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對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的啟示

今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這場突如其來的挑戰,雖然起源於醫衛系統,但其引發的風險考驗著每個個體乃至經濟社會全局的“免疫系統”,也警示了“防禦”“體檢”的必要性。由此聯想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做好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發揮“治已病”“防未病”作用。運用戰略思維、底線思維、聯動思維、創新思維進行思考,此次疫情防控對審計進一步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有多方面啟示。

從戰略思維看,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啟示我們,做好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要在立足全局上站高一層。

疫情從武漢迅速蔓延到全國乃至全球,從局部問題上升到事關全局的大考。這折射出新時期宏觀環境愈加複雜,重大風險的發生和演變往往是跨地區、跨層級、跨主體,相互交織疊加、聯動演變,小隱患引發大問題,單一事件引起連鎖反應。經濟領域風險同樣具有全局性、系統性的特點,審計要適應和把握這一趨勢,切實增強宏觀大局意識。

要提高站位把握正確方向。越是形勢複雜、挑戰嚴峻,越要強化政治站位。這次抗擊疫情鬥爭充分展示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政治優勢。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常態化“經濟體檢”作用,關鍵要堅持高站位,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校調審計工作重點,確保“經濟體檢”的政治方向。

要全局出發強化宏觀思考。審計要牢牢把握宏觀管理部門的定位,打開審計服務經濟治理層次水平的廣闊空間。審計“經濟體檢”不能停留在某一個單位、一筆資金、一個項目,不能僅僅著眼於一城、一地、一域,而應當立足經濟社會運行整體和發展全局發揮“查病”“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要標本兼治發揮建設性作用。發揮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作用的核心是要在積極查找各類“病灶”的同時,推動標本兼治。審計在揭示問題、查處問題的同時,要加強頂層設計,深入分析問題和風險隱患背後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提出完善制度、規範機制等“治本”建議,發揮源頭化解、服務發展的“防未病”作用。

從底線思維看,“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的風險防控規律啟示我們,做好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要在精準有效上先行一步。

此次疫情應對過程中也暴露出相關部門工作在日常管理中風險估計預見性不足、防範主動性不夠。疫情十萬火急,防控分秒必爭。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是風險防控的一般規律。面對經濟領域風險,審計也要堅持以底線思維,“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走在前頭,挺在前面,掌握主動權。

要將審計“關口”前移,加強對經濟領域風險的前瞻和預判。適應“查防治結合”審計理念,應當充分發揮審計專業性強、獨立客觀、反應迅速、觸角廣泛等優勢,提升時效性和前瞻性。以審計視角關注潛在風險,加大經濟風險感知的敏銳度。即通過經濟體檢系統梳理經濟運行的傾向性、苗頭性風險隱患,加強持續監控,及時跟蹤、排查和預警異常信息,避免“小病”釀成“大疫”。

要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動尋找審計工作最佳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審計“經濟體檢”,著力關注重大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常態化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的“經濟體檢”成果進行整體分析和綜合研判,形成高層次的趨勢性預測、風險揭示、體制機制缺陷預警等制度性成果。既防“黑天鵝”,又防“灰犀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經濟風險的底線。

從聯動思維看,聯防聯控的疫情風險防控機制啟示我們,做好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要在資源聚合上再深一步。

疫情防控過程中,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實行全民動員、群防群控,強化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及資源互助,各地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有效整合了各種防控疫情的資源,形成了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也是一項涉及諸多領域的系統工程,需要把各方面資源力量整合調動起來。

對外,要完善與其他監督體系的貫通協調機制。建立健全與人大政協、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公安檢察等其他監督有關主管單位的工作協調機制,推動把審計“體檢”結果作為考核、任免、獎懲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構建常態化監管合力機制,推動形成協同監督效應。

對內,要進一步激發審計幹部的擔當作為。在此次防控疫情的嚴峻鬥爭中,廣大醫務人員無私奉獻、英勇奮戰,用職責和使命構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體現出非常時期的非常擔當。對審計工作而言,審計幹部也是最強有力的資源。幹部隊伍的擔當作為是承擔好審計“經濟體檢”新使命最堅強保障。對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身立業立信”總要求,審計幹部必須既要具備敢於擔當、敢於監督、敢於亮劍、甘於奉獻的精神品質,還要有能作為、善作為的能力,查核問題的基本功,精準把脈問診、“對症下藥”的硬水平。

從創新思維來看,疫情防控的創新應對啟示我們,做好審計常態化“經濟體檢”要在創新發展上再進一步。

疫情防控新情況不斷湧現,新問題層出不窮,必須創新思路、方法、手段解決現實問題。通過創新利用網格化管理手段,創新實施疫情監測、防護等,優化了資源配置、提升了防控效果。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了支撐作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很大,對標常態化“經濟體檢”的要求,“治已病”“防未病”作用發揮的途徑還不夠通暢,在思想解放、制度建設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要堅持用創新思維構建審計工作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要突出創新審計思維範式。常態化“經濟體檢”是審計工作理念的又一次重大變革。長期以來,審計以問題為導向,強調以“查處問題多少”考量審計價值。“治已病、防未病”審計工作新的價值導向下,審計幹部不僅要當好專業性強的“單科醫生”,更要成為為事前預警的“保健醫生”、事中揭示的“體檢醫生”和全面診斷的“全科醫生”。

要突出創新審計工作模式。適應常態化“經濟體檢”的精準性、主動性、動態性的要求,建立與審計相適應的動態監督機制,提高審計監督效能。要以“一體化”、“一盤棋”思維統籌創新審計工作機制,探索多類型結合、多專業整合、多視角分析的審計組織方式,實施過程融合、審計現場配合、審計成果綜合的審計工作模式,提升審計時效性、效果性,多維度全方位研判。

要突出創新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應進一步發揮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的功能,發揮其在查找疑點、精準定位、高效實施、綜合分析提煉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審計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審計“經濟體檢”工作的科學性、精細度。

文字|桂春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