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針前總是哭鬧?打疫苗前這樣做,寶寶不害怕更聽話

打疫苗是每個寶寶經歷的事,但進疫苗接種室都像進了“殺豬場”一般,此起彼伏的哭鬧聲、尖叫聲不絕於耳。

其實,給孩子看病就和小動物看病一樣,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身體也不會配合。所以家長的強制,讓孩子更加恐懼。

孩子打針前總是哭鬧?打疫苗前這樣做,寶寶不害怕更聽話

打針真的只能依靠對抗才能完成嗎?孩子真的不可能配合打針嗎?

如何幫寶寶克服就醫恐懼?下面幾條建議或許有用,僅供大家參考。

不要把打針當成嚇唬孩子的“法寶”

“不蓋被子感冒了醫生要來給你打針哦”“不乖乖吃飯就要去醫院打針”你用這種話嚇唬過孩子嗎?

90%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說過。這樣強化的心理暗示,雖然當時可能有點作用,但是會加深孩子對醫院、醫生、打針的恐懼感。

所以,想讓孩子克服對打針的恐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少用這樣“法寶”,最好能夠時常告訴孩子。

打針是為了身體健康,醫生能夠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舒服,以此來樹立孩子對打針的一個正確態度。

打針前可以看繪本減少孩子的恐懼感

家長會發現有的孩子一進醫院就開始哭,這是因為每次出門前都說好出去玩,結果被帶到醫院,孩子不知道即將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感到恐懼。

這就需要家長在出發前做好一件事,認真誠懇地告訴孩子我們今天要去醫院接種疫苗,會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會用針筒在胳膊上輕輕扎一下。

孩子打針前總是哭鬧?打疫苗前這樣做,寶寶不害怕更聽話

用語言做好心理建設後,再和孩子一起看打針相關的繪本,比如《我不怕打針》。

先以同理心去表示自己理解孩子害怕打針的心情,然後在繪本的故事中讓孩子明白打針的疼痛感是可以被接受,讓孩子減少對打針的恐懼感。

打針時採取摟抱的姿勢,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摟抱式接種的姿勢是醫生非常推薦的疫苗接種姿勢,既可以很好地固定孩子,避免因孩子扭動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同時能讓孩子靠在媽媽的懷裡,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再加上輕柔的撫慰聲,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孩子打針前總是哭鬧?打疫苗前這樣做,寶寶不害怕更聽話

比如準備在孩子左上臂接種疫苗時,可以讓孩子坐在自己左大腿上,用左臂緊緊摟住孩子,使其頭部靠在自己胸前,將其右臂放在自己身後,用右手握住孩子的左臂。

這種方式也是每次打疫苗時,醫生非常推薦的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