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在最新一期《女兒們的戀愛》裡,鄭爽再一次因為哭上熱搜。鄭爽因為準備自己生日會壓力太大,張恆本來想帶她出去解壓,卻因“低情商”說錯話,惹哭了鄭爽。

在車上,鄭爽焦慮地一遍遍在背詞、看視頻,張恆勸鄭爽:別滿腦子都是工作。試圖給鄭爽講自己小時候的建築,轉移她的注意力。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可是鄭爽的視線根本無法從手機上離開。

張恆自顧自地講了半天,回頭看鄭爽還在看生日會,也有點不高興了:“我感覺你對我的事情好像沒興趣。”

鄭爽解釋說:“表演臨近,只能抓緊時間看。”

結果張恆冷不丁來了一句:“那就分開嘛。”

鄭爽覺得很無奈,“在一起就一定要說話嗎?就不能一邊練習一邊聽你說?”

可是張恆也有小情緒了,臉上不高興地說:“你練吧,不用跟我解釋。”

當張恆那句“你這樣搞得我很有壓力”的話說出口時,感覺鄭爽的情緒也快到了崩潰的邊緣。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張恆離開車後,鄭爽獨自一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痛苦地哭泣,讓人心疼。

而張恆回到車上並不沒有察覺到鄭爽哭紅的眼眶和情緒上的變化。

只是和鄭爽解釋最後一份熱乾麵被他買到了,喂鄭爽吃麵,鄭爽的情緒也逐漸好轉。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其實,這次的問題在外人眼裡可能不是事兒,但鄭爽是一個心思敏感,比較情緒化的人。

如果說這次崩潰大哭是積攢壓力的爆發,那麼張恆的言語和態度就是壓垮鄭爽的“導火索”。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1.壞情緒從何而來?

為什麼鄭爽的情緒這麼容易受他人左右?

鄭爽自我坦言,“自己性格就是很容易給自己壓力的人,有壓力就會有情緒,比如在別人看來很小的一件事,在自己眼裡可能並不會輕易釋懷。”

緩解壓力唯一辦法就是等到生日會圓滿結束,緊張情緒才會釋放。總之鄭爽是個藏不住情緒和藏不住事的人。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其實人不是天生就有壞情緒的。美國心理大師阿爾伯特•埃利斯在《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中介紹了“誘因ABC“公式”,告訴我們究竟是什麼引起了不良情緒。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誘因ABC“公式”

A,代表我們日常遇見的具體的人或事情。

除了重大的事件外,A 就是那些煩人的小事。工作中的,比如難纏的上司、同事,辦公室裡的勾心鬥角,溝通不暢等等;

生活中的,像是跟伴侶或家人之間的衝突矛盾,比如家務勞動,財務問題等。

C,是我們對於A的反應,當我們面對那些客觀存在的人和事的時候,我們的感受和行為。

比如,不久後鄭爽要為粉絲籌備自己的“生日會”,那麼現在提前一週就開始緊張了,甚至表現出緊張地想吃東西,焦慮地自言自語說自己這不好那不好,一直看手機練習等。

這種過分緊張的情緒,就是C。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那A是什麼呢?就是那個需要用心舉辦的“生日會”。

不是每個要舉辦生日會的人,都這麼緊張的,所以,A不一定會導致C的出現。

但是,由於B的過渡,導致C出現了,也就是不良情緒出現了。

B,是我們對具體發生的人或事的思考和判斷,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說的就是每個人思維方式不同。前面說到,對舉辦生日會這件事,每個人的態度和反應都不一樣,有的人緊張,有的人不緊張。

鄭爽之所以過度焦慮緊張,是和她“恐懼化”的思維方式有關。

她總是過度擔心,遇到事情總往壞處想,覺得自己唱歌不行,好久沒跳舞了,怕自己沒時間練習,會把後果想得特別嚴重,把什麼都看成災難,害怕未知。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包括之前鄭爽不惜為了張翰整容,也是過於擔心自己不夠漂亮,不夠好,害怕對方離開自己。

所以,不是A這件事一定會產生C的結果,A本身並不會導致C,而是B,我們的思維模式,導致了C。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中介紹了情緒陷阱問題:

別人是無法左右你的情緒的,人和事件永遠只能是誘因,真正導致我們不良情緒的,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

其實,對於鄭爽這樣容易過分的緊張、過分的憂鬱、過分的內疚的人來講,不要把情緒專注在這個點上,可以換種思維方式。

張恆作為男朋友,除了轉移鄭爽的注意力,更應該多開導鄭爽,幫助她拋棄病態的思維方式,從心裡接受自己,告訴自己這不是什麼毛病。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2.摒棄這三種病態思維方式

第一種病態思維方式:恐懼化

像鄭爽一樣過度的擔心,把什麼都看成災難的思維方式就是“恐懼化”。

恐怖化的思維模式就是:“萬一……,怎麼辦?”

適當的未雨綢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挑戰,但是過度緊張和害怕,不停地否定自我,就是在自己和目標之間,設了無數的障礙,對結果一點好處也沒有。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第二種病態思維方式:應該化

應該化的思維模式就是:“你應該……”,“當時要是……就好了”。

這種思維在婚姻愛情中,特別常見。例如,一男一女因為某事吵架,然後兩個人互相放狠話。

女生說,“要是當時沒跟你在一塊就好了!”

男生說,“要是當時我沒追你就好了!”

女生一聽,更氣了,說,“要是當時我答應另一個男生就好了!”

然後一來二去的,兩個人真分了。分了之後,很快又後悔了,覺得“要是當時,我沒說那麼多狠話就好了。”

當我們沒有意識到這種思維方式是病態的時候,就會一直下去,不管在什麼狀態下,都沒法得到滿足,因為總想著去篡改過去,而不是活在當下。

所以用這種“應該化”的思維方式去看問題,就會不斷地後悔、不斷地自責。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第三種病態思維方式:合理化

合理化的思維方式本質是試圖否認事實,通常會說,“誰在乎呢?”“天還沒塌呢!”

比如這次提拔沒有得到晉升,有些人就會試圖安慰自己:“誰在乎呢?多大的事兒啊!那是老闆有眼無珠,並不是我不好,這樣只會造成他們的損失。”

而當我們在合理化的時候,其實是在軟弱地應對問題。這在心理學上又被稱為是“習得性無助”。

不管是對到晉升也好,求愛遭拒也好,合理化思維的人在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時候,幾乎不反抗,不正面應對。

然而,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的情緒變得更容易被別人操控了,因為我們總是選擇否認和迴避,這就容易導致後面各種各樣的痛苦。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3.正確的思維模式是什麼?

其實,正確的思維模式一點都不復雜,叫做“我能不能做一個更好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只有一個選擇,很多事情也並非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

我們可以擁有第三種選擇,這種選擇是介於黑白之間的灰色,它有很大的可能性和更好的彈性。

01.“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當一件不好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別去想著這件事有多不好,而是儘量去想“我能不能做一個更好的選擇改善掉目前不好的狀況呢?”

鄭爽在面對“生日會”帶來的挑戰的時候,既然時間已經不夠,可以多溝通多爭取一些時間,好好利用彩排,找老師輔導歌唱舞蹈等。

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目前不好的狀況、緩解自己壓力的辦法。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02.“先把泥點晾乾”:

當泥點濺在身上了,我們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馬上去擦,這時候擦往往越擦越髒。而是需要先平靜下來,耐心等泥點晾乾,此時用手指輕輕撣幾下,就會乾淨了。

張恆被人詬病“情商低”,很大問題就是不會掌握時機,在女友緊張的時候偏要讓她陪你聊回憶。

郭碧婷爸爸說得對,不要一直講,勸女友得不到回應,那就先“閉嘴”。果不其然,等張恆買完熱乾麵,兩個人的情緒都平靜了很多。

相比張恆,鄭爽雖然會控制不住情緒大哭,但哭完了,等泥點晾乾了,還會主動去哄男友,解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03.“盡人事,聽天命”。

更好的選擇,其實就是“盡人事,聽天命”這六個字。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情緒穩定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情緒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影響幾乎不可避免。

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轉換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去想,只是接受這個客觀事實,然後盡我所能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鄭爽在車內崩潰大哭: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