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粥|當代還存在知識分子嗎?


僧粥|當代還存在知識分子嗎?

“專家”兩字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成為汙名。當一個人被別人稱為“專家”時,可能首先會謹慎地考慮一下,這一聲稱謂是揶揄還是稱讚。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奇怪的直覺,是在海外一所大學工作時,一位博士生向我請教,並稱我是XX的研究專家。我下意識地回答道,我不是,我是一個“研究者”,不是“專家”——現在回想起來,那位博士當時愣住了,他應該是在想,為什麼自己明明稱讚,但是這個人確似乎受到了冒犯呢?

“專家”這個社會心理現象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起源於:只要是一個真正的專家,那麼這個人肯定在某個方面有專長,有自己的理論構想。一旦人在一個領域研究得深了,就會開始懂得這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專精於這個領域。這是專家的本意。然而,一旦人成了專家,就會開始經受“知識的詛咒”。專家說話往往包含大量專門術語,一般人聽不懂,專家本人也很難意識到怎麼與一般人交流。這進一步導致許多假專家出現,只要說的話一般人聽不懂,就很容易和真正的專家混淆起來。職業專門研究者和濫竽充數的冒牌貨魚龍混雜,專家們在專業能力上的權威變得不那麼可信了——畢竟普通人無法分辨哪種意見值得相信。第二個方面的問題來自專家自身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影響更長期,我們更應該重視。

在信息時代之前,專家大多是知識分子,現在的專家則與知識分子有所區別。信息時代的最大區別在於,每個人都在網絡上具有發表權,而互聯網時代之前,發表任何內容都需要經過編輯、編審的多重檢查。如果不具備多種知識,是無法在雜誌報紙時代成為知識分子的,更不會成為公眾注意到的專家。現在的“知識分子”往往是一些有閱讀經驗的人,一些有不錯教育背景的人,他們確實是專家群體,但是還遠不是知識分子。他們沒有能力對自己專業能力以外的內容發表評價。

所以我們看到今天的知識分子群體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從2020年1月到2020年4月,我拉黑了不少很有名的專家的微信。在這個萬眾一心對抗自然再難的時刻,這些在中國已經成名的專家學者不斷傳播恐慌,他們所謂的反思,沒有真正的思考,而是先認定社會犯了錯,然後去摳一些錯誤,大聲疾呼,似乎萬人皆醉我獨醒。在他們的言論中,唯一看不到的是事實,是真相,他們的文字全部都是自己情緒的發洩。這肯定不是知識分子所為,更稱不上專家——除非他們是向社會散播垃圾情緒的專家。

這樣的現象大抵是當代教育系統的缺漏所致。現代教育系統重視培養學生、學者的專門研究能力,但卻不太重視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特別不注重培養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很重視灌輸前人的知識經驗。最終導致的一個結果是,現代教育系統培養出的人才更能複述知識,卻不能創造知識,更加不善於對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事物進行評論。

但是社會需要專家進行評論——之所以這麼多錢和資源投入到我們這群“專家”身上,是為了在需要我們的時刻提出值得信賴的意見。這種意見不是從哪本書上得來的,而是可靠的思考能力創造的。現在已經是互聯網和電腦的時代了,複述一本書的工作交給電腦遠比交給一個活人可靠。換句話說,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知識分子,但卻缺乏知識分子。

當代教育系統重視培養專家,輕視知識分子培養的弊病因此更加嚴重了。村上春樹在《舞舞舞》裡哀嘆道,一個孩子必須在家庭和學校兩頭跑,扮演不同角色,成為社會這臺大機器的一個部分,要麼在家庭中扮演一個好孩子,要麼在學校扮演一個好學生,總之沒有任何空間來弄清楚自己是誰,如何展現自己。成年以後,學校變成了工作,人依然在這個循環中過活。學校致力於讓一個人適應這種社會建構,保證受教育的人能夠符合社會要求的下限。負責拓展社會上限的知識分子則與學校無關。

歷史上就是如此,帶領人類進入人文主義時代的蒙田是在自己的閣樓中教育自己,他是典型的self-made person,自己造就自己的人才。笛卡爾雖然一直在學校,但因體弱多病,大多自己看書教育自己。知識分子總是自我教育,學校可以是輔助,但也是一種累贅。現代教育系統著重於培養具有專門知識技能的專門工人。知識分子則不在這個體系中,知識分子應該努力思考世界,拓展知識邊界,日後他們的成果成為學校教材的來源,我們社會思想層面的運行邏輯如此。

當代最大的問題就是混淆了知識分子和專家,專家不是知識分子,現代專家更像是缺少了思考能力的知識分子,這導致了社會對知識分子的預期的矮化。人們本應崇拜知識分子的人生閱歷和思考,現在卻轉而崇拜專家的知識量。然而,任何一個現代專家的知識儲備都比不過一塊500人民幣的硬盤。一個能夠複誦經典的人,本人並不因為他多瞭解這一經典而變得值得尊重。

我們在今天缺少知識分子,所以呼喚知識分子。說到底,我們需要更多的“能知”之士,而不是那麼多“有識”之士。思考是學習的目標,記憶不是。如果要培養更多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分子,需要全社會價值評價的改變——尊重知識基礎上的思考,而不是尊重記憶知識這件小事。如果更多人能夠崇拜正確的理智生活形式,就會有更多年輕人向這個方向努力,我們才會成為一個在思想上生機勃勃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