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近日,一篇題為《keep的困頓與終局》的文章刷屏了。

文章通過各種內部數據和大量戰略決策性質內容,對keep公司目前遇到的種種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最終得出結論:Keep如今的困境,是因為業務增長遭遇瓶頸和變現渠道模糊不清所導致。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文章發佈之後,引發keep團隊內部震盪及各界熱議。隨後,keep開始迅速排查,最後發現:這位匿名發文的人,竟然是公司的前員工,而發文時,其還在職。

此消息一出,又引發了眾多吃瓜群眾的一番議論,很多人都不禁覺得:既然發文的人是keep公司的員工,而且文章中的信息量非常密集,十有八九是真的,keep估計是真的遇上大麻煩了!

不過,該前員工的這番操作,卻引起了keep公司、keep公司高管,以及眾多keep員工的不滿。keep公司發佈聲明稱,文章內容存在嚴重的虛假和誤導性信息,文章提及的不實言論已經對公司造成重大的名譽及利益損害,公司對此予以譴責,並依法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進行法律追責。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之後,keep公司某高管也在脈脈平臺上發佈動態,疑對此事進行回應。其表示,遊走職場,個人的名聲和信譽至關重要,不要嘗試去做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一旦有了職場背叛記錄,汙點將伴隨一生……疑似直指發文的前員工違背職業道德。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此外,不少認證為keep公司員工的脈脈用戶也站隊公司,紛紛斥責該員工。在keep員工看來,這些項目都是很多員工辛辛苦苦做的,不管好壞,大家都在反思,這位前員工憑什麼將項目攤開在公眾視野中進行評判。

而且,文章中的很多信息和數據,都是公司戰略覆盤會的結論,以及接下來的規劃方向,這些都屬於公司內部的商業機密。這位前員工不僅違反職業道德,將公司內部商業機密外洩,還拿著公司眾多員工一起努力得出的覆盤結論當成自己的觀點,無疑是觸犯了眾怒。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公司、高管、員工,接連不斷的回應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思考,到底誰說的是對的?

在脈脈平臺上,有用戶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答:前員工刷屏文章疑洩密,keep高管:不要做過街老鼠,你站誰?吸引了不少脈脈用戶參與投票與評論,站隊前員工與站隊keep的人數不相上下。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在部分站keep的脈脈用戶看來,忠誠確實比能力更重要。雖然說,在不違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如果公司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沒有要求員工離職後也對公司商業機密保密,那該前員工發文是否算是洩密,則還有待商榷。但重點在於,該員工發文時,尚且在職,此舉無疑有違職業道德。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另一方面,就像上述keep員工所說的,不管項目好壞,都是企業內部的問題,無需將其放在公眾視野中任人議論。但該前員工不僅將其拎出來,讓吃瓜群眾討論,且文章內容還存在很嚴重的引導性。

如其在文章開頭所提出的一個結論"這家公司遇到麻煩了",就是在描述keep辦公環境、裁員、福利減少等跡象之後,基於個人經驗進行的判斷,是雜糅了事實與觀點的分析解讀,具有很強的引導性。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而這種負面的引導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當下,keep公司已經存在一些問題,該前員工這番具有引導性的發聲,對於公司而言可謂是雪上加霜。而且,文章中還透露了很多數據、業務邏輯等,說嚴重點兒,很可能會影響公司下一輪融資及未來發展。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但在另一部分站隊前員工的脈脈用戶看來,keep前員工發文事件的背後,反映了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即公司決策者的"信息繭屋"。通常情況下,決策者的信息來源於高管基於各種考慮篩選後的彙報,基層員工的很多想法未必有機會真正到達決策者的耳邊。

所以,企業應該思考的,是自身的反饋通道和管理機制,而不是跳出來指責員工的不是。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Keep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裁員

不過,一碼歸一碼,企業出現問題,確實需要及時改進,但這並不等於,員工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就應該被忽視。是誰的鍋,就請做好接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