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今天的科技侦破手段,那他们又是如何断案的呢?

从古到今老百姓都要有申冤的地方,只是古代称为衙门,而我们现在称为法院。由于现在的科技高速发展,我们判案是借助于很多高科技手段,比如DNA,指纹对比等等。那么,在古代没有这些手段,那些古代官员是如何判案的呢?

古人没有今天的科技侦破手段,那他们又是如何断案的呢?

古代有“五听”判案的成例。所谓“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观察嫌疑犯的语气,脸色,呼吸,听力,眼神等等。有些类似于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个心怀鬼胎的人即使再善于伪装,在神态和言谈上一定与常人有所区别,高明的审理者可以从眼神的闪烁移动,嘴角的抽动,手指的轻微颤动乃至叹息声中捕捉到蛛丝马迹。

古人没有今天的科技侦破手段,那他们又是如何断案的呢?

一,心理判案法

心理判案是利用虚张声势,诱敌深入等心理学的技巧来找出真凶的方法。清代《志异续篇》记载,清代的袁枚,为了捕获轮奸少女致死的罪犯,把死者的裹脚布系在衙门大堂的柱子上,招来围观的百姓,把衙门挤的水泄不通。袁枚见到时机已到,令人关闭大门,对围观的百姓说:“谁要是想走出公堂,就必须抚裹脚布,如果是凶手,就会把他的手绞住不能脱身。”其中,有俩个人还未靠近裹脚布,手已颤抖不止,立即被衙役拿下,一经审问,果然就是凶手。这个案件就是利用凶手迷信鬼神的心理。

古人没有今天的科技侦破手段,那他们又是如何断案的呢?

二,逻辑推断法

逻辑推断法是一种科学的侦破方法,是指运用人情事理来推理判断,或根据人情事理来发现案情中的破绽,找到疑点。这个方法也是古人常用的。《初刻拍案惊奇》中开封府尹李杰,在审理一起母亲告儿子忤逆不孝的案件时,见儿子刘达生性情温顺,沉默不语,不像个逆子,而母亲吴氏只求官府把儿子打死,而且眼神中充满了仇恨。毫无爱子之心,知道其中必有隐情。李府尹假意答应吴氏将达生处死,要吴氏明日备棺前来收尸,又命人暗中尾随吴氏,吴氏出衙后与道士知观相会,道士又帮吴氏准备棺材,就下令逮捕知观。审出了吴氏与道士通奸,痛恨儿子阻挠,而想害儿子的内幕。根据母亲求打死唯一的儿子却不悲伤推断出的奸情,这是依据逻辑加以推断得出的结论。李府尹巧妙的引蛇出洞,终于使真相大白。

古人没有今天的科技侦破手段,那他们又是如何断案的呢?

三,直觉判案法

清代《虫鸣漫录》中提到,捕快曹福是个能手。有一天。他在县衙内闲坐,看到一个人身穿绸衫,短袖青呢马褂,脚上穿着白袜,年约三十左右的男人拿着纸扇漫步走过来。看上去十分文雅,曹福突然上去呵斥他,那人非常惶恐,拔脚就想走,曹福将他抓住,回去一审,果然是江洋大盗。别人问曹福怎么知道这个人不是个好人?他说:“那人行路时老是低着头,常常斜着眼睛观看左右,他过沟坎时就撩起长衫,这说明他不是一个习惯穿长衫的人。所以,我知道他不是一个好人."

古人没有今天的科技侦破手段,那他们又是如何断案的呢?

古人就是利用这些简单的手法来判案的,手法简单但包括很多大智慧。亲爱的读者,关于古人断案你又知道多少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