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最后的民国闺秀,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姐,颜如画,人如诗

九如巷的张家,几世荣华积攒之下的家当自然是如参天大树,横亘在安徽合肥这片土地之上,如不是战争,一定是长久的根深叶茂。

“合肥四姐妹”到现在都名声在外,排行第四的张充和更是继承家中的传统,2015年6月18日去世的张家第四女,被誉称为“最后的民国闺秀”。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闺秀,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姐,颜如画,人如诗

颜如画,人如诗

名门贵族一向是小说中的高频率辞藻,如果换到现实里来,是怎样的一副场景呢?

合肥当时有四大家族,龚张李段,家世厚足,尤其张家,晚晴名臣,曾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只一子也是为了家业辛勤奉献,于是张家后来者居上越至排名第二。

张自然是四姐妹之家,张树声乃是她们的曾祖。1914年这天,张家媳妇陆英终于到了生产这天,继三个女儿之后,陆英一直想生一个儿子,第四子原本是儿子,不幸夭折。但这次还是生了女儿。这就是张允和。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闺秀,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姐,颜如画,人如诗

或许是带着遗憾出生,张允和在八个月大时被过继给了叔祖母识修,识修来自四大家族的李氏家族,虽然其父李蕴章是无名之士,但李蕴章胞兄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胞兄在外争战,勇得名声之时,李蕴章在家恭谨持家,广读书,从而教育上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或许这也是张允和的机缘,识修得父亲的真传,从小便得到各类知识的洗礼,思想独立,到老都保持着好读书的爱好。充和自然也是如此,陪着老太太生活学习,全方位的知识浸泡。

于是充和三岁学会了背唐诗,七八岁开始学习做对子,开始写诗,长时间的学习积累之下,充和很少分心,自小开始学十三经,二十四史,学问的底子很扎实。

遗憾的是充和对母亲没什么印象,当她知道自己还有一位亲生母亲时,母亲已逝

母亲在世时自己见过,但没什么印象。陆英也是一位传奇女子,只是早逝。当识修领走充和时,因识修颇信教,想给充和算上一卦时,被陆英阻止,说道“命是她自己的,别人妨不到她。”

回到张家时充和已十七岁,弟弟们尚年幼,姐姐们不是已升入大学,就是结婚了。

但姐姐们都对这位小妹印象很好,学问好,诗歌也写得新颖,有自信。是不同的风格,也许这也奠定了充和注定有不同的缘分和人生轨迹。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闺秀,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姐,颜如画,人如诗

全家福

不同于姐妹的选择

充和进入了父亲开办的乐益女中,却有一些与他人不同。这时新式教育已成风气,充和因自小接受的教育还是正统的老派方式,她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直到去北平参与三姐兆和和沈从文的婚礼,住在北平期间经常去北大旁听,之后她决定报考北大,北大的入学考试共四科,国文,历史,数学和英语。国文和历史于她而言几乎小儿科,英语在乐益时已学习,可数学却是天敌。

多年她回忆起这段时期时,还风趣道,北大很奇怪,什么人都收。

但那时的她不知,北大是破例录取了她。

数学零分的她还是进了北大,到北大进学之后,她对自己的学业评价不高,同学们的新潮运动她也不愿参加。

倒是经常与大弟宗和去清华大学旁听一位专业昆曲老师的课程。似乎始终与学校无缘的她,两年后因病回苏州养病。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真正与昆曲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闺秀,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姐,颜如画,人如诗

她还乐交好友,去昆明西南联大生活时,三姐兆和和充和因为艺术和文学上的造诣一直都众人环绕。在重庆二姐允和处的生活,还结识了章士钊和沈尹默等文人,不过后因亲眼见到外甥女的病逝,战争对生活的折磨太大,而充和又是如此的敏感,在此过程中,她的学问更上了一层楼,心性也发生了改变。

与姐妹之前最大的不同,还是充和选择的爱情。

身为名门之女,才华横溢,貌美如画,确有很多追求者。

最著名的还是“断章”创造者的卞之琳,他师从徐志摩,也跟着沈从文学习,却没有他俩对于爱情的表达,羞涩如他,内敛如他,再如何看看偷偷看桥上的女子,也如此得其芳心,最后以一首“断章”结束了这场未果的追求;

最有意思的一位研究甲骨文,不修边幅的方先生,听说方先生的情书多是用甲骨文写的,充和无奈“一写就是好几张信纸,我相信一定很有文采,可是我看不懂”。

1947年后,充和在北京大学任教书法和昆曲,沈从文曾评价谈起昆曲,张家四小姐一定是有资格出现的人物。直到此时,她认识了时任北大西语系外籍教授的傅汉思,三十四岁的她终于决定迈入婚姻的殿堂,不再一个人承担一切。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闺秀,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姐,颜如画,人如诗

卞之琳与张充和

异国他乡,依旧绽放光芒

婚后第二年充和与汉思因事赴美,这一去她便与美国几乎不再分开过。到美国之后,为汉思能继续学习,她在图书馆工作近十年,之后在耶鲁大学教习中国书法,课外兼职教授昆曲。

在异国他乡依旧传扬昆曲使得她颇有名望——耶鲁大学的大家闺秀。

汉思之后也在耶鲁大学教授中国古典学。听闻一幕很有意思的画面,在两夫妻在教授昆曲时,傅汉思讲解内容的时候,张充和便身着戏服,带着自己缝制的珠花头面,配好自己事先录制的笛子曲音,配上两段,这时的傅先生也会配上鼓板,颇有意味。

年纪大了之后的充和在美国依旧深受中文学者的敬佩,如有人经过她的住处,都会拜访她与其交谈或请其解惑,大家出于尊敬,都称呼她“张先生”。

遗憾的是傅汉思早于2003年便与她永别,之后的十几年岁月里,她依靠着书画作伴,相继又告别了其他三位姐姐。

岁数一上去,对于永别这样的事便会逐渐的习惯。充和倒是一直很风趣,她的身影依旧很乐观。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闺秀,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姐,颜如画,人如诗

结语

2015年6月18日,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她的一生平凡又不平凡,平凡是自她个人而言,这一生只是来诗词歌赋中走了一圈,她曾表示,可以没有金银珠宝,但不能没有笔墨纸砚;

于我们而言是不平凡的,那个时代,那样的身份,那样的经历,永不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