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財富王浩宇:長期投資是抵禦風險的有效手段

記者 | 明超瓊

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全球經濟受到顯著影響,全球資本市場面對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但是正所謂“危中有機”,基於當下疫情和經濟形勢,宜信財富資本市場負責人、產品策略負責人王浩宇對疫情下的資產配置做出了以下幾點判斷。

一、長期來看,A股(及港股)是全球最大的投資機會

受疫情影響,全球多個股市市場觸發熔斷,美股在一個月內出現4次熔斷,全球128個市場主要指數3月累計全部回報為負數,整個股市市場人心惶惶,全球經濟或將步入衰退期。但在這一危機時刻,仍然孕育著諸多投資機會。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宜信財富王浩宇指出,長週期看,A股(及港股)是全球最大投資機會。

第一,A股的長期賺錢效應。資料顯示,從1990年到2018年,A股三大股指累計漲幅為28倍,年化增長率達10-15%。但是,A股的波動率高,年化達40%,遠高於美股。這意味著相較於短期投機,長期投資是抵禦風險的有效手段,從長期來看,歷次危機帶來的股市波動均可被時間抹平。

第二,A股估值遠低於世界上其他主要經濟體。歷史上,與世界其他主要股指相比,A股和港股始終處於被低估的地位。這次疫情拉低了全球股市,但A股仍屬明顯被低估的資產,港股受到非基本因素的影響,估值處於歷史最底,是港股22年以來,首次跌到1倍淨資產以下。

第三,A股越來越受到資本認可。A股已被納入國際指數,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正在走向機構化。同時,與境內機構、個人投資者比,外資是唯一持續在A股“賺錢”的主體,快速流入代表更認可A股。

此外,市場化、法制化也為A股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量化策略或迎來大發展

與主觀投資相對,量化策略要去除人的主觀因素,其基礎在於“逆”人性,“去”情緒化。量化策略總體上而言,強於主觀投資,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仍然較弱。

王浩宇總結了目前量化策略規模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一、波動率上升,雙邊波動是量化策略的條件;二、中國資本市場散戶化特徵持續,散戶持倉比例雖有下降,但仍貢獻了交易規模的80%;三、‘股災’後監管放鬆對沖工具,負基差縮窄、期權交易規模增加、對沖工具迴歸。”

波動背景、散戶特徵和對工具監管的放鬆都有助於量化策略大施拳腳。

同時,自2015年起,我國量化基金呈增長趨勢。在當前制度、工具和市場環境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長期來看,量化基金也必將持續增長。儘管我國量化市場的發展仍處於早期,但其持續增長意味著量化策略的發展將獲得更加肥沃的土壤。

三、母基金投資的重要性提升

當前疫情黑天鵝和資本寒冬,使得我國母基金行業受到了衝擊。但疫情影響可能只是一個短週期事件,對於母基金投資的負面影響較為有限,而疫情對產業結構帶來了深刻變革,從中長期來看,仍然可能會產生新的投資機會。若想在母基金投資中化“危”為“機”,就必須選得好,管得好。

但是,市場上有上萬只基金,其數量遠多於股票,應當如何選擇基金,是一門極具技術含量的科學。

王浩宇提供了這樣的投資邏輯:“資本市場母基金,投資邏輯應當分兩步走。策略上,根據經濟週期進行事前配置;基金上,選擇最優秀管理人。降低迴撤波動,鎖定下收益,沒有投資者喜歡‘不確定性’和‘寬振幅’,市場越來越偏愛‘穩穩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