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寒食節又叫“禁菸節”或“熟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按照古代的風俗,節日期間要禁止一切煙火,包括生火做飯。為此必須事先準備好熟食,到時只能吃這些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

今年4月4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寒食節吶,你知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寒食節的習俗活動主要有三項:禁火、掃墓、郊遊。寒食節的具體時間定在前一年冬至後的105日或106日,恰好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兩天。因為寒食節通常要禁火三天,所以有關活動要延續到清明。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對寒食與清明就逐漸不加區分了,以至現在有不少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相近,自唐以後,與祭祀祖先亡靈以及郊遊掃墓活動,逐漸融匯成為一個節日,民間也有把清明節稱為寒食節、禁菸節的,甚至還有“清明寒食”的說法,因此寒食節有許多習俗和清明節一樣,也有盪鞦韆、蹴鞠等娛樂活動。

祭祖掃墓

祭祖掃墓是重要的寒食節的習俗。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在墓前祭祀祖先謂之掃墓或稱墓祭、掃拜,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

值得注意的是,寒食節與清明節本為兩個節日,寒食節究竟是哪一日,一說是清明的前一日,一說是清明前兩日,說法不一。

吃寒食

第一次知道“寒食節”,是在歷史課本中,書上說寒食節這天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冷食,比如,各種各樣的涼菜。說到吃,吃貨又忍不住了......趁著這個節日,終於有藉口胡吃海喝一番了。

哪個地方涼菜出名又好吃,論花樣,當然是推薦你去老班長吶!!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金錢肚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土豆絲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豌豆苗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蟲草花脆筍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拍黃瓜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海草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滷豬耳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金秋葵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藕斷絲連蜜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老班長豬皮凍

踏青

踏青是常見的寒食節習俗。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打鞦韆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寒食節的習俗,清明之日,時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綠,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因此,人們不僅踏青旅遊,而且要進行盪鞦韆、拔河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使節日充滿了春天的歡樂。

打鞦韆起源於何時?一說是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一項習武活動擅變而來,一說起源於漢武帝時代。高承《事物紀原》認為鞦韆為漢武帝后庭之戲,本為千秋,是祝壽之詞,後世倒語為“鞦韆”。據《開元天寶遺事》所載:天寶年間,每到寒食清明節來臨,宮中都要豎立起鞦韆架,令殯妃宮女們盡情玩樂,宮女們歡歡喜喜登上鞦韆,上下凌空,綵衣繡裙迎風飄揚,體態輕盈優美,宛若仙女從天上飄飄而降。唐玄宗看得高興人迷,因而呼之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長安市民競相仿效,風靡一時。

踢足球

踢足球也是清明節常舉行的娛樂活動也是古代寒食節的習俗。唐代足球殼由漢代的充毛髮展為充氣,用動物的膀朧作球膽,增加了球體的彈性。

如王建的《宮詞》詩中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寒食內人常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韋莊的詩說:“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這些都是描繪宮女們於寒食、清明日踢球並得賞錢的情況。“白打”是二人對踢,以踢的花樣和次數多少來定勝負。不僅宮廷民間如此,軍隊中也常大力開展踢球活動,以此習武娛樂。以寫田園風物聞名於世的詩人韋應物在《寒食後北樓作》一詩中寫道:“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正是這一事實的寫照。

打馬球

清明節和寒食節不一樣?!風俗禁忌話你知

唐代清明球類活動的重要項目是擊鞠。,擊鞠即馬球活動,史書又稱為“擊鞠”。這種運動一方面要求騎乘的馬有很高的訓練程度,二是要騎術非常嫻熟。只有如此,才能使馬與之相配合,從而進行各種難度較大的動作。擊鞠活動始見於曹植的《名都賦》中“連翩擊鞠壤,巧捷唯萬端”之句。但由於魏晉南北朝時代,社會動盪不安,此遊戲一度中衰。到了隋唐之際,因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繁榮,馬球運動得到了復甦。不

拔河

除了打球,長安人也經常在這一時期舉行拔河比賽,也是寒食節的習俗。相傳唐中宗曾於清明日讓大臣們在梨園球場拔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