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導】高考志願填報時容易出現的幾大失誤

今天我來給家長們聊一下高考志願填報中常見的幾大誤區,考生和家長們不要不當回事,希望大家能認真的學習一下,將來孩子均能合理填報志願進入理想大學學習。

【孔孟之導】高考志願填報時容易出現的幾大失誤

高考填報志願,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旦出現問題, 會有被退檔的風險。孩子的高考分數相當於大學的敲門磚,但是到底要去敲那一扇門,敲開哪扇門,都要依靠考生和家長的的選擇。“考得好不如報的好”,高考志願填報又稱為二次高考,其難度和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在這是我來舉兩個例子,讓大家明白志願填報的重要性。

案例一:600多分進“二本”。

2019年湖北省**高級中學的王同學,女生,高考考了608分,但最終此同學只進了一所二本公安院校。高考之前這位考生和家長完全沒有了解過志願填報信息,出分後幾天亂選了幾所院校就填報了志願。其實按這個分數,完全可以報考中國刑警學院和公安大學,而且絕對能夠錄取,也或者是其它部分211高校也可以。

案例二:單科不及格被退檔。

在進行志願填報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你準備填報志願的大學的錄取規格。簡單的說就是高校對進檔考生安排專業或錄取專業時的規定和原則。那麼,對高考志願而言,招生章程中最具參考價值是什麼?是其中的錄取規則。可以這樣說,錄取規則是招生章程的核心,是考生填報志願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西安交大曾經退了一位因語文成績不及格的總分600多分的考生,退檔理由就是語文單科不及格。此考生顯然沒有注意到西安交大錄取規則中關於考生的各科成績必須及格的要求,導致所填志願為無效志願。可見,錄取規則對於考生的高考志願來說至關重要。因此高考志願的準備,錄取規則應該作為重要信息來蒐集。

案例一是高考600多分進“二本”,虧不虧,很虧!案例二冤不冤,很冤枉,如果在志願填報前家長或是考生對交大的招生簡章進行詳細瞭解一下,也就不會出現被學校退檔的情況發生。

【孔孟之導】高考志願填報時容易出現的幾大失誤

那麼如何讓孩子拼命換來的高考成績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科學合理填報高考志願、避免出現策略填報失誤,必不可少。填報前,多瞭解規則學習經驗,爭取科學利用每一分。孔孟之導在這時給大家總結了高考志願填報經常出現的7個典型失誤,希望對2020年的考生和家長們有所幫助。

失誤一:參照上一年錄取分數,完全不看成績排位。

高考成績公佈後,考生和家長全家欣喜,過了一本線十幾分,一本絕對沒問題,查出上一年所報院校的分數,哇,比我現在還少幾分呢,穩了,就這此學校了。結果最後滑檔了,原因是上一年該校的分數雖然比今年的低,但是省排位要比今年的高,今年的分數雖然看似高了幾分,但是省排位卻下降了近千位,你說你還不掉檔嗎?

這就是典型的只比較分數,不看學校歷年的錄取省排位,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我們在填志願參考往年時,首先是要看分數,然後根據分數查閱省排位,根據省排位來選擇合理的學校及專業,而絕不是隻年分數,切記。

失誤二: 分數出來,不顧自身實力,盲目衝!衝!衝!。

覺得平行志願沒有什麼風險,因此,全部志願都是衝!衝!衝!這樣填志願非常不科學,在這裡給個建議(以湖北省9個學校志願為例):

(此例是隻以進校為目的,不考慮專業調劑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到第三個志願學校應是我們比較嚮往,但依據往年分數報考可能有些懸的學校,可以“衝一衝”;第四、五、六個志願高校應是我們比較喜歡且依據往年分數錄取問題不大的學校,可用來“穩一穩”;最後第七、八志願高校是我們按照平時成績完全有把握考上且自己又能接受的高校,可用來“保一保”,最後一個第九個,拉開距離,來一個墊低的,目的是防止前八校有特殊情況發生,不至於由一本掉到了二本院校。

志願填報的院校,一定是自己能接受的學校,很多同學和家長由於沒有提前做功課,成績出來就胡亂填報。一旦被高校錄取,沒有特殊的情況,學校是不會退你檔案的。被錄取後,你就沒機會到下一個批次的投檔了。

失誤三:所填報各院校之間梯度選擇不合理。

一些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設置的梯度太小,志願間都只有幾分的梯度,很容易造成分數的浪費或者脫檔。每個學校間應有分數差,根據考生所在分數段、文科理科、對於專業院校的要求,平均梯度可以選擇在5分到8分左右,分差不宜過小,如果分數差較小,則兩校錄取分數線過於接近,可能同時錄取不了或排在後面院校的志願為浪費志願。

有家長會說,現在都平行志願了。分數差就沒有必要了吧?實行平行志願以後,同一批次的競爭強度並沒減弱,考生填報志願的風險依然存在。平行志願雖然可以減少高分低就和落榜現象,但不可能完全避免之。其風險主要來自於以下兩個方面。

1,考生有不被投檔的風險。考生高考分數雖然達到相應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但由於考生院校選擇不當,均未達到所填報的所有平行志願院校的投檔線而不被投檔,只能參加本批次(段)徵求志願補充錄取或轉入下個批次(段)錄取。此類風險的防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保底院校選到位,跟穩的學校至少要拉開到30分以上。

2、二,考生有投檔後又被退檔的風險。這是平行志願填報中最大的風險。平行志願錄取方式是同批次院校同時投檔錄取,考生若投檔到順序在前的院校,但沒被錄取而退檔後,即使高考成績符合順序在後的其他院校的要求,但因這些院校已經同時完成投檔,所以就沒有被再投檔的機會了,只有等待徵集志願參加補充錄取,或者下一個批次錄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本掉二本了,二本掉高專了)。

失誤四:填報志願只考慮分數,不考慮考生興趣愛好。

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根本沒想過考生自身的興趣,跟風填報。在實際填報時,有很多家長和考生只以分數為依據,根本不考慮興趣,導致孩子進入大學後才發現對學校、專業不滿意,甚至毫無興趣,以至於不願學習,掛科,最後因修不完學分有被大學勸退的可能。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一般要遵守三個最基本原則。一是“實力原則”:按實力進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則”:符合高考政策和志願填報規則;三是“興趣原則”:結合實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

【孔孟之導】高考志願填報時容易出現的幾大失誤

失誤五: 志願填報太重“熱門專業”,而輕視“新興專業”。

考生們都扎堆報考“熱門專業”,會出現撞車的現象,導致熱門的專業很熱,冷門的專業很冷。面對數以千計的專業,到底選擇哪個?大多數考生或家長都會去選擇當下的“熱門專業”,所以造成了在同一個批次開設這些“熱門專業”的院校,出現嚴重“撞車”的現象,導致分數同比往年一定會升高,使得一些考生會失利於這些專業,出現“退檔”。

無疑,熱門專業是學校的“拳頭產品”,師資力量最強、軟硬件設施最佳。在學習這些專業時,學生可以接觸到學術的前沿,也有機會零距離接觸到專業領域內的前輩大師。然而,在看一些新增專業時,比如說人工智能、物聯網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專業,家長和考生去了解的範圍有限,包括專業的學習、開設院校、師資力量、深造機會、就業情況參考的資料或是實證偏少;此外,重要的是沒有以前的錄取分數作為參照,考生和家長往往很難定位,就會造成好多人不考慮或是不願意填報,所以這些專業的錄取分數低一些,給了考生一個錄取機會。

但是家長和考生們一定要注意,新增設的專業,是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某些行業,為該行業缺乏專業人才而開設的。所以家長和考生面對新增專業時,一定要認真研究,慎重考慮,最好查閱相關信息或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是否適合考生去學習與發展,把握住這些機會。

失誤六: 志願填報只看重“錄取分數”,輕“錄取原則”。

很多家長與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認為分數高的專業就是該校中最好的專業,當然大部院校均是如此。也不排除有當下有部分院校,錄取分數一直被炒作,比如說最近幾年新發展起來的創新型大學“南方**大學”,最近幾年在湖北省錄取分數水漲船高,一年高過一年,為什麼呢,有錢啊,在招生工作中捨得投入宣傳,給予大量誘惑,可不就錄取分數就上來了。似乎成為了公眾感知大學辦學水平、社會聲譽、學生培養質量、專業優劣的指標,因此諸多名牌大學的優質生源大戰也愈演愈烈。

實際上,院校專業的錄取分數高,一方面與該專業受關注程度高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門專業”;另一方面也與開設院校的專業實力強有關。所以,不能簡單地把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與專業的優劣聯繫起來。比如當下財經類專業在各所院校錄取分都較高,但某些院校的財經類專業實力卻一般,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錄取分數高只能說明報考該校此專業的考生較多,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可不就分數高了嘛,反之,如果報考人數還達不到計劃人數,那分數不就呼啦一下就降下來了。

考慮是否能被某院校的某個專業錄取,在進行志願填報時不僅要參考這個專業的往年錄取分數和省排位,更要要掌握這個院校的“錄取原則”,比如說有些院校在錄取的不同專業時就設置有“級差”。

比如錄取原則是“分數優先”的院校,我們只考慮自己對專業的喜歡擅長度的高低順序排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專業級差”的錄取原則下,就要考慮第一個專業的錄取概率是否能滿足,即要兼顧這個專業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或是自己能學習的專業),否則在下一個專業錄取時,專業級差讓考生的分數優勢降低,錄取概率大大降低,考生退檔風險加大。所以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注意對於院校的“錄取原則”的研究與分析,確保孩子能被自己滿意的專業錄取,避免專業調劑或是退檔。

失誤七: 志願填報時認為“專業調劑無所謂”,押寶在入學後轉專業上。

為了進入理想中的名校,志願填報時希望藉助於“服從專業調劑”來實現“幫助”考生進入這些院校,犧牲考生的優勢專業。家長和考生們都要注意,為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模式,大部分高校確實大幅增加校內二次轉專業的機會,以抵消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的盲目性。

實際上很多高校雖有相關政策,允許考生在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學生中5%——20%的優秀學生,根據學習成績重新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可真正能夠利用這類政策成功轉專業的學生並不多,各高校轉、換專業管理辦法都有條條框框加以限定,除了我所知道的哈工大一校三區是學生只要想轉專業,均可提出申請,100%允許轉,但前提是你要通過所接收院系的考核,擇優錄取。但是這個政策目的在於激勵,讓品學兼優學生有滿足轉換專業願望的機會,希望學生進入大學後不要放鬆學業。

因此,家長和考生們一定慎重研究自己的專業選擇與填報順序,儘量讓孩子在1——6個專業中被錄取,不要將希望寄託在“服從專業調劑”上,要知道如果調劑了專業,如果想要入校再轉回來來,考生就要付出比別的同學多的努力,要想轉成功,你不僅要學好你現在的專業,考出好成績,而且還要提前自己學習你想要轉的專業的課程,以便應付轉志專業時的考核。

當然,如果被錄取到不理想的專業,也並不等於沒有機會了。很多高校都有輔修專業或者第二學位可供選擇,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實行大類招生,弱化專業間差距。在本科階段,對學生的培養也是以“重基礎、寬口徑”為原則,所以大部分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上區別不大,通過自學相關課程,也可以彌補專業間的差距。

好,今天關於志願填報時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祝大家學習愉快!

【孔孟之導】高考志願填報時容易出現的幾大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