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城之光】張鬆年:老兵樂奉獻 爭當抗疫者

【茸城之光】張松年:老兵樂奉獻 爭當抗疫者

【茸城之光】張松年:老兵樂奉獻 爭當抗疫者

在我們身邊有無數松江人正為生活而努力,他們平凡而又可愛,普通而又美麗。

他們或許充滿愛心、常常助人為樂;或許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只為守護心中的正義;或許在一個行業默默奉獻幾十年;或許孝老愛親、血脈情深。

或許他們不是個體,而是一群為愛堅守的勇敢者。或許你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姓名。

這些故事、這些人所綻放的光芒成就了大愛松江。

為了讓這些故事傳播得更廣,留存得更久,即日起,“文明松江”聯合松江區融媒體中心的報臺網平臺共同推出【茸城之光】“點贊松江好人故事”專欄,與你共同感受松江的身邊好人。

【茸城之光】张松年:老兵乐奉献 争当抗疫者

77歲的張松年,是松江老兵講故事宣講團的一員。幾年來,不辭辛勞,深入社區、學校、單位、部隊演講紅色故事兩百餘場,聽眾超過5萬人次。

在新冠疫情期間,宣講團的演講活動戛然而止,但張老卻沒有閒著,他向永豐街道秀南居委會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居委會考慮到張老近耄耋之年,未讓其冒險,但張松年作為一名退役老兵,堅持只要有戰鬥,決不當預備隊,在他的堅持下最終加入了志願隊伍。在志願服務期間,張松年值守在倉城四村、秀南街等門崗,對來往人員一一甄別,嚴防死守。雖然已年過七旬,卻煉就火眼金睛,即便值守條件再艱苦,也毫不退縮,就算偶有身體不適,卻以軍人之資毅然堅守。在夜裡,在清晨,穿上綠馬甲,臂套紅袖章,門崗處總是有一位精神抖擻的軍人。

張松年口述:老兵樂奉獻 爭當抗疫者

“快樂奉獻盡所能,服務社會報黨恩”,這是我所在的松江老兵講故事宣講團活動宗旨。幾年來,我和戰友們不顧年邁、不辭辛勞,深入社區、學校、單位、部隊演講紅色故事兩百餘場,聽眾超過5萬人次。老兵們在奉獻中收穫快樂、在平凡中彰顯能量。

但是,一場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所有的演講活動戛然而止,老兵們宅在家中等待曙光來臨。我從報刊和電視新聞中看到,數萬名白衣戰士響應黨中央、習主席號召,“逆行千里到武漢,不畏艱險戰疫情”;看到廣大共產黨員組成了一支支黨員突擊隊,日夜堅守在抗疫第一線。作為一名退役老兵,我的戰鬥崗位在哪裡?從微信中知道,宣講團的戰友們轉變服務方式,報名參加抗疫志願者,用心用情守護社區大門。於是我也向所在的永豐街道秀南居委會報名,請求組織上給我分配任務,沒想到因年齡偏大未獲批准。居委會沈書記說,“老張同志,您是居民小組長、社區骨幹,搞垃圾分類、治安巡邏、環境整治都很出色。但這次抗擊的是新冠病毒,十分兇險狡猾,老年人免疫功能差,不適宜衝在最前線。您今年78歲了,不能讓您冒這個險”。沈書記的話語重心長,但他調來不久,不知道我是個閒不住的人,只要有戰鬥任務,決不當預備隊,鍾南山84歲還逆行武漢前線呢,經過軟磨硬纏,終於獲得書記和主任批准,從年初四開始,我當上了抗疫志願者。

【茸城之光】张松年:老兵乐奉献 争当抗疫者

在倉城四村社區門口值守。

我的任務是在倉城四村大門口值守,測體溫、填表格、發放出入證。這項工作沒有白衣戰士們辛苦,但也是嚴防死守堵病毒的重要環節,責任重大。來串門的人我堅決不讓進,發現不戴口罩的或有發燒症狀的人更是高度戒備,積極宣傳。還把住址、身份證號記錄在案,等候甄別。後來,我調到秀南街去設卡值守,這裡屬永豐街道拆遷區域,早在一年前,90%的居民已搬走,整條街十分清冷。尤其是晚上,百年老屋在昏暗的路燈下更顯蒼涼,那古樸的青石路上,冷不丁從暗處竄出只野貓嚇人一跳。但我們堅守崗位,一絲不苟。有天晚上,幾名外來務工人員非要經過,其中一位小青年,不聽勸阻往裡闖,結果是無功而返,因為前面的道路,已經封斷了。

【茸城之光】张松年:老兵乐奉献 争当抗疫者

2月20日,我接到老兵宣講團朱團長來電,為支援逆行武漢的白衣戰士,團內要組織一次捐款獻愛心活動。這個倡議得到老兵們熱烈響應,半天時間全團九名老兵向武漢前線捐獻11200元。我和老伴是企業退休,養老金收入不高,仍毫不猶豫地捐獻一千元。希望這綿薄之力能匯聚成強勁動力,為打贏武漢保衛戰出一份力。

【茸城之光】张松年:老兵乐奉献 争当抗疫者

在口罩預約現場維持秩序。

華燈初上,我精神抖擻地行進在古巷的青石路上。發現街上的行人車流增多了,小巷的古樹已綻滿了嫩綠的新葉,我的心中寧靜、暢亮。因為,隨著春天來臨,病毒在志願者的執著堅守中倉皇逃竄,勝利就在前頭。我和戰友們又將“重披戰袍上講臺,頌唱英雄戰兇頑,抗疫故事多精彩,人人爭學鍾南山”。

本期來源 | 永豐街道報送

【茸城之光】张松年:老兵乐奉献 争当抗疫者

徵集對象

發生在松江的好人故事

徵集時間

全年

徵集要求

1.內容可涵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多種類型,可以是單人,也可以是多人做一件或多件好事。

2.每個故事字數1000字以內,有相關照片的,在附件中附照片原圖(1M以上),並做好備註。

3.體裁不限,詩歌、散文、隨筆、紀實故事等均可,體現一定的文采和感染力。

4.對故事的有效性、真實性,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數據進行核實後投稿。

稿件一律以電子版word文檔報送,相關照片以jpg或jpeg格式原圖(1M以上)附件報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件名格式:“茸城之光”投稿+姓名+所屬單位

稿件末尾須註明作者真實姓名、所屬單位、聯繫電話等。

作品展示

“文明松江”微信公眾號會擇取內容生動感人、具有可讀性的故事優先予以發佈。松江區融媒體中心的報臺網平臺將擇優進行深入採訪和刊播。

特別提醒

茸城之光 尋找你的光亮

【茸城之光】张松年:老兵乐奉献 争当抗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