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骨幹的現實,是否戳痛了你的心

大家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月入1萬與月入10萬兩者到底有多少差距呢?相信很多人都會算出這個簡單的數學題-10倍。那麼你有沒有想多這個答案可能是30倍,100倍呢?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我們不能以簡單的數學公式去算這一筆賬,其實答案可能是100倍甚至更多。

我們可以簡單的估算一下

假設我們在北京,月入1萬的話,扣除房租2500、吃飯日常花費3000、人情社交娛樂3000;這樣算下來收入僅僅只剩下了1500元。如果你月入10萬的話即使各種成本加起來相對於月入1萬的人來說翻3倍,那麼每個月也有75000元的儲蓄。

這僅僅是以儲蓄的金額來算,兩者的就是50倍的差距。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我們再做一個假設,如果月入10萬的人早起拿著儲蓄的資金去購置房產,不僅節省了房租的開銷,還隨著時間的增長,擁有房子升值帶來的收益,而這時月入1萬的人,此時可能還是連房子的首付都湊不出來。

雖然這樣的假設過於簡單直接,但請您自信的想一想,是否有道理。其實這個現象,社會學家也早有研究,並且稱這種現象為“馬太效應”。什麼事馬太效應呢?馬太效應就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金錢上的差距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兩者在人脈,社會閱歷,資源積累,做事思維等方面的隱形差距也會無形中擴大。那麼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什麼毫無無力的目標,窮人註定沒有翻身的機會嗎?

其實我想說的是恰恰相反,這時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理清目前生活窘境的原因,根據這些情況針對性的找出方法,把困難解決。

造成貧窮的的原因

香港電臺曾有個《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一經播出引發人們的廣泛討論,節目中邀請邀請各領域的成功人士體驗5天的窮人生活。每天住在貧民窟,甚至露宿街頭,坐著簡單的工作,比如搬運工,保潔保安等工作。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在在節目開始前,節目組都會問參加挑戰的富豪一盒問題“努力一一定能脫貧嗎”毫無例外挑戰者都會給出一個肯定的答覆。

印象最深的是一期節目中身價過億的香港富豪田北辰,開始挑戰時,曾放出豪言相信只要努力,弱者一定可以變為強者。但只經過短短的5天時間,就出現了諷刺的一幕,田北辰居然說道“他每天辛苦工作只為能吃上一頓好的”此時的他已經忘記了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話語。

在節目期間田北辰作為一名清潔工,每天辛苦工作只能獲得幾十塊錢的收入,在有錢時及時地上有幾百錢都不會撿的他,在看到一碗20塊錢的盒飯時都覺得太貴了,這時完全沒有了昔日的大手大腳。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生活就是那麼殘酷。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窮人並不是不努力,也不是安於現狀,知識沒有跳出現實牢籠的能力。被現實無情的壓得喘不過氣。

有人認為赤裸裸的說出社會現實太殘忍,但是我們更應該通過這些認識到,貧窮的本質,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找尋改變的方法。

貧窮導致人們的注意力被現實所剝削。

表面上我們都認為窮人最缺的是金錢,但本質上他們是因為貧窮導致每天的注意力只想著能吃上一頓飽飯,不再捱餓,根本沒有其他心思去想著明天做什麼,完全沒有沒有規劃性。

貧窮導致思維的認知扭曲

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都會覺得因為自己沒錢的原因。而不是找到問題的關鍵,去解決他。隨著認知對現實的扭曲,對資金缺乏的恐懼䧥慢慢導致人的思維和判斷能力的下降,使人更難跳出目前所處的困境。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以上兩點,來改變自己,突破自己。

如何突破窮人思維,用富人思維考慮事情

1、改變因貧窮導致的注意力轉移。

事情有規劃,相信時間和複利的威力。

掙錢這件事,巴菲特曾經多次強調“複利效應”。複利效應是什麼?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明白,假如一張紙有0.04m後,但是面積足夠大,如果奇妙對摺64次後,你能想象出大概有多厚嗎? 

答案就是166020696萬公里!怎麼理解這個長度呢?就是從地球到月球也就384401公里,這個距離足夠往返月球216次,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複利的威力。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如果我們在成長中運用這個效應,每天進步一點點,只有堅持做有利於自己成長的事情,隨著時間的增長,自身各方面素質一定可以得到質的提升。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2、培養長遠的時間觀

時間觀就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站在未來看當下,打個比方,如果有一個小時時間,我們可能刷刷新聞,聊聊天;如果有一年的時間呢我們可以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審視,這時就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怎樣培養自己的長遠時間觀呢?很簡單,現在的自己所做的事情,想象一年後的自己會不會後悔現在的做法?

所以,在最任何決定之前,可以反問自己,是不是應該做,以後會不會後悔,一年後的自己會不會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來減少時間的浪費。這樣做可能短期內看不到有明顯的提升,還有可能讓自己不愉快,但我們1年後,兩年後甚至更久回頭來看到當初決定,一定會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明智。

做事有主次,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根據事情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分清事情的主次。避免做事瞎忙活,白白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

窮人跳不出困難的窘境,就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為什麼辛苦工作卻賺不到錢?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可以這樣打破它

我們通過兩種收入的比較可能看起來很扎心,但我們理清了背後的根源,從根源著手,慢慢改變,只要方向準確,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質的提成,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