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靈獸按

百貨業並沒有迎來它的春天,但好在,也沒誰能知道百貨業的底部在哪裡。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作者/十里 靈獸 ID/lingshouke

本就處於“下行狀態”的百貨業尚未迎來“春天”就已被按下暫停鍵。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百貨業在“春節黃金週”損失慘重。除夕開始,全國購物中心和百貨業開始陸續暫停營業,以應對疫情及疫情造成的無客流局面,如今,隨著疫情的緩解,百貨業在營業時間上逐漸步入正軌。

近期,《靈獸》走訪了銀泰百貨、王府井百貨以及新世界百貨等商場,發現商場已照常營業,但較為冷清,除超市外,其他商鋪和櫃檯鮮有顧客,有的品牌商鋪則宣告暫停營業,有的已經過了計劃開業時間,而正常運營的商鋪不少正處於打折、促銷中。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也許走訪的“感觸”是片面的,但百貨商場作為“地產界的二道販子”,在租金收入和支出兩邊承壓,已是這些年壓倒百貨業的關鍵。

現金流不足,成本支出大,收支不成正比等現狀,讓全球的百貨業雪上加霜、負重前行,而百貨業自身究竟還有多少價值?又該被重新審視。

1

疫情下的百貨類商鋪

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百貨商場的復工率達到了95.8%,比2月底提升了35個百分點,銷售額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0%左右。

看似一切都在恢復正常,但在線下“感受”一圈,甚是觸目驚心,各百貨商場實際難掩客流量下滑、業績遭受重創的局面。

“3月初開業到現在,經營壓力一直很大,營業額下降了80%,”北京某百貨商場的商戶告訴《靈獸》。

一位百貨店的運營人員稱,恢復營業後,客流還是下降70%左右,而平均銷售額下降超過80%,現有的客流依舊主要來自超市、藥店等保供民生類門店。

同在一個屋簷下,命運卻截然不同。

負一層的超市業態門庭若市,消費者搶完蔬菜搶米麵,人流湧動,而樓上的百貨類店鋪卻無人問津,餐飲更是直接閉店,只供外賣訂單,著實應了網上的段子:守店還不如守寡,守寡還有人來撩,守店根本就沒有人。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而在走訪中,不少商鋪老闆也向《靈獸》透露,疫情緩解後,消費者也需要心理恢復期,而北京地區的商場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人氣,不知是否能撐過來,很多商戶不願意開門營業。

據《中百協疫情調查報告》顯示,春節期間,百貨企業平均銷售額不及去年同期的15%,況且多來自於超市業態的貢獻。

影響百貨業銷售斷崖式下跌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品類影響,百貨作為非生活必須品,疫情期間消費減少,日用百貨、珠寶、服裝等品類的銷售大幅下降;

二是,客流和閉店的影響。這一點,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更能說明。

據國際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按消費類型分,1-2月份,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億元,下降17.6%。

1-2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6.4%和7.5%,穿類商品下降18.1%。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春節本是黃金期,百貨業正試圖抓住這根稻草撐起第一季度的銷售額,但無奈碰到疫情,不得不直接按下暫停鍵。但其暫停的還有背後的餐飲、零售、影視等產業從業者。

2

減免租金相當於“走過場”

疫情爆發後,幾乎全國的百貨都縮減營業時間,甚至關了門,部分商場對商鋪提出了減免租金,以分擔商鋪的成本壓力。

據悉,全國有600餘家商場對品牌商鋪的租金實行減免政策。萬達集團直接免除1月24日-2月29日的全部租金及物業費,大悅城控股則對旗下13個商業項目商戶酌情減免部分租金,等等。

而北京市政府也發佈相關措施,在降成本方面,鼓勵大型商務樓宇、商場、市場運營方對中小微租戶適度減免疫情期間的租金。

但《靈獸》通過走訪多家商場的商鋪,不少老闆表示,減免政策對很多我們商鋪沒用,因為與商場的合作方式為扣點,0開單相當於0扣點,減免再多都沒關係。

並且稱,減免的政策針對交固定租金的商鋪,並且商場的管理費用沒有任何減免,一樣要繳納,而對於抽成合作的商戶,沒有減免房租的扶持,一個月要虧損十幾萬。

因此,不少商鋪不堪重負,提出撤退,百貨業預計將迎來“閉店潮”。

北京某百貨業的運營經理告訴《靈獸》,目前掉鋪現象很嚴重,第一季度業績受到極大影響,而招商工作也無法正常開展,百貨業的壓力也很大。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更為重要的是,百貨業並非“地主”,國內百貨業的經營場所多是租賃而來,疫情不僅影響百貨業的客流、為商戶減免租金,同樣承受者巨大的租金壓力,甚至是運營成本。

物業支出、員工薪酬、水電費、財務費用與其他相關費用,是百貨商場的主要費用,其中,前三項一般佔總費用的70%左右。

在疫情期間,大部分百貨商場沒有銷售收入,但卻照常支付員工工資和租賃費用等,可見,百貨業因疫情的虧損程度之大。一位百貨店的工作人透露,商場的運營成本一月達到百萬元,長期下去,將無力償還各項貸款,儘管逐漸恢復營業,但銷售產生的營業利潤根本無法彌補全部成本費用。

再放眼國際,全球的百貨業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

全球最大的百貨商店梅西百貨在美國的所有門店都已關閉,並且未決定何時重新開業,給公司銷售造成了巨大沖擊,不得臨時解僱約13萬員工。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不僅美國零售業深受影響,目前疫情仍然較為嚴重的歐洲地區零售業同樣陷入困境。

據外媒報道,老佛爺商場、巴黎春天百貨等每年的營業額均超過10億歐元,即便只關閉一個月也意味著鉅額損失。

而英國著名百貨連鎖公司德本漢姆(Debenhams)已申請行政託管,正面臨破產,該百貨集團有242年曆史,在英國有142家連鎖店,公司破產將影響約22000名員工。

日本百貨業情況同樣糟糕,大丸松坂屋百貨銷售額下跌21.8%,高島屋下跌11.7%,三越伊勢丹百貨下跌15.3%,旗下擁有阪急阪神百貨的H2O控股銷售額下跌14.3%,西武百貨下跌6.5%。

全球的百貨業陷入停擺中,現金流不足,成本支出大,收支不成正比的現狀,負重前行,這也將直接影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生意,並對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

3

百貨業還有春天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實際上,早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百貨業已身處困境。

從2012年開始,中國百貨業客流量開始出現負增長。第二年,正式迎來關店潮,成為整個零售行業閉店的重災區,而2016年,全國七成以上的百貨店都出現營收下滑,利潤大幅下跌的現狀。

正當業內討論“百貨業,究竟還有沒有未來”時,阿里收購銀泰百貨,可謂給了一個答案,2019年,萬達37家百貨也被蘇寧收於麾下。

企查查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以“百貨”命名的企業註冊量為6萬餘家,比2019年同期降低了54%,2019年1-2月是百貨企業註銷、吊銷量同期最高的,達到17809家,是2020年同期的6倍。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很難直接說導致百貨業“墜落”的原因是什麼,或許是電商持續兇猛,阿里、京東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百貨店售賣的產品早已能直接在網上購買,況且價格還要更低。

也許是,近年來經濟疲軟,儘管對消費升級還是降級爭論不休,但消費總體放緩是不爭的事實,就算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每年都實現接近雙位數的增長,也與實體百貨業的關係不大,而是靠連鎖超市、專賣店、便利店、電商等撐起。

再者,互聯網巨頭開啟的新零售之戰,讓百貨業在實體零售行業遭受重壓。

據《2019年上半年零售業上市公司營收榜》顯示,前三名長期被電商巨頭,京東、阿里和蘇寧佔據,百聯股份、重慶百貨、王府井百貨在2019年正式跌出前10的榜單。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縱觀各大百貨零售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不少都處於負增長中,即便有些實現增長,背後的動因來自服飾等百貨業務之外,通過發展食品等高頻業務,來帶動營收、客流,及整體增長。

活下去談何容易,百貨業只有冬天

百貨業的長期表現低迷,一邊深陷“二房東”的租金壓力中,另一邊,不少百貨商場淪為電商“試衣間”。更重要的是,百貨業想要“變革”卻無從下手,根本沒有數字化的經營能力,紛紛傍身互聯網巨頭的路徑轉型,以實現新零售佈局。

百貨業的自身價值一再被打壓。

業內人士預測,近期疫情如果能夠得到控制,預計商戶的經營在二季度會陸續恢復,經營恢復期預計需要半年時間——但這個預計,在《靈獸》看來,未免太樂觀了一點。

接下來,百貨業的日子將更難熬。

疫情結束後的短期內,實體零售面臨客流大幅下滑已成既定事實,而年度銷售和收益、開店和拓展也會受到影響。

被電商和購物中心等實體業態打壓的百貨業,似乎一直都沒有迎來過真正屬於它的春天,但好在,也沒誰能知道它的底部在哪裡。(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