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所謂的規則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事先對事物在數量、質量或方式、方法等方面定出的要求。

或者規則是一種我們可以追問其是否正當的普遍的人類行動規範。那麼,它與我們的數學有什麼關係?數學中有大量的公理、定理、法則。這些是人們從反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反映著在一定範圍內明顯的客觀真理性,也是人們在數學上諸如四則運算、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等實際運用判斷正確與否的標準。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在某種程度上說,數學與規則有許多共同的關係:大家必須遵守數學上的公理、定理、法則,也必須遵守事先制定的規則。數學的公理、定理、法則有著廣泛的應用,各種規則的目的也是應用。數學的公理、定理、法則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成立的,各種規則也會隨著時間、地點等情況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學習數學也可以說是學習規則。我們可以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加強數學定義

定理計算法則的應用,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數學作為工具,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門學科;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運算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還能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在教學中我經常嚴格要求學生根據定義、定理一步一步地解題或證明,做到每步都要有定義或定理、法則作依據。通過加強數學定義、定理的應用來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不遵守規則的後果及其影響。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揭示數學定義、定理的內涵,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規則的意識

從已知到未知,是人類的永恆追求。從未知到已知,是人類探索世界的目的和方法。正如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所說:“我們數學家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是因為手頭上還有比它更簡單、更容易的問題沒完全解決或者完全沒有解決。要解決就要把更容易更簡單的問題先解決,然後一般化地推廣解決。”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充分揭示數學中定義、定理的內涵,刨根究底,才能靈活應用它們,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規則的意識。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第十一冊(人教版)的《軸對稱圖形》時,一開始,我就用課件出示學生日常所見的圖片(樹葉、蝴蝶、天安門),讓學生觀察這些圖有什麼特點,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又為學習解決問題作了鋪墊;接著,我出示幾張只畫一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後問:如果它的另一半與它完全相同,你們猜這是什麼?(瓶子)這是什麼?(衣服)請你設法把它們剪下來。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在巡視學生動手中發現:學生有的是先畫出瓶子或衣服的另一半,再剪下來,有的是先對摺後,再剪下來。學生剪完後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剪的,比較一下,哪種方法剪下來的更像;並且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在動手剪的時候,你發現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誰能解釋一下什麼叫“完全重合”。學生回答後,我出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通過剛才的操作,學生已對這兩個概念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讓他們再觀察判斷剛才看到的天安門、蝴蝶、樹葉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說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並找出每個圖形的對稱軸在哪裡。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這時學生對新知識新概念進一步得到鞏固,我再讓他們剪一個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全班進行交流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並指出對稱軸,這樣使他們自己所學的知識得以應用。緊接著,我又出示一些所學過的平面圖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腰梯形)讓他們先判斷各有幾條對稱軸,並畫出來全班進行交流講評後,再讓他們小組討論交流:圓有幾條對稱軸,為什麼?最後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在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在學習生活中,你認識的哪些漢字、字母、數字是軸對稱圖形,說一說並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四、探索數學概念定義'定理的形成,培養學生創新規則的意識

在創造能力中最重要的素質是創造熱情和創造意志。而培養學生創新規則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熱情和創造意志。創新出新規則讓大家來遵守,這能極大地激發創造熱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意志,培養學生創新規則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索數學概念定義、定理的形成,讓學生明確數學定義、定理,進而引導學生嘗試創造新的規則。如:在學完小學數學第十二冊(人教版)的《圓柱的體積》後,我設計這樣一道題:“小紅用一張長25.12釐米、寬12.56釐米的長方形紙圍成一個圓柱體,怎樣圍圓柱的體積最大?”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剛出示題目時,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充滿自信地說:“一樣大,因為是用同一張紙圍成的!”有的迫不及待地進行計算。這時,班長站了起來說:“通過計算,我認為以較長的邊作為底面周長時所圍成的圓柱體積大。”正當大家疑惑不解時,他出示了自己的計算過程:

(1)以長作為底面周長,寬作為高時:r=25.12十3.14十2=4(釐米)s=3.14X4X4X12.56=631.0144(立方厘米)

(2)以寬作為底面周長,長作為高時:r=12.56十3.14十2=2(釐米)s=3.14X2X2X25.12=315.5072(立方厘米)同學們看了他的計算過程,都點了點頭,向他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坐在一邊的學習委員若有所思地站起來:“我贊同他的觀點,但我同時以發現了一個規律:用同一張長方形紙圍圓柱,以長為底面周長,以寬為高的圓柱的體積與以寬為底面周長,以長為高的圓柱的體積的比等於長與寬的比。”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班長兩次計算結果的比能和長與寬的比組成比例嗎?並再列舉幾組數據,學生們經過一一驗算後也都認同這一規律。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總之,規則是經過人們的學習、掌握,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由外在的規則內化成為自身的天性,也就是所謂“習以成性”、“習慣成自然”。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探索數學概念定義、定理和計算法則的形成,揭示定義、定理和計算法則的內涵,使學生能靈活地運用,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還能培養學生創新規則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