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作者\\銀子

人人盡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總是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孩子,但我們也應該注意一個問題——即使榜樣的作用是強大的,可孩子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能夠影射我們的所言所行,卻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翻版設定。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言傳身教出自莊子的"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意思就是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注意現身說法,而不是口頭對孩子進行教育,自己的言行舉止卻與教育內容背道而馳。但是言傳身教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個性化教育。

孩子首先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必然會有自己的想法與人生,我們身為父母應該明白自己僅僅只是起著一個模範作用,所以我們也需要注意言傳身教其實也有這些誤區。

家長在言傳身教的的時候容易陷入哪些誤區?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1、以為孩子抵擋得住外界的誘惑

這個時代是便捷的時代,這個時代也是自制力亟需強化的時代。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離不開科技帶來的便捷。他們所生活的環境和平且舒適,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得之容易,他們甚至不明白自己該努力……因此,我們在言傳身教的時候總會天真的以為孩子有足夠的自制力能夠抵擋住外界的誘惑。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2、未適時地"逼"孩子一把

身為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相對自由的學習空間或者生活作息。當代父母基本都是受過基本教育的一代人,自然明白現代教育所倡導的"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我們也努力的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希望孩子能夠向我們看齊,但我們卻缺少了那麼點"強硬態度",導致給孩子的自由"過了火"。沒有適當對孩子施加壓力,"逼"他們一把,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可以更努力。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3、 沒有讓孩子瞭解不良習慣所導致的後果

孩子犯錯總被叫做"試錯",即使我們父母嚴格要求自己擁有好習慣,但孩子還是沉迷於電子產品、還是潦草的完成作業、還是不懂得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他們沒有嚐到這樣的行為所要承擔的後果,因為這些在大家看來只會把孩子歸結於愛玩、太懶,他們頂多會聽到來自父母的責怪與念念叨叨,但他們並不明白這些習慣經過日積月累之後會給自己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很多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都在強調父母應該如何言傳身教,但他們卻忽視了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所接觸的事物、所面臨的環境跟我們當時已全然不同,孩子註定不會是父母的翻版。

所以,如何避免進入這些誤區,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呢?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首先,在言傳身教的同時,需要注意孩子的自制力無法像大人一樣能夠抵擋外界的誘惑。

有一個寶媽就一直存有一個疑惑,她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她苦惱的說道"平時的生活和學習老大都特別自覺,不論是學業還是家務都不需要監督,但是小兒子卻極為懶散,主動性特別差,還喜歡玩遊戲,玩的時間還很長……"同樣是教育,但為什麼兩個孩子會有這般差別,小兒子不僅不以老大為榜樣,反而更抵不住外界誘惑呢?

經過後面細聊才明白,孩子的自制力本身就各不相同,老大是女孩子,對學習比較感興趣,同時也比較愛乾淨,因此相比之下,小兒子就是又愛玩又懶的孩子了。因此,這個時候,對於小兒子使用"言傳身教"已經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小兒子的自覺性已經遭到了信任危機,父母就需要一改原本的放任自由為加強督促了。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其次,我們可以給這些自覺性不夠的孩子施加一點壓力。

如上述這個小兒子,他無法靠自己去抵擋外界的誘惑,他自然就需要父母的"逼迫"了。俗話說得好,不逼自己一把,也不知道有多優秀,對於自制力較強的孩子,言傳身教必然是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對於這個小兒子,他就需要父母給予的壓力。比如,在潦草的寫完課後作業之後,父母要求他再檢查一遍,直到確認自己的作業沒問題才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言傳身教有誤區: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最後,當孩子出現不良習慣的時候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

單方面依靠言傳身教的教育方法自然沒辦法給這位寶媽的小兒子塑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所以在言傳身教的同時,我們還建議這位寶媽在孩子愛玩或者偷懶的時候讓他嘗一點"苦頭"。

面對自覺性不足的孩子,僅僅有壓力也是不夠的,他們的本性依舊如此。當這位小兒子表現出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時候,父母應該在自己學習的空檔輔助孩子發掘學習的樂趣,並在他沉迷遊戲忘乎所以的時候給予其一點"懲罰",比如週末不能去玩、心愛的玩具不能買、愛吃的零食不能吃等等一些能夠給他帶來"沉迷於遊戲要承擔後果"的心理。

孩子的教育總是離不開父母的良苦用心,過於嚴格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過於放鬆又會導致孩子的自由"過了火",所以不論是言傳身教還是施加壓力,都應該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給他制定一套適合孩子的個性化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沒有一種教育方式是絕對的,我們應該避免進入這些所謂"正確的教育"的誤區,也需要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跟我們依舊有著質的差別,我們不能要求孩子變成我們,也不能認為孩子一定要跟我們一樣。

成長的路途總是充滿歡聲和笑語,願每位父母都是孩子前進中的那一束陽光。

日常分享育兒身邊事,瞭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 ,為您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