,目的是防止前八校有特殊情况发生,不至于由一本掉到了二本院校。

志愿填报的院校,一定是自己能接受的学校,很多同学和家长由于没有提前做功课,成绩出来就胡乱填报。一旦被高校录取,没有特殊的情况,学校是不会退你档案的。被录取后,你就没机会到下一个批次的投档了。

失误三:所填报各院校之间梯度选择不合理。

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设置的梯度太小,志愿间都只有几分的梯度,很容易造成分数的浪费或者脱档。每个学校间应有分数差,根据考生所在分数段、文科理科、对于专业院校的要求,平均梯度可以选择在5分到8分左右,分差不宜过小,如果分数差较小,则两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接近,可能同时录取不了或排在后面院校的志愿为浪费志愿。

有家长会说,现在都平行志愿了。分数差就没有必要了吧?实行平行志愿以后,同一批次的竞争强度并没减弱,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依然存在。平行志愿虽然可以减少高分低就和落榜现象,但不可能完全避免之。其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1,考生有不被投档的风险。考生高考分数虽然达到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但由于考生院校选择不当,均未达到所填报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而不被投档,只能参加本批次(段)征求志愿补充录取或转入下个批次(段)录取。此类风险的防范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保底院校选到位,跟稳的学校至少要拉开到30分以上。

2、二,考生有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这是平行志愿填报中最大的风险。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同批次院校同时投档录取,考生若投档到顺序在前的院校,但没被录取而退档后,即使高考成绩符合顺序在后的其他院校的要求,但因这些院校已经同时完成投档,所以就没有被再投档的机会了,只有等待征集志愿参加补充录取,或者下一个批次录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本掉二本了,二本掉高专了)。

失误四:填报志愿只考虑分数,不考虑考生兴趣爱好。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根本没想过考生自身的兴趣,跟风填报。在实际填报时,有很多家长和考生只以分数为依据,根本不考虑兴趣,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满意,甚至毫无兴趣,以至于不愿学习,挂科,最后因修不完学分有被大学劝退的可能。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般要遵守三个最基本原则。一是“实力原则”:按实力进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则”:符合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规则;三是“兴趣原则”:结合实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孔孟之导】高考志愿填报时容易出现的几大失误

失误五: 志愿填报太重“热门专业”,而轻视“新兴专业”。

考生们都扎堆报考“热门专业”,会出现撞车的现象,导致热门的专业很热,冷门的专业很冷。面对数以千计的专业,到底选择哪个?大多数考生或家长都会去选择当下的“热门专业”,所以造成了在同一个批次开设这些“热门专业”的院校,出现严重“撞车”的现象,导致分数同比往年一定会升高,使得一些考生会失利于这些专业,出现“退档”。

无疑,热门专业是学校的“拳头产品”,师资力量最强、软硬件设施最佳。在学习这些专业时,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术的前沿,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专业领域内的前辈大师。然而,在看一些新增专业时,比如说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家长和考生去了解的范围有限,包括专业的学习、开设院校、师资力量、深造机会、就业情况参考的资料或是实证偏少;此外,重要的是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就会造成好多人不考虑或是不愿意填报,所以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一些,给了考生一个录取机会。

但是家长和考生们一定要注意,新增设的专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为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所以家长和考生面对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考虑,最好查阅相关信息或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是否适合考生去学习与发展,把握住这些机会。

失误六: 志愿填报只看重“录取分数”,轻“录取原则”。

很多家长与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认为分数高的专业就是该校中最好的专业,当然大部院校均是如此。也不排除有当下有部分院校,录取分数一直被炒作,比如说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创新型大学“南方**大学”,最近几年在湖北省录取分数水涨船高,一年高过一年,为什么呢,有钱啊,在招生工作中舍得投入宣传,给予大量诱惑,可不就录取分数就上来了。似乎成为了公众感知大学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学生培养质量、专业优劣的指标,因此诸多名牌大学的优质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

实际上,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一方面与该专业受关注程度高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也与开设院校的专业实力强有关。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比如当下财经类专业在各所院校录取分都较高,但某些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实力却一般,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录取分数高只能说明报考该校此专业的考生较多,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可不就分数高了嘛,反之,如果报考人数还达不到计划人数,那分数不就呼啦一下就降下来了。

考虑是否能被某院校的某个专业录取,在进行志愿填报时不仅要参考这个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和省排位,更要要掌握这个院校的“录取原则”,比如说有些院校在录取的不同专业时就设置有“级差”。

比如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的院校,我们只考虑自己对专业的喜欢擅长度的高低顺序排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专业级差”的录取原则下,就要考虑第一个专业的录取概率是否能满足,即要兼顾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或是自己能学习的专业),否则在下一个专业录取时,专业级差让考生的分数优势降低,录取概率大大降低,考生退档风险加大。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对于院校的“录取原则”的研究与分析,确保孩子能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避免专业调剂或是退档。

失误七: 志愿填报时认为“专业调剂无所谓”,押宝在入学后转专业上。

为了进入理想中的名校,志愿填报时希望借助于“服从专业调剂”来实现“帮助”考生进入这些院校,牺牲考生的优势专业。家长和考生们都要注意,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大部分高校确实大幅增加校内二次转专业的机会,以抵消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

实际上很多高校虽有相关政策,允许考生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中5%——20%的优秀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可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有条条框框加以限定,除了我所知道的哈工大一校三区是学生只要想转专业,均可提出申请,100%允许转,但前提是你要通过所接收院系的考核,择优录取。但是这个政策目的在于激励,让品学兼优学生有满足转换专业愿望的机会,希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要放松学业。

因此,家长和考生们一定慎重研究自己的专业选择与填报顺序,尽量让孩子在1——6个专业中被录取,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服从专业调剂”上,要知道如果调剂了专业,如果想要入校再转回来来,考生就要付出比别的同学多的努力,要想转成功,你不仅要学好你现在的专业,考出好成绩,而且还要提前自己学习你想要转的专业的课程,以便应付转志专业时的考核。

当然,如果被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也并不等于没有机会了。很多高校都有辅修专业或者第二学位可供选择,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弱化专业间差距。在本科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所以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区别不大,通过自学相关课程,也可以弥补专业间的差距。

好,今天关于志愿填报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孔孟之导】高考志愿填报时容易出现的几大失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