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力爭全年新引進投資額超10億元項目3個以上

人勤春來早,項目復工忙。進入四月,四會各大重點項目的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忙碌,按下“快進鍵”將落下的進度趕回來。

四會市地下排水工程、四會市人民醫院新院項目等重點保障項目已經恢復施工;金田銅業高端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建項目四會市澳利鋁業項目等重點項目的工地上一片火熱朝天的景象;佔地面積800畝的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四會校區)正在抓緊建設……

多管齊下,四會再次掀起產業建設熱潮,力爭將疫情耽擱的發展時間追回來。

日前,四會市召開2020年“產業招商落地年”“效率提升年”暨“重點項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工作集中攻堅會議,搶抓“雙區驅動”“雙核聯動”戰略機遇,堅持產業強市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產業第一、製造業優先”的發展理念,全面加快重大產業平臺建設,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不斷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後勁。

集中攻堅,招商不停頓

“四會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市‘產業招商落地年’工作會議精神,把產業招商落地工作擺在更突出的位置。”四會市委書記黃建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接下來四會市將強力推進產業招商落地、園區擴容提質、用地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十項“三重”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牽引帶動其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加快建設西江先進製造業走廊主陣地。

為加快推動產業招商落地,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四會市成立了“三重”集中攻堅指揮部,下設產業招商落地、工業園區擴容提質等十個工作專班,對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進行集中攻堅。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做到招商不停頓。四會市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簽約等方式推進網絡招商。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頭外出招商,成立駐深圳招商工作組並人員配備到位,把招商陣地前移,使去年在談的重大項目一直保持密切聯繫。

截至目前,四會市共引進新項目15個,投資總額22億元,均為製造類企業。重點在談項目21個,計劃投資額436億元,涵蓋了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四會將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聚焦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堅持“戰時狀態+日常運作”相結合,加快推動復工復產和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以開展“產業招商落地年”“效率提升年”活動和“三重”工作集中攻堅行動為抓手,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以“土地整理季”工作為契機,四會將著力破解土地和資金問題,紮實開展產業用地整理活動,充分挖掘存量用地空間,認真抓好土地收儲、拆舊復墾、墾造水田、三舊改造等各項工作任務,積極爭取和保障用地,加快盤活國有資產,推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產業招商落地提供發展要素保障。

同時,四會市還深入開展“效率提升年”行動,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摸排影響效率提升的難點堵點,建立問題臺賬,強化整改落實,並形成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三重”工作的推進落實情況和年度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切實推動產業招商落地、園區擴容提質等“三重”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完成。

提高招商質量,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

今年,四會市將堅持精準有效誠信招商,全面提高招商工作質量。堅持精準招商,尤其是在產業鏈招商方面下功夫,圍繞該市重點打造的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鏈開展產業精準招商,建立產業鏈招商目標企業庫和信息庫,著力招引有利於促進產業聚集、形成產業鏈的龍頭項目,打造“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推動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逐年提高。

牢牢把握“雙區”建設和“雙城聯動”帶來的黃金期、窗口期,積極承接廣深產業外溢轉移,市領導專職帶頭精準招商,黨政“一把手”堅持每月四天以上在外招商,充分發揮市招商委員會統籌作用和駐深圳招商工作組作用,健全招商引資重大項目研判機制,確保商機不失、項目不丟、關係不斷、熱情不減。

力爭全年新引進投資額超10億元項目3個以上。堅持有效招商,全力推動引進項目快落地、快投產,確保今年新增開工、竣工產業項目分別達24個以上、13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分別達35億元以上、20億元以上。實施“土地+產業基金”招商模式,堅定不移“騰土地、提門檻”,著力招引產值高、見效快、帶動性強的“造血型”項目。

堅持“熟地”招商,打造並儲備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用地手續完備、可馬上實施建設的“熟地”,推動“項目等地”向“地等項目”轉變。開展“標準地”招商,每塊產業用地都要明確產業類型、投資強度、產出效益、能耗地耗、環保標準等准入門檻。堅持誠信招商。建立完善政府對企業誠信、企業對政府誠信的“雙誠信”制度。

“招商落地,招是手段,落是根本。我們將採取各項有力舉措,全面解決項目落地難落地慢問題,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推進產業升級。”黃建平表示,四會將持之以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入貫徹落實營商環境“36條”,完善書記市長直通車、重點項目“首席服務官”等制度,設立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全面推行“雙容雙承諾”直接落地改革,定期召開工作會商會、重大項目例會,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動工。

高標準打造先進製造業走廊主陣地

園區平臺是推進產業招商和落地的基礎條件。四會以高點謀劃,構建大灣區核心產業發展大平臺。按照“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建好“先進製造業發展軸”、打造“四大主導園區”的發展目標。

“堅持特色立園、錯位發展、差別競爭,明確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優化產業和空間佈局,全力提升承接大灣區核心地區產業溢出的承載力。”黃建平說,接下來四會將以精細化工基地為主體創建省級高新區,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加快培育精細化工高新技術企業集群。

同時科學確定省級經濟開發區選址,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優化全市工業集聚區空間佈局。著力強化項目事中事後監管,嚴控低效增量,提高招商門檻,防止出現“低進低退”現象,進一步優化提升產業佈局,提高用地質量。

疫情防控經驗也將應用到接下來的產業園區擴容提質當中,創新成立“工業園區擴容提質工作專班”,集中攻堅推動園區管理體制改革、轉型升級和擴園等重點工作。學習借鑑大灣區核心區先進經驗,探索多種形式的升級改造模式,加緊出臺園區升級改造鼓勵政策,撬動社會資本、村集體、企業主體共同參與傳統工業園區升級改造。

積極鼓勵低效企業就地“工改工”,推動財政資金和國有資本深度參與園區轉型升級和低效工業用地盤活工作,統籌人、財、物等資源要素,率先在南江工業園、先進製造業基地打造1至2個升級示範區。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按照“七通一平”的標準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提升園區承載空間,提高產業配套服務水平。加快通用廠房建設利用,建立通用廠房項目准入快捷審批通道,推動東基智創新城通用廠房建設進度,完善清東科技園廠房收尾工作,全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廠房利用率,促進工業園區集約集聚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李志穎

【通訊員】黃小鳳 郭震威

【作者】 李志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