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莊恪太子是唐文宗的長子李永,在大和六年(832年)被唐文宗封為皇太子。唐文宗一生只有兩個兒子,所以對於長子李永寄予厚望,十分寵愛。在大和四年(830年)李永被封魯王時,唐文宗特地挑選戶部侍郎庾敬休為王傅,戶部郎中李踐方為司馬,太常卿鄭肅為長史。在開成元年(836年),唐文宗還相繼選拔高元裕、韋溫、竇宗直、周敬復等人為太子侍讀,加強李永的儲君教育。

然而在開成三年(838年),唐文宗突然指責皇太子李永沉溺於宴享並且不能接受別人勸導,隨即唐文宗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員議事,要廢黜李永的皇太子之位。結果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強烈反對,御史中丞狄兼謨上前哭諫,翰林學士6人和神策軍及六軍軍使16人上表勸阻,唐文宗迫於內外壓力,放棄了廢黜太子的行動。但唐文宗針對李永的行動卻沒有停止。

在李永回到住所少陽院之後,唐文宗派宦官張克己、柏常心為少陽院使,負責少陽院的事務。同時把李永身邊的如京使王少華、判官袁載和以及其他品官、白身、內園小兒、宮人等數十人貶竄或者處死,最終李永在同年十月十六日暴薨於少陽院。

在傳統史觀比如《新唐書》通常解釋為李永的母親王德妃在宮廷失寵,李永又不修德行,加之唐文宗的寵妃楊賢妃挑撥離間,最終導致唐文宗意圖廢黜皇太子李永,導致李永惴惴不安而病逝,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皇太子李永之死的疑點

我們通過前文可以瞭解皇太子李永從被廢到死亡的過程,如果只是簡單的看記載,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只要細心思考,總能看到不一樣的地方。

1.李永沉溺於宴會的罪名是否成立?

唐文宗廢皇太子的罪名就是李永沉迷於宴會。我們可以通過歷史來看這項罪名是否成立。

要知道在唐代開宴會是一件十分尋常的事情,上自皇帝下到庶民都喜歡開設宴席。以唐代宮廷宴飲為例子,唐代的宮廷宴飲分為節日宴會,皇帝遊宴、慶功宴、朝會和祭祀時的宴會、宮廷內宴、餞行宴,招待外國的宴會,品類十分繁多,沉迷於宴席的皇帝就有唐中宗、唐玄宗、唐德宗。

此外按照《新唐書》的記載,負責皇家飲食的光祿寺的太官署擁有監膳10人,監膳史15人,負責膳食的人多達2400人。光祿寺的掌醢署,有主醢10人,醬匠23人,酢匠12人,豉匠12人,菹醯匠8人。皇帝的私人機構尚食局有主食16人,主膳840人。從唐代食官的人數我們也可以推測當時宴會的繁多。

隨著中唐之後的經濟發展,大量的商業城市出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宴飲也變成了社會風氣。尤其是上層社會極為流行,唐代宗時期宰相裴冕熱愛舉辦宴席,請客吃飯時客人連食物的名字都叫不出來,唐武宗時期宰相李德裕搞宴飲,一杯羹就要花費三萬錢。可見舉辦宴會已經變成唐代上層社會的習慣性消費,而且唐文宗本人也喜歡宴飲。

所以唐文宗批評太子沉溺於宴飲,是站不住腳的,首先皇家宴席是慣例,其次上層社會也喜歡宴飲,皇太子李永作為年輕人喜歡宴飲只不過是隨社會潮流,唐文宗指責太子沉溺於宴飲本身就值得懷疑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2.楊賢妃幾句簡單的誣譖真的會導致李永致死?

關於楊賢妃,歷史的記載不多。唐文宗自甘露之變後,意志消沉,沉迷於宴席享樂,而楊賢妃由此上位,深受唐文宗喜歡。關於楊賢妃陷害皇太子李永的事情,在歷史文獻中記載並不相同。

在成書比較早的《舊唐書》的記載和《新唐書》記載完全不一樣。《舊唐書》記載:

時傳雲:太子德妃之出也,晚年寵衰。賢妃楊氏,恩渥方深,懼太子他日不利於己,故日加誣譖。

這句話的意思是,李永去世後,有傳言說楊賢妃得到唐文宗專寵,而太子的生母王德妃不受寵,楊賢妃於是和王德妃產生矛盾,楊賢妃擔心李永登基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大肆攻擊李永。而《新唐書》繼承了這段記載,只不過刪掉了傳言,直接說是楊賢妃多次誣陷李永導致唐文宗暴怒最後要廢皇太子。很顯然《新唐書》的記載不準確,而且饞毀皇太子李永還有唐文宗身邊的樂官劉楚材、宮人張十十等人。

我們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唐文宗只有兩個兒子,皇太子李永和蔣王李宗儉,李宗儉此人歷史記載稀薄,他的母親在文獻中並無記載,估計地位卑下。所以李永是唐文宗的唯一繼承人,而楊賢妃本人無子。從父親的角度出發,寵妃的幾句誣陷,根本不足以致李永於死地。

對比唐代前期唐高宗逼死皇太子李忠事件,那是因為皇后武則天生有兒子李弘,而且李忠還是宮人所生。當時以楊賢妃的地位和能力,不可能使唐文宗有打擊李永致死的衝動。所以皇太子李永不會是楊賢妃幾句誣譖致死,但楊賢妃很可能說了某些話刺痛了唐文宗的內心,導致唐文宗失去理智。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3.皇太子李永去世後唐文宗的反常舉動

開成四年(839年),唐文宗在會寧殿設宴,有小孩表演緣竿雜技取樂眾人,在小孩爬上長竿表演雜技時,一個男人在長竿下不停地走動。唐文宗很好奇就詢問這個男人的情況。原來男人是小孩的父親,擔心孩子表演時摔倒落地才會如此。唐文宗聽完之後淚流不止,他傷感得說道:朕富有天下,不能全一子。隨即將饞毀皇太子李永的樂官劉楚材、宮人張十十等人殺死。

唐文宗的話語在《新唐書》《舊唐書》都可見。不過唐文宗的話語有些奇怪,因為是唐文宗把太子身邊親信數十人貶竄或者處死,還把親信宦官張克己、柏常心為少陽院院使,名義上負責管理少陽院,暗地裡監視皇太子李永,最後太子突然死去。可以說是唐文宗一手操作導致的。

而唐文宗此時觸景生情流露出了心裡對於兒子李永的思念,這是一個人內心最真實想法的表現。一個俳優都知道關心兒子,生怕自己的兒子受傷。唐文宗逼死兒子李永,他卻大喊自己不能保全兒子,明顯是後悔自己失去理智,彷彿唐文宗是被迫逼死李永,這怎麼不讓人十分疑惑?樂官劉楚材、宮人張十十這些人究竟誹謗太子什麼,讓唐文宗此時想殺了他們?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其實皇太子李永死前,大唐王朝發生了一場震驚天下的事變,即甘露之變。也是在甘露之變後,唐文宗對於皇太子李永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或許甘露之變是解開疑惑的鑰匙。

甘露之變和唐文宗的處境

唐文宗登基之初銳意進取,有中興大唐之意,他夢想能夠內除宦官、外抑藩鎮、除亂求治。所以唐文宗一直在尋求除掉宦官的辦法,很快有兩人李訓和鄭注進入唐文宗的視線。

李訓原名李仲言,是唐朝宰相李揆族孫,進士出身,他說中了唐文宗想要除掉宦官的心思,所以在一年之內被提拔為宰相。鄭注本姓魚,後來改姓鄭,他本是依靠大宦官王守澄發跡,卻在治療唐文宗的疾病時成為唐文宗的心腹,他也有幫助唐文宗除掉宦官的想法,所以也得到了唐文宗的信任。

在唐文宗的扶持下,兩人先後設計殺死宦官陳弘志、王守澄等人,讓宦官勢力大受打擊,不過他們也將宦官仇士良推上了神策軍左軍中尉的職務。隨著王守澄等宦官被殺,李訓和鄭注信心增長,開始謀劃殺掉所有宦官。他們的計劃是趁著王守澄埋葬之時,以親兵數百殺死全部宦官。但是很可惜,李訓貪圖功勞提前發動了政變。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公元835年,李訓和舒元輿、王璠、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人發動政變,在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韓約奏稱左金吾衙門後院的石榴樹上發現有甘露降臨,是祥瑞,於是李訓請求唐文宗前去觀看,唐文宗趁機讓仇士良、魚弘志率領所有宦官前往左金吾後院觀察甘露。

結果宦官到達左金吾後院衙門時,風吹起院中的帳幕,仇士良看到帳幕後的士兵,立刻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仇士良急忙帶著宦官跑出去,挾制住了唐文宗,並且把唐文宗帶回了後宮。至此政變失敗,仇士良控制唐文宗後藉口李訓、鄭注謀反,發動神策軍大開殺戒,百官死傷不計其數。尤其是仇士良得知是唐文宗試圖殺死全體宦官後,十分憤怒,並且出言不遜。

據《新唐書》記載,仇士良讓翰林學士崔慎半夜前入宮草詔,他藉口因為唐文宗多病導致皇太后有詔要求廢黜唐文宗,但崔慎拒不從命,仇士良無奈只好作罷,隨後仇士良還帶崔慎去看唐文宗,在唐文宗面前仇士良歷數唐文宗的過失,還讓唐文宗感謝崔慎,唐文宗只是低頭不語。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這段記載說明了唐文宗受制於仇士良和魚弘志的窘態,他實際上已經任由仇士良和魚弘志擺佈。其實仇士良和魚弘志等宦官十分仇視試圖殺死他們的唐文宗,他們一直想廢了唐文宗,另立新主。而他們的想法之所以沒成功,主要原因有兩個:

  1. 仇士良等人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宦官試圖找一個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君主,以免再發生君主試圖殺死宦官的行動,此外還希望得到擁立之功,求取利益。
  2. 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對於宦官誅殺朝臣和挾制唐文宗十分不滿,屢次上表要求清君側,殺死仇士良等人,這使得宦官們十分恐懼。

所以唐文宗在甘露之變後處於一個十分危險的地步,身邊的仇士良等宦官們仇視他這個主人,一直想要他退位並且殺死他,只是一時間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唐文宗才得以安然在位。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皇太子李永之死的真相

在唐代和唐文宗處境比較類似的是唐順宗。唐順宗是唐德宗的長子,他在繼承皇位的時候就受到宦官的阻擾。在唐順宗繼位之後,他重用東宮的親信王伾和王叔文試圖消滅宦官,利益受到損害的宦官們聚集在唐順宗長子廣陵王李淳身邊,宦官們趁唐順宗中風後不能說話的時機發動政變。在805年宦官俱文珍等人擁戴李淳登基稱帝,是為唐憲宗,同時迫使唐順宗退位,這次事變被稱稱作“永貞內禪”。

在806年正月十八日,唐憲宗宣佈唐順宗病重,在十九日唐憲宗宣佈唐順宗去世,如此形同兒戲的做法其實是為了掩蓋唐順宗的非正常過世。可以說在唐憲宗即位後,唐順宗被秘密弒殺了。這當然不是我的杜撰,而是陳寅恪和黃永年等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其實反過頭來對比唐文宗,會發現兩者如此相似,都是有消滅宦官的意向,都使用身邊的親信抑制宦官,都慘遭失敗。此時的唐文宗受制於仇士良和魚弘志,與當年口不能言而受制於宦官的的唐順宗幾乎一模一樣。唐順宗遭受的“永貞內禪”會在唐文宗身上重演嗎?答案是很有可能,仇士良等宦官很有可能借口唐文宗生病,逼唐文宗禪位於皇太子李永。

而且此時皇太子李永和唐文宗的關係有些緊張。據《舊唐書》記載,皇太子李永身邊的侍讀韋溫曾經勸說皇太子要早起給唐文宗問安,但是李永不悅。很明顯唐文宗和皇太子李永之間的關係有破裂的跡象。而這個時候唐文宗身邊的人開始誣譖太子。

他們說的話也可以推測的出來,他們應該是構陷皇太子李永試圖學習唐憲宗,在暗中勾結仇士良、魚弘志等宦官,想要奪取皇位。在甘露之變後的唐文宗最為恐懼的就是皇子親王會奪取自己的皇位,失去了皇位,自己很可能被弒殺。而當時的皇太子、唐文宗的兒子李永正是唐文宗生命的最大威脅。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我們再來看開成三年(838年)唐文宗召集百官試圖廢黜太子的會議,幾乎所有的官員都站在皇太子李永一方,他們強烈反對唐文宗廢除太子。南衙的宰相,內廷的翰林學士,宦官控制的北門禁軍,再加上極其痛恨唐文宗的仇士良和魚弘志都站在了太子一方。

唐文宗發現自己成為了孤家寡人,皇太子李永成為了眾望所歸的儲君。皇太子李永在宦官支持下登基稱帝,自己被迫內禪最後被弒殺的影像彷彿就在眼前。這無疑加深了唐文宗對於李永的忌恨。隨後就有了這一年唐文宗處死皇太子李永的親信,李永突然死亡的事件,這一刻唐文宗失去了理智,親手逼死了自己的兒子。

重新審視莊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歷史慘劇


結語

我在自己的文章《唐代後期宦官政治的形成:沒得選,只能讓宦官成為皇權的保護者》一文中說過,唐代的宦官政治形成於唐德宗時期,由於唐德宗設計一套適合宦官控制的神策軍系統,再加上宦官世家的形成,這使得中央禁軍神策軍穩定地掌握在宦官手中,唐代後期的宦官政治基本定型而且牢不可破。

在唐代宦官政治體系下,唐文宗試圖消滅宦官變的政變只是徒勞,甘露政變註定走向失敗,這也是唐文宗逼死兒子的政治悲劇的原因所在。在甘露之變後,受制於宦官的唐文宗,為了防止“永貞內禪”的重演,才有了逼死自己兒子的歷史慘劇。

所以唐文宗看到俳優愛護兒子時,才會觸景生情,說出朕富有天下,不能全一子的感慨,為自己失去理智處死皇太子李永而後悔難受,最後淚流滿面。所以可以推測當時的唐文宗十分後悔,他痛恨宦官,也痛恨自己,只是在歷史大勢面前,唐文宗根本無力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