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性之恶,致金庸《连城诀》被低估,但最绝美的爱情也在这里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共十五部,除了小短篇《越女剑》外,其它十四部书名的第一个字,被篇成了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虽然并不太合辙压韵,但也是广泛被认可,包括金庸先生自己,也算基本认同了。


说起这些作品,确实部部经典,但在传播的广度和热度上,也并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中短篇,并不太受到追捧,这其中有一部中篇,是热度比较低的,从他翻拍电视剧的次数就可见一斑,它就是《连城诀》


展现人性之恶,致金庸《连城诀》被低估,但最绝美的爱情也在这里


但笔者以为,这是一部被大众低估了的作品,它其实写的相当的出色,对人性的剖析极为深刻,这部书的故事,也是金庸先生根据其家族中老仆人的身世改篇而成,也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


而这部书之所以与金庸先生其它的作品相比,显得热度差距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书中主人公的一生太过坎坷,而其所经历的、面对的,实在太过黑暗,以至虽然真实,却另读者不忍复读,甚至很多读者,读到一半就放弃了。


而主人公,历经波折,最终迎来自己的幸福,也并不象其它的作品那样,往往最后或名动江湖、或为国立功,名利双收,与爱侣琴瑟和谐,归隐江湖。


《连城诀》的男主狄云,虽然最终武功有成,但并未名扬江湖,也并没有为国立功,最后他也无法适应这充满着欺骗、罪恶的江湖社会,只能远离,寻找无人打扰的雪谷净土,还好,金庸还是为他安排了女主在那里等他,算是最后的一点福利吧。


而笔者认为这部书精彩之处,却不在主人公的命运曲折之上,书中一对配角的故事,则更令人动容,那就是大侠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悲剧。


丁典初见凌霜华,郎才女貌,两人一见钟情。


我回过头来,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


丁典重逢凌霜华,意外重逢,却没能达成圆满姻缘。


我们一年多不见,都以为今生再无相见之日,此番久别重逢,真是说不出的欢喜。她向我瞧了好一会儿,才红着脸,轻轻掩上了窗子。


丁典再见凌霜华,功成相见,却没想到竟是最后一次。


她那天下最美丽的脸庞上,已又横又竖的划上了十七八刀,肌肉翻了出来,一条条都是鲜红的疤痕。她美丽的眼睛,美丽的鼻子,美丽的嘴巴,都是歪歪扭扭,变得象妖魔一样。我伸手将她搂在怀里。


丁典可以为凌霜华守在牢中几年不走,凌霜华可以为丁典每日坚持换鲜花,两人相隔咫尺却不见面,而心意却始终相通。两人为追求真爱,视宝藏为粪土,为坚持正义良知,死守剑诀秘密,为死而同穴,传艺送诀托人终其心愿。


最终两人分别身亡,成就一篇绝美爱情悲剧,留给读者嗟叹。


毫不夸张的说,看过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才知道什么叫

“人淡如菊”。我甚至认为,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故事,是另一条主线,而这条线,把全书黑暗负面的描写做了积极正向的引导。


展现人性之恶,致金庸《连城诀》被低估,但最绝美的爱情也在这里


其实这样的写法,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中短篇中。


比如《碧血剑》,袁承志是男主人公,而实际上金蛇郎君夏雪宜也是一个主角,或者说是另一条主线,与第一条线穿插进行。


所不同的是,《碧血剑》中的夏雪宜是一个已经去世的大侠,通过袁承志的经历,一步步将夏雪宜的故事展现出来,而袁承志实际上也得了夏雪宜的真传衣钵,两条不在一个时间上的主线交替穿插进行,叙事技巧堪称精湛。


展现人性之恶,致金庸《连城诀》被低估,但最绝美的爱情也在这里


而《连城诀》中的狄云和丁典,则是直接近距离接触,两人在一间牢房生活了几年,但丁典的故事其实主要只在全书中的一个章节中集中体现,就是第三回“人淡如菊”。


一回就基本上把丁典的故事交待完毕,其人也毒发身亡,但他对狄云的影响,贯穿了此后的全部故事,一直到延续到全书终,这样的精湛写法,也同样令人佩服。


可能正是因为中短篇小说,不象长篇那样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枝节繁多,更需要精湛的笔力,巧妙的设计,来完美的诠释小说的主旨。


这样的一篇经典小说,是不是值得您再认真研读一下呢?笔者倒是时常重翻一下,尽管有时只是看看第三回:人淡如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