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歷史迷猴神通:讀書、讀心、讀自己

前引: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

北宋年間,東京汴梁,王進老爹在街上使槍賣藝,高俅在城裡踢著蹴鞠。他們進行了切磋,高俅被一棒打翻。

事實上,王進老爹是中華武術協會水準,高俅則代表了國家男足。

高太尉一定會恨《水滸傳》,因為他並不如書上那麼壞,是施耐庵給他大潑髒水。

但名著都有充分的歷史依據,事實上無風不起浪,宋朝確實是一個體育大國,蹴鞠和武術曾經風靡在汴梁的大街小巷。

正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所說,在東京的春天:“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水滸傳》裡蘊含著宋朝的武術高度

一、愛足球是一種病:大宋朝的蹴鞠熱潮

01.蹴鞠場邊萬人看

事實上,無論戰績如何,也擋不住中國人對足球的熱愛。2004年國際足聯已經承認,足球產生於戰國時的齊國。

但那時候的足球,有著另一個的名字:蹴鞠(cù jū)

宋朝的足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運動。陸游《晚春感事》裡記載了臨安的蹴鞠盛況:

少年騎馬入咸陽,鶻似身輕蝶似狂。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詩人都是忽悠的,陸游的詩歌必須有所誇張,但宋朝人民愛足球卻是不爭的事實。

只是,我們的優勢沒有保持到現代……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蹴鞠圖》

02.《水滸》一絕“齊雲社”

在宋朝,從皇帝開始就是蹴鞠玩家,而社會之中也不乏能人。

《水滸傳》高俅送玉龍筆架到端王府上,正巧碰上“齊雲社”耍蹴鞠。高俅使個“鴛鴦拐”,把滾來的蹴鞠踢還端王,端王看出來他的道行。

大玩家端王邀請高俅踢球,高俅想謙虛,端王道:“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但踼何傷”,於是奸臣發跡。

施耐庵總是移花接木,事實上“齊雲社”是南宋臨安最“浪”的蹴鞠社團,《夢粱錄》裡道出了實情:

更有、打球、射水弩社,則非仕宦者為之,蓋一等富室郎君、風流子弟與閒人所習也。

儘管《水滸》裡端王覺得齊雲社很美,但很顯然,《夢粱錄》裡的齊雲社,卻是富二代子弟和社會閒散人員的集合體。

看上去,這樣的社團倒是挺適合高俅!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蹴鞠雕塑

03.“圓社最風流”

在宋朝時期,蹴鞠已經是春天裡最流行的運動之一,每年汴梁和臨安城外的草剛冒出頭,各種各樣的“高俅”們就開始競技。

事實上,作為宋朝最牛叉的足球俱樂部,“齊雲社”簡直可以去打英超。

事林廣記》記載,他們有自己的技術秘籍,有自己的隊歌,還有成千上萬的球迷和粉絲。

“綠楊深處肆意樂,追遊低拂花梢”,如畫的西湖風景裡,人們會一起唱吹捧齊雲社的詩歌:

四海齊雲社,當場蹴氣球。作家偏著所,圓社最風流。

“圓社”就是齊雲社的另一個名字,也就是《水滸傳》裡端王說的“天下圓”。

人們齊唱圓社“風流”,聽上去簡直就像是安菲爾德球場的利物浦死忠,在一起高唱《你永遠不會獨行》。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蹴鞠泥塑

04.從軍隊到宮廷的蹴鞠熱

蹴鞠起源於戰國時齊國模擬戰爭的遊戲,因此從一開始,就具有了男人屬性。而在宋朝,它依舊是軍隊最喜歡的項目之一。

然而,為演練戰爭而創造的遊戲,卻也能讓軍人痴迷到忘記了打仗。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建炎年間,將軍曲方駐守韓城,“日以飲酒蹴鞠為事,未嘗治軍陣也”,而等到金兵到來,一直踢球的他只能帶著士兵倉皇逃竄。

事實上,趙匡胤兄弟都起自行伍,他們在當了皇帝以後,依舊熱愛著蹴鞠運動。

《宋史》記載,太平興國五年,三月戊子日,宋太宗趙光義曾“會親王、宰相、淮海國王及從臣,蹴鞠大明殿”。

但皇宮流行的蹴鞠,比群眾娛樂更加專業,他們有帶編制的蹴鞠隊,他們比賽要奏樂,還有獎懲。《東京夢粱錄》記載:

勝者賜以銀盌錦彩,拜舞謝恩,以賜錦共披而拜也。不勝者球頭吃鞭,仍加抹搶下酒,假黿魚,密浮酥捺花。

贏的一方會得到銀碗和綵緞,輸的一方不僅會吃皮鞭,還要扮演王八……

事實上在宋朝,蹴鞠既可以是一項嚴肅的皇家運動,也可以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項目。這一點,倒是很像是今天的麻將。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歷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必須追根溯源

二、擊鞠:宋朝軍隊的第一運動

面對著遼、夏、金的威脅,大宋朝的高層都有一個強國的夢,於是讓軍隊提升戰力成為了需求。

但和遼、金打仗,必須要學會騎馬。於是,從皇帝到士兵,在軍隊中掀起了一項馬球運動潮流,宋朝人把這項運動叫作“擊鞠”。

01.趙光義發展“擊鞠”運動

宋太宗趙光義開始在軍隊中推行“擊鞠”,並且制訂了相應的禮儀和規則。

《宋史·禮志》裡記載,身著不同顏色制服的皇家球隊在球場上擊鞠時,場下來自宮廷教坊的龜茲樂隊開始擊鼓助興。

當皇帝騎馬進入球場,教坊要奏《涼州區》,親王、近臣、節度使、宗親人員們和皇帝們分隊角逐,場下的裁判則舉著小紅旗計成績。

皇帝得到分數,群臣呼萬歲,王公大臣得分數,群臣都叫好。

很難想象參加球賽的大臣們,他們如果和皇帝不是一隊打球,萬一贏了壓力該有多大?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擊鞠是古人的傳統項目

02.宋孝宗:馬背上的收復失地夢

宋太宗的擊鞠更接近於自嗨,而南宋孝宗則是在馬球上寄託了一個家國夢。

一心收復失地的孝宗,把擊鞠看做了強兵振武的一項事業,他帶領著太子和群臣逐鹿球場。《增補武林舊事》記載:

隆興初,孝宗銳志復古戒燕安之鴆,躬御鞍馬習勞事,仿陶侃運甓意,時召諸將擊鞠殿中,雖風雨亦張油㡩,布沙除地。

孝宗的行為,引領了潮流,而南宋陸游是這股潮流的堅定跟從者,他在《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裡寄託了情懷:

四十從戎駐南郊,酣宴軍中夜連日。 打球築場一千步,閱馬列廄三萬匹。

很明顯,南宋人擊鞠,多了一絲情懷和悲壯!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沈園之夜》陸游劇照

03.馬球的軍事意義

事實上,好的擊鞠手也往往是優秀的騎兵。

經歷過亡國之悲的汴梁詞人韓元吉,在《南澗甲乙稿》裡認為:

擊球者,軍士之一技也,作其馳逐而試其便捷,使馬之疾速隨人,而人之摶擊應手,非妙敏無失者不能為也。

事實上,宋太祖立國之初,將軍郭從義就是馬球高手,他為趙匡胤表演擊鞠:“易衣跨騾,馳驟擊拂,曲盡其妙”。

可以看出,馬上得天下的宋太祖,對於馬上運動擊鞠,有著濃厚的興趣。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清明上河圖》裡藏著一個宋朝

三、女子鞦韆,男人拔河,春天裡的全民健身的運動

蹴鞠、擊鞠是好漢們的世界,鞦韆、風箏、拔河則更像是春天裡的全民健身。

01.腦洞大開的“水鞦韆”

紅杏香中歌,綠楊影裡鞦韆,東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

唐詩宋詞裡,到處是鞦韆的影子。在唐代,鞦韆已經成了女子們的健身遊戲,而到了宋代,人們把它繼續發揚光大。

在宮裡,宮女們在寒食節“競築鞦韆”;而在民間,人們也把鞦韆玩到嗨。宋人曾慥《類說》裡說:

春節懸長繩於高木,士女盛服坐於其上,推引之名“鞦韆”,楚俗謂之施鈞,涅槃經謂之罥索。

最有意思的是,宋人腦洞大開,創造性地把鞦韆和跳水合為一體,發明了“水鞦韆”。《東京夢華錄》裡記載:

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候監教皷苗相和,又一人上蹴鞦韆,將平架,筋斗擲身入水,謂之“水鞦韆”。

可見,在宋朝我們的跳水難度,就遠遠超過了今天的奧運會。很顯然,跳水比足球要爭氣很多,我們的優勢保持了下來。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鞦韆是中外女子喜歡的運動

02.少年兒童放風箏,荊州人民愛拔河

女同胞們愛好鞦韆,風箏則是兒童最喜歡的休閒運動。

在南宋都城臨安,不止有製作風箏的藝人,甚至還有以放風箏為事業的專家,週三、呂偏頭都是西湖邊上的大玩家。

據《武林舊事》裡記載,在風箏和風箏之間還有競賽:

橋上少年郎,競縱紙鳶,以相勾引,相牽剪裁,以線絕者為負……

風箏線相互纏繞摩擦,先斷的一方為輸,損人不利己是其中的特徵。

而春天裡不止有天上的風箏,地上的拔河則是楚地農人的項目。《與地紀盛》記載,荊州的人們通過拔河祈求風調雨順:

以麻絙其竹分朋而挽,謂之“拔河”,以定勝負而祈農桑。

牆上的鞦韆,天上的風箏,地上的拔河,在宋朝,春天是一個全民健身的季節。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清明前後放風箏

四、宋朝體育的春天

寒食梁州十萬家,鞦韆蹴鞠尚豪華

雖然宋朝在積貧積弱,但宋朝國家和人們卻絲毫不減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他們甚至在體育中,寄託著富國強兵的夢想。

志在報國的人們,不僅通過蹴鞠、擊鞠演練軍陣,強身健體,他們還在鞦韆架上、風箏線上怡養著性情。

雖然《水滸傳》裡作為太尉的蹴鞠專家高俅,成為了不學無術的典型。但從民間體育發展的角度看,渾身本事的他,何嘗不是全民健身的優秀榜樣?

在宋朝的春天裡,蹴鞠、鞦韆、風箏,似乎都寄託著一個健身強國夢。

蹴鞠滿街跑,鞦韆架上飄,每一個高俅都渾身愛好|大宋朝的體育潮

歷史迷猴神通誠邀關注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脫脫《宋史》、四水潛夫《武林舊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吳自牧《夢粱錄》、張利華《宋代體育研究》、陳元靚《事林廣記》、朱顏煥《增補武林舊事》、陸游《劍南詩稿》、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王明清《揮麈錄》、曾慥《類說》、徐吉軍、方建新等《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王象之《與地紀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