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風說」偉大的清明

清明節之所以偉大,並不只因它有2500年的悠久歷史,更因為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早已悄然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了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起初的清明節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的精華:上巳節的踏青、祓禊,寒食節的寒食、蹴鞠。在宋元時期,才逐漸形成了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以清明祭祖掃墓為中心的傳統。

「益風說」偉大的清明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從一開始的帝王祭祀,到後來唐玄宗李隆基把掃墓正式編入禮典,再到百姓爭相效仿祭祀親人,並被列入國家法定假日,這就奠定了它在華夏文明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寒衣節。除了清明節,其他節日是連同惡鬼、野鬼、孤魂一起祭祀,重在安撫他們不出來作祟。

「益風說」偉大的清明

但清明節,卻以祭祀祖先和至親為主,是為了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追思,這和風水的本質是殊途同歸的。

風水首重孝道,在《葬經》《人子須知》等大量經典中,均有重要篇幅詳論風水起源於孝道,並依存於孝道。因此,風水絕不是當下“風水讓人升官發財生兒子”這種膚淺概念。

「益風說」偉大的清明

縱觀全球,祭祀先人的文化習俗並不少見。但持續幾千年,並由官方設立節日舉國通行的,則少之又少。

國外的掃墓,多是為自己的近代親屬或好友。但幾百年前的祖墓,甚至上千年的老祖宗,每到清明,萬子千孫一起祭祀叩拜的,唯有咱們中國。

我們也看到,南方某些大家族,於清明節召集全球各地的家族後代,上萬人同掃一祖墳的盛況,極為常見。中國人,甚至用了大量的專用詞語來追思歷代遠祖。比如:祖德流芳、佑啟後人、世澤綿長等。

綜上,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清明節這種特殊的追溯文化,使得中國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文化斷層的國家。

「益風說」偉大的清明

▲秦氏家族萬人祭祖

華夏先賢和西方哲人,幾千年來苦苦探究的終極疑問,無非就是三個:我是誰?我從哪來?我最終要到哪去?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明節恰恰提供了一個讓我們思考這些問題的機會。問題也許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每個人靜下心的思考才是清明節最有價值的地方。面對已逝的先人,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命去延續過去的生命,甚至用過去的生命激勵今天的生命,這才是清明節的意義所在。而在追思先人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我們最終要去往何處?

這便是我們熟悉的清明,它不僅是華夏文明延續的根本,承前啟後的奠基石,更是承載著中國人知感恩、不忘根本的道德意識和人文情懷。沉甸甸的清明節,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節日。

-END-

作者 I 益福堂

非著名風水學者,實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