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電視劇《知否》裡面,盛紘寵妾滅妻,對待子女也過於偏心,尤其是深深地傷害了盛明蘭的心,讓明蘭在童年、少年時期缺少父親的關愛。而對於盛紘的妻子王若弗則有意美化,塑造了一個大大咧咧,受盡小妾的欺負,沒有什麼心計的形象。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和電視劇不同,盛紘在原著裡是一個優點遠遠大於缺點的人物,對明蘭也關愛有加;王若弗在原著裡強勢自私,並沒有什麼優點。下面小編比照原著來分析一下這兩個人物:

1.盛紘寵妾滅妻的根源在於王若弗強勢自私

盛紘和王大娘子新婚初期,二人感情甚篤。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王若弗把盛紘屋裡的兩個通房丫頭髮落了出去,盛紘毫不在意,反而夫妻關係更加和諧,彼此相敬如賓,婆媳關係也很融洽。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妻賢夫禍少,家和萬事興。盛紘早期也是深深地明白這一點,從他內心裡也願意和王若弗和諧相處,況且王若弗出身比自己顯赫,又願意下嫁給自己,盛紘對王若弗還是心存感激的。

然而我們的王大娘子卻不這樣想,順心舒服的日子過久了,就開始給自己找事情,家裡家外都要管。屢次拿父兄欺壓盛紘,盛紘一反抗,她就拿身份地位擠兌盛紘。盛紘外面在官場上週旋,回家還要看自己妻子的臉色,時間長了,內心難免產生怨懟。這時候林噙霜趁虛而入,林噙霜比王若弗懂得扮小伏低,知道討好盛宏。這就好比現在社會,一個功成名就的男人,更希望有一個時時仰望自己的小妻子,他們願意沉浸在這種莫名的崇拜裡,覺得有成就感。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這些對於大大咧咧的王若弗,是不會明白的。她在甜蜜的婚姻裡昏了頭,覺得盛紘還是那個剛結婚時,可以拿捏的青年。她不懂得改變自己,仗著自己的良好家世,頤指氣使,傷了盛紘的自尊。另一方面,盛府裡唯一一個能管住盛紘的盛老太太,王若弗也不知道刻意維護、討好,而是遷怒於盛老太太,和婆婆關係也鬧得很僵。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她不懂的,如果自己哄好了老的,讓老的管小的,盛紘再糊塗,也不會駁了嫡母的面子。失去了丈夫的心,沒了婆婆的撐腰,王若弗是屬於典型的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爛的人。因此,婚姻的不順,不能單純指責盛紘,王若弗也有很大的責任。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2.在子女成長方面,王若弗偏愛自己親生的孩子,盛紘卻一視同仁

盛紘在電視劇裡教養子女的問題上,一碗水端不平,更寵愛林噙霜的兒女。可是在小說裡,盛紘對於自己所有的子女都是親力親為,十分關愛。長女華蘭因為出生在盛紘和王若弗的蜜月期,盛紘對這個長女疼愛有加,有的時候甚至抱到衙門裡去上班。在古代,兒子是傳宗接代的後人,所以重男輕女現象屢見不鮮,但是盛紘卻不為所動,雖然第一個孩子是女兒,盛紘卻愛若掌上明珠。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後來隨著長柏、長楓、墨蘭等子女的出生,孩子多了,但是盛紘對於兒女的成長和教育,從不懈怠。對於沒了母親的盛明蘭,他也很在意,明蘭死了母親以後,大病一場,盛紘也是坐在床邊,仔細照看,盼著船隻快快到岸,上岸了,趕緊找郎中給自己的女兒治病,觀眾們被電視劇裡的鏡頭洗腦了,覺得明蘭兒童期除了祖母,就沒人疼愛了,原著裡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而王若弗呢,在小說裡,明蘭先是被抱到了她的屋裡。小小年紀的明蘭就明顯的覺察到了王若弗的偏心:

每頓飯擺的都是如蘭喜歡的菜,明蘭跟著吃,沒有挑菜的權力;如蘭的衣裳都是新的,明蘭穿剩下的,雖然也是九成新;有什麼新鮮的果子糕點,當然是緊著如蘭先吃,剩下的給明蘭;至於什麼金銀玉的鎖呀鏈呀之類的首飾,明蘭是壓根沒見過,不過每次出門王氏還是會給她脖子和頭上弄點東西帶著去充充門面。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作為一個父親,盛紘害怕王若弗虐待自己的女兒,他也知道王若弗的德行,所以隔長不短的,盛紘就會親自詢問明蘭,下人們的伺候情況。下人們看人下菜碟,看見王若弗對明蘭不上心,所以伺候的也漫不經心。每每聽到明蘭的投訴,盛紘毫不手軟,直接把這些不聽話的下人打發了出去。因為盛紘的時時監督,下人們和王若弗也收斂了很多。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3.盛紘重視子女教育、教養問題,王若弗只提點自己的女兒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古代女人能插上手的很少,所以王若弗在教育問題上,只是提醒如蘭好好讀書,以後也能懂點風花雪月,別像自己這樣吃了虧,後來看如蘭不是讀書的材料,她就讓如蘭學會看賬本,以後能夠掌管大家族的財務。對於庶子女教育王若弗漠不關心。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盛紘堅持以書香傳家,為了教養兒子,讓孩子們有好的前途,花心思、花重金,請來了名滿天下的莊學究。為了孩子他捨得下本錢,莊學究本來是沒打算來盛家的,但是盛紘逢年過節,一大車一大車的禮品拉到莊家,最後莊學究終於來到了盛府。盛紘看老師的眼光是非常獨到的,所以齊國公府的齊小公爺和後來的顧候府裡的顧廷燁會屈尊降貴來盛府求學。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名師的教導還是很有用的,盛長柏首當其衝考上了進士,後來齊小公爺也考中了。盛長柏的前途穩定了,而次子盛長楓卻屢次讓盛紘大失所望,甚至因為長楓的不良言行,差點給盛家招來滅門之災。但即使是這樣,盛紘也沒有放棄對這個兒子的教導,後來他親自提點二兒子的功課,時時考問,日日督促,耳提面命之下,盛長楓也終於成了兩榜進士,做了官。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為了教育女兒,他聯合盛老太太請來了京城久負盛名的孔嬤嬤,他對孔嬤嬤從內心裡尊敬,除了安排好居住、生活等,還經常打聽京城中達官貴族的興衰成敗之道,並引以為戒。對於孔嬤嬤教育方式,他舉雙手贊成,盡力配合,對於兒女的錯誤,並不包庇。

對墨蘭,他意識到了墨蘭的偏狹自私,指出了林噙霜的教養不當,為了改變墨蘭,他幾次讓墨蘭到王若弗跟前受教,剝奪了林噙霜的教養權限,但是墨蘭已經被林噙霜教壞了,盛紘的苦心全白費了。對於明蘭他十分喜愛,覺得明蘭溫柔懂事,是個好孩子。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因為盛紘重視孔嬤嬤的教育,所以原著裡,所有的人都對孔嬤嬤的培訓班分外重視。盛紘也聽從孔嬤嬤的建議,開始疏遠林噙霜。孔嬤嬤的培訓讓女孩們禮儀、姿態更加端莊起來。

作為一個封建大家長,盛紘從來不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套,他堅信女兒懂得更多的學問和道理,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以後結婚、持家也有幫助。他讓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們一起跟著莊學究上課,學習文化知識,讓女兒們全面發展。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4.關於子女婚事,王若弗只關心嫡子女,而盛紘都親力親為,多方考察

王若弗的長女盛華蘭的婚事是盛紘千挑萬選的,後來她想插手兒子長柏婚事,可是長柏是盛家嫡長子,她再鬧騰也說了不算。對於如蘭她倒是想著嫁回王家,自己哥哥的兒子,無奈被自己的親姐姐康姨媽半路截胡,後來如蘭又自己看上了文炎敬,她也無可奈何。而其他庶子女,她從不在意,好幾次去外面應酬,不帶著明蘭,對於長楓的婚事,她的意思找個小門小戶的女兒就不錯了,在她心目中,永遠考慮的是自己的親生兒女。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盛紘對每一個孩子的婚事都十分在意,他不像其他的封建家長,靠著自己的兒女往上爬。他的女兒們才貌雙全,華蘭、明蘭都是姿色不凡之人。連齊國公都說,盛紘重視女兒,從來不想著讓自己的女兒,給別人做妾,否則按照明蘭的容貌,當個側王妃,都綽綽有餘。

盛紘不讓女兒給別人做妾,兒子的婚事也都毫不含糊。長女華蘭的婚事,他看上了袁文紹的家世和人品,其中人品更在他的考量範圍之內。他知道後生人品好、有本事,女兒這一輩子才能有所依靠,家世還是虛了點。否則華蘭說不定還能高嫁,就是因為人品才能不過關,盛紘給否決掉了。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長子盛長柏的婚事,盛紘一票否決了王若弗想娶自己親姐姐女兒的想法。長子是盛府的未來,尤其是長柏是子孫輩中最有出息的一個,他和老太太認真謀劃,給自己的兒子娶回來了名門之女海氏,讓兒子官場上有岳家扶持,官位更加恆通。

墨蘭、如蘭、明蘭的婚事陰錯陽差,稍稍有點偏離他預想的軌道,但即便是這樣,他這個做父親的也多方考察了文炎敬、顧廷燁的真實情況,覺得這兩個人還算不錯。哪怕墨蘭夫婿梁晗,盛紘也覺得他本質不壞,只是自己的女兒墨蘭不會調教夫婿,他也愛莫能助。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對於次子長楓的婚事,盛紘大費苦心,多次挑選都不如意。後來機緣巧合,娶了自己的同窗好友柳大人的嫡女,柳家家世比盛家還要好,又是高娶。盛紘在兒女婚事上,毫不懈怠,每一個都親自考察,為了兒女的幸福,竭盡了全力。

兒女結婚之後,盛紘又擔當起了一個好長輩、好公公的角色。華蘭婚後在婆家受氣,盛紘心疼女兒,親自給華蘭的公公——忠勤伯府的老伯爺提醒,讓善待自己的女兒。王若弗讓長柏和長楓的媳婦兒站規矩,為難兩個兒媳,盛紘實力護著自己的兒媳,不惜和自己的老妻作對。王若弗本身就不是兩個兒媳的對手,最後都敗下陣來。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總之,原著裡,王若弗對待庶子女並不友善,除了自己的子女婚事和前程外,對其他庶子女漠不關心,優點並不突出。而盛紘除了早期寵妾滅妻之外,沒有什麼更大的黑點,林噙霜被髮落到莊子上去了之後(原著裡林噙霜沒有死,盛紘再也沒有把她接回來),盛紘的好人設就已經上線了。

知否電視劇與原著相比:盛紘被刻意醜化,王若弗卻有意美化

他關愛每一個子女,關注每一個子女的教育情況,愛惜官聲,和同僚相處張弛有度,是一個優點遠遠大於缺點的人物,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父親。盛家在盛紘的治理下,妻賢子孝、家事和諧,越來越井井有條、繁榮昌盛,最後終於成了名噪一時的世家望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