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反對宦官專權的一次重大斗爭——甘露之變

導語:

在安史之亂髮生之後,朝中處於較為混亂的狀態,宦官專權也愈演愈烈,宦官勢力不斷膨脹,甚至可以掌握朝中大臣的生殺予奪乃至皇帝的廢立之事。所以,宦官專權與反對宦官專權成了中晚唐政治局勢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唐文宗在即位之後,在大和年間一直有計劃、有預謀地積極籌謀剪除宦官,希望權利重回自己手中,並發動了一場宮變。這一宮變,史稱甘露之變。這場宮變是中晚唐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目的在於全部消滅當時權傾朝野的在朝宦官集團,但是最終成為了流血且失敗的一場政變。這場宮變的結果是翰林學士勢力失敗被殺,甚至還禍及別的官員,最後造成了宦官專權獨大的局面。在甘露之變後,唐文宗仍然受制於宦官,很難再有機會籌謀剪除宦官了。

安史之亂後反對宦官專權的一次重大斗爭——甘露之變

圖一:唐文宗和李訓密謀

唐代宦官的專權表現

首先,宦官掌控軍權。軍權的重要性想必不需要任何人多說,一旦軍權被宦官掌握,那麼一個國家的命脈相當於被宦官集團所掌握。

其次,宦官還出任監軍。宦官除了在中央控制禁軍之外,還通過充任監軍使一職干預軍權。監軍使是唐代中後期宦官所擔任的最重要的軍事使職。充任監軍使的宦官不僅恃權干預藩鎮軍政,他們還與朝中宦官互為表裡。地方監軍使與中央宦官遙相呼應,在全國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勢力網,極大地增加了宦官的整體實力,為宦官專權提供了方便及條件。當宮內宮外的宦官互相勾結,地方與中央勢力互相扶持,那麼宦官的勢力勢必不會輕易被打擊到,因此這一隱患不排除,皇權就再難以回到皇帝手中。

再次,宦官掌控政權。宦官不僅通過禁軍和監軍侵奪軍權,他們還通過擔任樞密使侵奪政權。樞密使是內諸司使之一,是唐代後期宦官掌握的一項最為重要的使職。在中晚唐宦官勢力膨脹,朝廷大權逐漸移入內 廷的情況下,宦官通過樞密使一職竊取了很大的權力,樞密使與外朝宰相、翰林學士共同構成唐後期新的政治中樞。

這時期的宦官集團不僅手握軍權,甚至掌控著政權。軍權政權全都被宦官集團一手掌握,如此龐大的、權傾朝野的勢力,為甘露之變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這樣的話,如果皇帝想要收回權利、讓皇權再次回到自己手中,那麼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來與整個宦官集團對抗。

宦官專權背景下的翰林學士

在宦官專權背景下,作為皇帝的近侍之臣,唐代翰林學士常參與到政治事件中,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唐文宗有意振作朝政,但是由於權利旁落,翰林學士的力量不足以與他們對抗。因此,這一時期的翰林學士也是無可奈何。

安史之亂後反對宦官專權的一次重大斗爭——甘露之變

圖二:翰林學士

甘露之變發生的過程

韓約誘騙仇士良 、魚志弘等大宦官至左金吾仗,但韓約卻緊張得流汗不能抬頭,這就引起了仇士良的警覺,在這時候,恰好風動拂幕,伏於幕後的金吾衛兵被宦官察覺,他們立即撤出左金吾仗,趨往含元殿劫持文宗。 至此,皇帝被宦官劫持,李訓等人慌忙逃命,這場驚心動魄的宮變也告以失敗。

安史之亂後反對宦官專權的一次重大斗爭——甘露之變

圖三:甘露之變

唐文宗與甘露之變的關係

唐文宗李昂的確在宮變之前與李訓等人籌謀,企圖剷除宦官集團,但是唐文宗和李訓等人的立場和目標卻不完全相同。唐文宗李昂只想要消除個別權傾朝野的宦官對自己的束縛和對皇權的掌握,但是,李訓等人卻希望藉此機會剷除大部分宦官集團,從而獲得更大的權勢和利益。因此,雙方存在著巨大的矛盾,而唐文宗李昂也不是甘露之變的幕後主謀,至多算個幫兇。

唐文宗在這場宮變之前,雖然事先提拔了一批人,並且與李訓等人秘密謀劃剷除宦官,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這場宮變失敗之後,唐文宗卻絲毫沒有全力支持李訓等人的意思,相反地,甚至對李訓等人加以訓斥,全然把自己當成一個置身事外的人,任憑宦官們擺佈,毫無反抗之意。由此可見,唐文宗李昂不甘心受宦官集團的束縛,也不願意任憑宦官們的擺佈,所以從即位以來,他便一直想要消滅宦官集團。然而,唐文宗又十分懼怕宦官勢力,不敢與宦官集團作明面上的堅決的鬥爭。事實上,唐文宗深知宦官的惡行,還有宦官專權對於國家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但是,由於自身的懦弱和存在於內心深處的對於宦官集團的懼怕心理,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唐文宗沒有采取強硬而且堅決的措施來消滅宦官。造成這一結果的深層次原因,就是政治體制上的制約因素。因為在唐文宗即位之後,政治中樞內部就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固的各個派別集團及政治勢力互相扶持又互相制約的局面,在這一局面中,任何一個派別集團或政治勢力都不可能獨大或者是長久攬權。對於皇權來說,只有維持住這一局面,才能有效地實現其個人的專制統治。所以,唐文宗雖然對宦官專權的局面心存不滿,但是畢竟只是想剷除那些專橫跋扈的權傾朝野的宦官們,對於那些可以為己所用的宦官,唐文宗則仍然願意保留他們,以便與朝官們相抗衡,由此繼續維持著內外平衡的局面。但是,對於李訓等人來說,剷除宦官集團,從而獲得最大的利益和權勢,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這樣一來,唐文宗和李訓等人發動這場宮變的最終目的有所不同,也暗示了這場宮變失敗的命運。

安史之亂後反對宦官專權的一次重大斗爭——甘露之變

圖四:唐文宗

甘露之變失敗的原因

首先,唐文宗和李訓等人謀劃甘露之變,但是雙方立場和目的有所不同,這是甘露之變失敗的首要原因。謀劃者齊心協力,才能夠促使計劃的成功。相反地,謀劃者心猿意馬,步調各不一致,那麼計劃的失敗也是可以料想到的了。

其次,金吾衛軍配合不力也是這場宮變失敗的主要原因。

這兩方面的原因是甘露之變失敗的主要原因。雖然李訓等人謀劃已久,但是謀劃地並不仔細,很多細節、意外情況都沒有考慮到,李訓等人的考慮不周致使出現了這麼多紕漏,也直接導致甘露之變以失敗而告終。

安史之亂後反對宦官專權的一次重大斗爭——甘露之變

圖五:李訓

總結

甘露之變雖然由於種種客觀和主觀原因造成了失敗的結果,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教訓和值得深思的問題。宦官專權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存在著,在漢朝,體現為外戚掌權與宦官專權交替進行,在唐朝,宦官專權問題愈演愈烈。

宦官專權這一問題自古都是皇帝最為棘手的問題。歷朝有所作為的皇帝為了不使皇權旁落,都或多或少地做出了努力,至於如何徹底消滅宦官掌權的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